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一、问题缘由
目前,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大班容量、两极分化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有的学生不一定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把所学的知识都理解并掌握好,教师愁课后辅导没时间,家长愁作业辅导不能对症下药。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教也教不会,学又不会学,校园内“低头族”随处可见。恰在这时“微课”在我国悄然兴起。随着对微课的观摩、学习与体验,终于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二、研修心得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个媒体,教师是传播者,学生就是受众。40分钟的课堂,如何在10分钟之内的时间让学生记住?或许 “微课”就是一个突破方向。
例如:“植树问题”是一种比较抽象、易错的问题。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制做成一节微课——《巧学植树问题》。本节课主要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示意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另外“手指”是最方便的“学具”。我们的手隐含着间隔现象的规律,利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学生只要伸出手掌,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树与间隔的关系,既直观、又形象,且记忆深刻,可谓方便、实用。让学生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学植树问题》一课上传到QQ群后,使学生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样的微课实现一对一的教学,用于学生课后辅导,起到了“解惑”“巩固”的作用。
青少年对于“微课”这一新鲜事物是感兴趣的,少了老师的训斥,家长们的唠叨,根据微课程的步骤和方法去学习,更好的解决了因材施教这一难题,家校互动变的更为方便和快捷,课堂随时相伴,学习无处不在。
三、研修成果
以下是我制作《巧学植树问题》一课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植树问题。
(二)新授
1.介绍植树问题
师: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师:(课件出示)植树问题的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一条线段上植树;另一种是在一条封闭的曲线上植树。
2.教学画图法
师:植树问题的变化情况比较多,为了使其更直观,我们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说明。植树的路线用线来表示,树用点来表示。(出示课件)这样,我们在解题时可以通过示意图很快地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1:在2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可以种多少棵?
师:同学们可能通过口算直觉认为20÷5=4(棵),这个答案对吗?
师:要得出正确的结果,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加以理解区别。
(课件出示)
①
只种一端: 20÷5=4(棵) 棵数=间隔数
②
两端都不种: 20÷5-1=3(棵) 棵数=间隔数-1
③
两端都种:20÷5+1=5(棵) 棵数=间隔数+1
(边出示课件边讲解)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只种一端,可以种4棵,棵数=间隔数;
如果我们在小路的另一端添上一棵树,也就是两端都种,可以种5棵,棵数=间隔数+1;由前面这两种植树情况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两端都不种,可以种3棵,棵数=间隔数-1。
师: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得出此题一共有3种植树情况。
(课件出示)
例2:有一个水池周长是50米,在水池的周围每隔5米种一棵树,可以种多少棵?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沿着水池周围种树,无论这个水池是什么形状,种的树都可以围成一个封闭的路线。
(边出示课件边讲解)
如下图所示:在封闭的路线上植树,棵数=间隔数。
3个间隔可以种3棵
4个间隔可以种4棵
6个间隔可以种6棵
师:如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可以看出,在封闭路线中有几个间隔就能种几棵树。已知水池周长是50米,间隔5米,所以一共要种50÷5=10(棵)
3.师小结
画示意图来探讨植树问题,直观易懂,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情况多变的植树问题。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手,帮助理解各种情况下的植树问题。
4.利用自己的手,理解植树问题
(边出示课件边讲解)
(1)两端都栽树:两端都要栽树时,5个手指头就相当于5棵树,5个手指头之间共有4个空,相当于4个间隔。棵数=间隔数+1
(2)两端都不栽树:两端都不栽树时,我们可以把大拇指和小拇指弯曲,则很清楚地看到3个手指头和4个空,3个手指头相当于3棵树,4个空相当于4个间隔。棵數=间隔数-1
(3)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树: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树时,我们可以把大拇指弯曲,这时看到4个手指头和4个空。棵数=间隔数(4)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时,我们可以把大拇指和小拇指靠拢,这时5个手指头之间有5个空,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相等。棵数=间隔数
(三)小结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是不是轻松掌握了植树问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