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2014-04-29 16:10宋彩
大观 2014年4期
关键词:成因心理健康对策

宋彩

摘要: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作为特殊性质的幼师学生的心理的关注度占比却很小。笔者首先对幼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概述,而后对幼师学生心理状况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幼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幼师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

一、幼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概述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个体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静止,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在不断的更新,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从而更加准确完善。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为依据,对于不同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因此体现出其特殊性质。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除包含一般大众的心理健康特点的共性外,还同时体现出其特殊性。目前我国多数专家学者的趋向于共同的声音有以下几个方面,也即心理健康的标准: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现实的合乎常理的认识与反应,有效的控制乃至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能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行为方式和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长长的健康交往;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在了解了幼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发现,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强调的是一种理论形式的模式,没有很多元化的实施,尤其是在幼师这个学前教育的实施者行业中处于夹缝生存的“孩子”来说,心理健康非常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幼师学生心理状况原因及特点分析

幼师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的原因是诸多方面造成的,5年制的幼师院校学生的年龄段在高一和大二之间,特殊的年龄层次使其特点也尤为明显。

首先是大众传媒。普遍传播追求商业价值,忽略了分辨能力弱、模仿能力强的受众,对幼师学生造成视觉和精神污染。其次是工作环境压力。现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后职业成就和劳动付出不同步、不均衡现象也会让其心理产品无价值感。再者是校园环境。学校文化氛围笼罩下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制度,与学生需求的冲突以及社会和校园中一些不良的文化环境给幼师生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都会让幼师学生从传统、习惯及行为方式等产生不和谐的精神格调。最后是家庭环境。家庭缺陷,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原因造成的孤僻、自卑感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性格缺陷。渴望与他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却在内心挣扎的矛盾心理,从心底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幼师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是一个非常容易躁动的群体,叛逆心理、青春期的懵懂感情都会使其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波动。幼师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很迅速,但辨证推理尚未完全成熟。由于经验不足,人们很容易把各种抽象的原则,如公平、正义、牺牲、忠心等常做出不成熟的批判。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让其对进入社会所带来的恐惧加大,难以体验自我价值,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损害,对其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显现无疑。幼师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盼得到人们的理解,与知心人愿意敞开心扉,说话坦诚直率,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暴露出心理闭锁性,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

三、幼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老师和家长仅起到辅助作用,真正是要发动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积极地确定正确的人生态度,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把自己培养成多样化的角色。摒弃虚假的、封闭的思想,让心理人格更加健全,勇于表现真实的自我。让幼师学生始终不放弃自我激励,追求自我独立自我实现的意识。

(二)改革考核模式 培养学生产生认知感

不管是新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核都是必须的。考核是对幼师学生学习效果,老师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设计的适应性的一个检验手段。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开放式教育,考核的方式也多样化。根据课程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程度来确定合适的考核方式。比如,对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封闭式,对应用能力要求高的可采取部分开卷或者是实践考核。对考核结果的评定方式也要有所创新,注重“基础、能力、创新”等方面,确定动态的评分原则。考核不一味注重结果,而注重过程。过程考核可从“课程的参与情况+互动情况+平时测验+实验/实践情况”每个模块给予不同权重,避免了一纸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根据幼师学生心理的特点,在教学和考试中充分让其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使其更加有主动性,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变通后,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感。

(三)因材施教 抓住教育关键点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自身综合能力等,选择适合学生的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有针对性的突出学生长处,弥补不足,从而抓住教育的关键点,激发幼师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因性而教”古代女子不能和男子一同教育,所以不存在“因性而教”一说,但社会发展到今天,显然“因材施教”应涵盖 “因性而教”。男女生理和心理存在着差异,女生在心理发展上较男生2年,处于幼师五年制的学生来说,男生的优势开始突显。所以,老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因龄而教”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说,各年龄阶段都各有其特征,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师学生,老师要因年龄特征而进行教学。幼师的学生年龄跨越高一到大二,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的过程,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应区别对待。

因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有大有小,老师应加以观察就会发现,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有的人能力结构也不同,比如有点人想象力很好,但是不善于记忆,有的人记忆能力超强,但却不善于逻辑等。要根据不同的能力所产生的差异化,采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因性格施教,每个人有不同性格,很多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性格造成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要给予引导,让其感受到温暖。对于性格活跃的学生,要鼓励其活跃性,感染更多的同学,让大家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成因心理健康对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诊错因 知对策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