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图的运用

2014-04-29 13:43吕光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材情境数学

吕光记

情境教学是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新知,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能应用于生活. 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作为知识的载体——文本,即教科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阵地,每本教科书都用情境图作为数学知识的切入口,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情境化的要求,所以文本中的情景图作用之重要显而易见.

一、充分挖掘内涵,拓展情境图的“量”

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教师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使原本相对信息容量大的情境图,转化成相对信息量单一且利于学生理解的“分解内容”,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 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名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与方法.

一幅图经过老师的引导挖掘,竟然能让学生发现那么多隐含的数学问题,并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获得了数学的能力和方法,还进行了学前教育,真是一举多得啊. 因此,在使用情境图时,要让学生多看,看清楚图意;要让学生多想,想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说,说出心中所想;必要时还要多动,在操作中感知新知.

二、处理现有资源,提高情境图的“质”

一部分教师认为情境图形式新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因而迷信教材,在教学中没有再做必要的处理,还是在教教材,不是在用教材教. 如“除法的初步认识”例4呈现了熊猫分竹笋图,画面下清楚写着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像这样的情境图信息是学生直接阅读文字信息获得的,丢失了必要的观察、理解过程,即便是老师问题设计中有所体现,如通过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似乎教师体现了过程性教学、问题意识等观念,但是从学生的反馈中明显看出,学生只盯在图中的文字部分,学生的观察、发现,变成了寻找“题”中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变成了寻找“所求问题”,人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由过去传统教学的分析文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演变成分析图画中的数量关系,又一次形成了新课程下的程式化.

教材中的情境图是半成品,多是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主题图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又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情境图中,且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质疑的眼光看待情境图,本着“缘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情境图进行合理设计. 当教材上的情境图不适合学生,或者有比教材情境图更有价值的主题情境时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合理编排. 只要改编后的情境图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则都是成功的、有效的.

三、教师适时引导,把握情境图的“度”

“9加几”运动会的情境图教学,一开始老师问看到了什么,学生只关注了各种活动内容而未提到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问题,老师没有适时引导和说明,致使最后学生开始讨论图上画着小朋友在分砖还是木块等无关因素. 像这样,有的老师认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于是在课堂上不敢过多讲话,唯恐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敢妄加评论,生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 于是整个情境图教学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像一盘散沙.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情境图的教学目标是整体的、综合的,而教学内容却是多向的、分散的,学生的主体呈现更是“多元的”,这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弹性,说明了教师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然,为使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好地为学生自主性发展服务,它应该是适时、适法、适度的引导,而不是“专制”;它也应该是有目的、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引导,而不是“放任自流”.

情境图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观察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情境图活动;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四、选择呈现时机,突显情境图的“效”

“1~5的认识”的教学,教师通常把动物园情境图放在开始作为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图上有什么?把你看到的物体数量数一数各有多少,然后全班交流. 可课后学生却说:“今天老师教得太简单了,我们幼儿园里早学过了. ”

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看来学生的知识起点对情境图的呈现时机有着很大的影响. 鉴于以上认识,“1~5的认识”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 先在黑板上写出1~5的数字,让学生说说对它们的认识,然后用学具表示,也可以用身边的事物表示. 这里情境图并不是放在开始,而是作为练习材料. 又如“除法的初步认识”呈现了春游分食物的主题情境,它可以作为一开始的情境引入,练习环节又可以取而用之,让学生找找还有哪里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另外“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情境图都提供了整个单元的知识,所以它不仅可以作为情境引入,还能作为拓展训练,为下几节课做铺垫.

当然,情境图教学放在哪个环节哪段时间根本没有好坏定论,它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起点及材料的特点综合决定的,教师可因时、因人、因地、因材进行选择教学. 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学生,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情境图教学必将更加实、活、精、新.

猜你喜欢
教材情境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