金融系统功能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初探

2014-04-29 17:17王丽辉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4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宏观经济宏观

王丽辉

引言:传统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周期理论通常是用宏观经济变量加以解释说明的,经济周期与波动也要依赖宏观经济变量来进行分析。然而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学术界对经济周期理论有了新的定义和思考。美国部分大型公司的破产,迫使融资成本在全球上升,经济的衰退随之加剧。美国政府斥巨资拯救金融机构,并对银行业开展相应的状况评估。这些积极的举措对美国的经济复苏有了积极地作用。对金融系统的分析和考察应当列入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范围内,这项研究将对经融系统的运行和功能以及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系统功能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初探

《金融稳定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美国经济学家克罗凯特所著,书中定义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不正常波动的金融资产价格,以及经济主体或金融机构背负大量巨额债款,并且负债结构在不断恶化,在庞大的经济市场冲击下变得脆弱,且正常的宏观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运作。这便是金融体系性风险的规定。这一规定与本文提到的“宏观金融风险”大体相近,但又存在差异。金融体系风险的描述是由表象入手,对整体性的金融风险进行描述分析;而宏观金融风险则是根据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能其产生影响的原因加以解释说明。金融风险的影响是对宏观经济的整体概述,金融风险的防范是以宏观制度和宏观政策角度加以分析。

一、金融系统与宏观经济的联系

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融体系的稳定受到经济发展快慢的影响,而经济发展状况由宏观经济政策决定。稳健的金融体系需要恰当的宏观经济来调控。宏观经济状况和宏观政策的稳定与否决定着金融的稳定与否。它存在于所有的金融机构,它并非单一的存在而是系统性的。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会产生许多外在的消极影响,不稳定的金融系统会引起严重的宏观经济后果。没有任何政府希望看到银行倒闭的蔓延,所以宏观的政策值得引起更多的关注。

二、导致宏观金融风险的政策原因

(一)政策体系存在失衡和缺陷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四个大体目标,即:经济的高速和持续增长;经济发展资源如劳动力和材料资源的充分利用;偏低的通货膨胀;国际性的支出收入状况,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能持续增长保持坚挺。

根据传统的观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宏观政策调节的最终和最大目标,而并非让每个目标都达到最优化。简单的说,如果总体性的目标达到最优,那么金融体系就相当于存在于一个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中,产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小。既定政策手段的数目必须大于等于政策目标的数目。例如既定的政策目标是两个,那所计划准备的政策手段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为想用一个政策手段达到大于一个以上的目标是不可能的,这可以算是进行经济政策研究所遵从的基本原则。若经济政策手段的数量少于既定目标的数量,就会出现目标变量之间有矛盾和相互替代覆盖的现象。来自荷兰的经济学家丁伯根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他首先提出和确立了把目标数量和手段数量紧密联系的重要原理。他认为所需的手段数量一旦少于既定目标的数量时,社会以及个体都会面临完成哪一个目标的艰难决定。当然,不同的学派拥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大部分会从自身的立场去着眼。任何决策的决策者都是人,而决策者的决策目的往往不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是决策者或者决策团体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决策者在为了获取更多选民手中的选票,往往会有两种偏向:注重消除事业比例忽视通货膨胀;决策偏重于赤字的财政。

(二)具体所需政策手段和工具难以结合

目标的实现需要依赖各个权力机构的不同政策手段相互配合,以及以偶求协调的一致性。假设当局政府和中央银行希望各自使用自己独立的手段来控制任务来达到各自预设的目标,当局政府希望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和就业率的上升,而银行希望货币达到稳定值。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运用的手段只是多种应当配合使用的手段之一。单一的运用操作会直接导致宏观经济出现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恰恰是造成金融体系性风险的直接原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了增大需求,政府决定扩张整体的支出,但却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涨。在价格水平出现上涨时,中央银行势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比如会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或者升高利率来控制相应货物的价格水平,价格水平一旦下降,相应的收入也会随之减少,从而消减了财政政策的相应作用效果。如果这样不进行协调和配合的,那么当局政府和银行的上述行为将不断重复,无线循环下去,使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不能达到平衡,处于不断波动中,既定的目标难以实现或者不可能完成。因此,为了让财政与货币达到统一和结合,就必须使政府和银行之间进行配合,实现各项政策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三、宏观金融风险的规避需要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稳定的因素得不到重视,那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也就得不到完善,想要控制和防范宏观金融风险就成了难题。所以应该把推进金融体系的稳健视作设定政策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政策的手段和工具也是促进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银行贷款资产和管理内部的薄弱会使银行对价格的反应不灵敏,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将受到限制,这就涉及到货币政策的选择。银行的不稳健会延迟对利率的反应能力,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信贷便利中运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结束语

政策的搭配和协调指的是,当宏观经济的收入和支出都处于失衡状态时,便可利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解释经济衰退的问题。同时结合紧缩性货币政策解决国际性的收入支出问题。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反复结合使用,能使国内收入支出以及经济达到平衡。转换整体需求和支出的方向政策,比如汇率政策、相应补贴政策、关税政策还有直接的管制政策。转变支出的方向,将原来的从未支出转变都从内需求上来。经济开放失衡时,就需要压缩国内的总需求,减少国内的总支出,国际收支与通货膨胀的相差压力将会同时下降。表面上看外部的不平衡得到改善,但实际上内在的经济却出现了衰退的本质,失业率也会随之增加。单纯的使用任何一种支出增加减少类型的政策或者转换型政策,都是不可能实现国际和国内两者的均衡的,必须两者相互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宋清.经济周期理論发展综述与评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0).

[2]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与学派[M].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3]罗伯特霍尔.宏观经济学理论——理论、运行和政策[M].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4]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下册)第五篇[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单位:河北融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宏观经济宏观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宏观与政策
宏观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