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彩菊
【摘要】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数学课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同时要时刻关注课堂和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尝试,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课堂;兴趣;探究;效果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数学课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同时要时刻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适应新课程需要,课该怎么上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习兴趣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激发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境,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引入“平方差公式”时,可以创设“你能口算出来101 × 299的结果吗?”这一教学情境;在引入“完全平方公式”时,一上课就创设 “计算:① 103 × 97;②103 × 103;③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教学情境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 “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参与,关注学生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自主探究,放手质疑
“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名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 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制高点,取得成功.
2. 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 教师也可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名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三、搞好课堂练习,关注学习效果
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搞好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益.
一般来说,在新授时,教师设计的练习可以有:
1. 基础性练习
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是为新授作铺垫的. 例如教学合并同类项时,可先复习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运算性质;在教学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复习因式分解的几个方法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 针对性练习
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 例如,在教应用题时,可选择行程类、工程类、日历、两位数、商品利润率、劳力调配等典型问题,从题意出发用心体会题目的实际情景,从中找出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实现问题的解决.
3. 操作性练习
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 例如在教学圆锥、圆柱表面积时,可让同学们动手制作一个圆锥体 、圆柱体,通过制作可以知道它们的侧面展开图,这就方便了学生寻找计算公式.
知识巩固阶段时,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一般的有:
1. 巩固性练习
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 例如在教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 比较性练习
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 例如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 变式练习
摆脱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式,一题多变. 例如在学生会解基本形式工程问题后,可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全程为“1”的相遇问题,可变换工作方法,出现“合做……完成一半……”、“独做……余下合做……”、“合做……余下独做……”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4. 开拓性练习
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在教学“一次函数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教解法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可用方程解,图像法解等等,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 总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上好每一堂优质课,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让每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