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014-04-29 00:44张捷
大观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民群众农村

张捷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对于活跃农民群众生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道德行为的规范,理想信念的升华,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好农村文化工作,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和生动体现。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农村新文化,而繁荣农村文化,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定位农村文化、看待农村文化。

如何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者,针对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工作存在活动经费不足、队伍出现青黄不接、民间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笔者对我县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进行了调研,以期能对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借鉴。

一、我县农村文化工作现状

近年来,歙县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大好时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兴建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体育运动场、农村健身广场覆盖全县乡村,不断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同时也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现在打牌赌博的少了,吵架纠纷的少了,邻里关系变得和睦了,健康时尚的生活让农民也变得快乐幸福了。据调查,全县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已按照上级“四室一厅”标准进行建设,配齐了内部设备,并投入使用;2013年完成217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 顺利开展5项文体活动,2013年全县各行政村全年共计开展农村文体活动达8000余场次;积极发挥文化志愿者队伍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目前歙县有农村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60余支,文化志愿者达3000多人,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

二、农村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不足。虽然县、乡镇政府都对群众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和热心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经费和政策的落实上得到有力保障。但是由于当前新美好乡村建设要投入的资金太多,有的乡镇领导又不够重视,政府投入的资金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因此,活动资金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

二是群众文化队伍青黄不接。该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目前,农民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之高、参与人数之多已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但是,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参加活动的寥寥无几。有些活动如叠罗汉、跳钟馗、舞草龙、舞大刀等体力付出较大,部分老年人年老力衰。而在家的年轻人有足够的体力,但是他们积极性普遍不高,他们的兴趣大多在网吧、游戏室……群众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现象非常严重。有的乡镇甚至出现三无现象,即无场所、无经费、无专职人员,还谈不上青黄不接。

三是民间文化传承后继乏人。该县的跳钟馗、叠罗汉、徽剧等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精彩粉呈、硕果累累,在全省已有一定影响,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后继乏人,如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叶村叠罗汉,将面临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还有徽剧、徽州目连戏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渐渐被大多人遗忘,或是不被年轻人所知晓,年长月久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四是不良文化尚有一定市场。当前农村一些不良的风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的不健全,一些网吧、棋牌室和非健康音像制品还存在着一定的市场,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社会风气。部分农民政治观和集体观念淡薄,凝聚力不强,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淡漠。看风水、算命等封建迷信抬头,赌博势头未能有效遏制,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还时有发生。有些人甚至成为不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现象将会腐蚀农村先进文化阵地,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基础。

三、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修订全县文化建设规划。文化事业是一个地区的灵魂。为把我县真正打造成文化大县,以文化繁荣推动我县的经济繁荣,就必须把农村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到我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去实施,用政策和制度来保证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将这项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终绩效考核。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文化建设合力。资金投入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县、乡财政每年都要加大投入文化建设经费;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乡镇的文化建设发展,比如可以企业冠名广场文艺演出、大型的文化活动等形式激励各企事业单位能踊跃出资;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正常渠道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经费扶持。通过多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文化建设合力,从而能较好地从资金上保障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得以蓬勃发展。

3.做大做强特色文化,打造区域文化品牌。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特色文化所取得的成绩。如从2004年开始,我县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这一活动已成为宣传我县的一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这样大型活动,不仅要让本地的群众,还要让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群众都知道、了解本地的特色文化和品牌文化,从而扩大知名度,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其次要提升特色文化水平,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系列活动让广大热心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农民能有学习、提升的机会,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创作水平,从而能更多地创品牌,出精品。

4.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打造传承文化机制。针对民间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群众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等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使我们优秀的传统特色文化能后继有人、源远流长,目前,迫切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和学校牵头,把本地的民间特色传统文化故事、工艺等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在中小学校学生之间进行宣传、辅导,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制定出台一些激励机制,比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

5.切实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群众参与自觉性。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主管部门要多渠道开展调查工作,摸清基本情况,掌握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需要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避免盲目地搞一刀切。在向群众提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活动时,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人文特点、生活状况等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让群众接受,让群众喜欢,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从而把群众参与文化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从而实现“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的转变。

6.健全文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始终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切实加强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工作情况,解决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对各行政村(社区)年度重点工作考核之中,切实落实工作责任。三是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远离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不断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乡镇网吧、音像、棋牌室等加强监管力度,杜绝不健康的生活,把农民的兴趣转移到健康有益的农村文化活动中来。四是继续加强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真正把文化阵地建设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乐园”。

猜你喜欢
农民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