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云
2014年4月19日至20日,“民族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藏族及周边民族研究论坛”暨“中国人类学区域研究的深化与前瞻——基于原创性研究的探索”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藏区山水文化研究课题组主办,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德国马普宗教与民族多元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19日上午的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德强主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洛桑·灵智多杰莅临会议,阐释了青藏高原山水文化研究的背景与当代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郭卫平、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索端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主任周炜致辞。五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格勒教授通过其20年来的考察,对国外藏学的发展动态进行了梳理,并对藏学学科定义以及藏学家的概念进行了新的思考;石硕教授从藏彝走廊的视角对藏族与西南民族的关系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藏族与周边民族的边界在文化上是模糊的,边界其实是文化过渡性地带,边界研究对民族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丁宏教授从历史记忆、居住格局和文化解读等方面对回、汉民族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她指出一个远离伊斯兰文化中心的儒家文化圈中,伊斯兰信仰更多是以生活习俗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冲突也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方式上;徐黎丽教授从西北民族的案例出发,提出了西北民族文化体系的戍边作用;王德强教授应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了云南藏区族际交往的图景,揭示了云南藏区族际交往和谐的原因。
下午的会议由“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区域研究的深化与前瞻”以及“藏传佛教与区域文化研究”两个专题讨论组成。在第一个专题讨论中,郁丹教授结合现有的人类学理论,提出“流动的疆域”这一民族志视角来论证中国民族“疆域”的地理性正在派生出其“流动性”,其通过具体实例所得出的“一个民族的禁忌可能会转化为另一个民族的生机”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彭文斌教授就“藏边”对西方藏学界的传统意义以及威穆-范-斯本根(Wim Van Spengen)的“知识考古”对当前我们认识藏区的区域性和跨区域商业文化网络所具有的重要参考意义进行了阐释;苏发祥教授结合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拉达克地区的诸多西方人类学研究成果以及自己近几年亲赴拉达克地区所进行的田野考查,对拉达克地区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刘志扬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人类学家谢丽·奥特纳(Sherry B.Ortner)近期出版的一部关于夏尔巴人的民族志《珠穆朗玛峰的生与死》,该书对西方登山者的介入给夏尔巴人社会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主要呈现了人类社会是怎样被权力关系、社会冲突的复合体所塑造,以及人类运用象征体系解决这些冲突的方式。
在第二个专题讨论中,赵心愚教授通过“德噶寺愿文”,结合汉文史籍中这一时期的零散记载,对九世纪初南诏与吐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扎洛教授通过从家族传承到活佛转世,对中世纪西藏寺庙权力结构的艰难转型进行了深层次探讨;冯智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其当前正在翻译的藏文文献《八世司徒活佛传》中所记载的关于司徒活佛在滇西北一带活动的信息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该传记的史料价值;巫达教授以西南地区彝族人、藏族尔苏人和汉人为例,讨论了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祁进玉教授以藏传佛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土族人社区及其宗教影响为例,深入分析了土族社区对于多元宗教的接受与文化融入的历史史实,进而探讨了宗教的现代性问题。
20日,会议分“西部民族地区族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考察”、“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多元性与可持续性”、“艺术与文化表征”、“神圣空间与仪式实践”四个专题进行分组讨论。“西部民族地区族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专题的学者们围绕藏羌彝走廊中的羌族地位、青藏高原东缘藏族与其它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社区性、清王朝对嘉绒藏族地区的治理、吐蕃时期藏族对中原堪舆术的吸收、抗日战争时期的滇藏贸易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多元性与可持续性”专题的学者们围绕对口援藏问题、青海藏区民族村落传统文化、三江源地区的社会管理模式、西藏游牧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青海热贡吾屯土族村和隆务寺之间的互动、中国西北部藏区家庭结构中的僧尼地位等进行了探讨。“艺术与文化表征”专题组的学者们围绕佛教景观中当代藏区传统与现代的体化、乡村影像在藏区的实践、藏边地区村民影像中的神山信仰、西藏唐卡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陈塘夏尔巴人的“嘛呢”表演、藏传佛教造像的美学观等进行了讨论。“神圣空间与仪式实践”专题组围绕云南藏区研究的视野与路径、藏族地方保护神的人类学研究、承德须弥福寿庙之金龙传说的人类学分析、山岳神话与仪式、神山禁忌、云南藏区山水文化等进行了探讨。
本次论坛时间虽短,但会议成果丰富,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既有宗教方面的研究,也有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说,既注重个案研究,也注重整体性研究;从文献运用上来说,既注重汉文文献,也强调藏文文献的重要性;从研究视野上来说,既注重国内研究的实践,也关注西方视野下的“藏边”;从研究的时间维度上来说,跨越了上溯唐代下至当代的历史纵线;从研究主题上来说,既有对传统论题的新探,也有对我国以往藏学界少有实地调研基础的关注;从参会人员的构成上来说,既有该领域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也有成果丰硕的中坚研究力量,还有许多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新锐。此次论坛为本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探讨共同关注的话题的平台,既有学术共鸣,也有学术争锋。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园使与会者流连忘返,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