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彤 刘智青 林云
摘要: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园中深受欢迎。由于东山湖公园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取得良好效果,文章基于该工程实践,总结了植物选择、景观组织、功能协调、工程措施等方面经验,探讨了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原则和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营造要点,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技术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自然群落;水生植物景观;城市公园;东山湖;岭南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4-0051-04
收稿日期:2014-07-04
修回日期:2014-08-22
Abstract:Natural-community-like aquatic plant landscapes are well received. We have built aquatic plant landscapes in Guangzhou Dongshan Lake Park and achieved good effects. Based on the practices of building, this paper summarized experience of plants selection, scenery organization, function coordination and engineeringmeasures. The principles of building of aquatic plant landscapes andmain points of building natural-community-like aquatic plant landscapes were discussed. At the end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technicalmeasures were expressed.
Key words :Natural community; Aquatic plant landscape; Urban Park; Dongshan Lake; Lingnan garden
引言
近1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休闲活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需要,公园须不断提高软硬件和服务质量,景观建设也需要不断丰富内容和提升审美效果。依据东山湖公园水面大、原有陆地植物景观基础较好的特点,制订了着力营造水生植物景观的基本策略并付诸实施。本文总结了其中植物选择、景观组织、功能协调、工程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和经验,既有益于改善将来的工作,也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1 建设背景和目的
东山湖公园是广州四大人工湖公园之一,总面积31.7 hm2,其中约2/3为水面(20.9 hm2),陆地多以堤坝和岛屿形式存在,因此水岸线很长。公园内植物繁茂、环境宜人,是附近居民休憩和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为提升公园景观质量,从2004年到2009年分三期重点对三个水域进行了景观改造:公园南大门内湖湾区;与湖滨宾馆(珠岛宾馆)交界水域;北岛水域。这一轮以水生植物景观营造为主的景观改造工程有4个具体目标:
1)利用沿岸水生植物景观打破生硬岸线,改善水岸景观效果。公园原岸线全是垂直砌筑驳岸,视觉效果单一,水位下降时越发单调。
2)种植水生植物群落,丰富公园景观类型,增强游人亲近自然体验。
3)种植水生植物以形成岸边浅水区,减少临水活动场地安全隐患。公园陆续修建了许多临水活动广场和平台,改变“临水一侧未设置标准护栏,而代之以低矮的休息坐凳”的原状,尽量消除较深水体岸边的安全隐患。
4)利用水生植物景观遮挡视觉效果不佳的景物,优化公园景观立面。重点部位为公园南部与珠岛宾馆交界处及北岛北岸的功能建筑岸线。
景观改造后经逐年维护和调整,整体上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2 植物选择和景观组织
2.1 水生植物选择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湿润土壤中或自然漂浮在水中的植物,有时包括沼泽中出现的植物[1],一般按其生活类型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四类[2]。按建成具有丰富层次变化的水生植物群落的目标,需要选用具有不同生长高度的水生植物种类和部分观花地被植物。另外,东山湖水体基本不具备构造水下植物景观的条件,所以没有选用沉水植物。
因此,为满足景观构成需要、具有良好生态适应性、便于后期维护,改造工程选用了表1中的植物种类。
2.2 景观组织
2.2.1 南门内湖湾区水生植物观赏区该区域为较开阔的U形水湾且无大型构筑物,景观营造限制较少。于是充分利用该区地形优势,借用原有岸边树荫空间设置跌级小广场,在湖湾开口方向设置贴水曲桥,曲桥与弯曲岸线围合成约3 000m2的水面空间,其内配置群落式的水生植物景观。最终围绕水生植物景观形成由跌级小广场、曲桥和原有道路组成的游览环线,创造多样的观景条件,可闲坐、驻足,或沿路线行进,让游客产生丰富体验。
植物群落以芦竹为最高层次,以荷花、梭鱼草、水竹芋等为中低层次,以睡莲为水面覆盖点缀,并以不同植物群镶嵌种植的方式增强自然效果。图1和图2是改造前后的对比。
2.2.2 珠岛宾馆堤岸前水生植物景观带 这里的水生植物景观需要兼具合理遮挡宾馆构筑物和改善公园边界景观立面效果的作用。密植落羽杉形成林带,下层植物选择管理粗放的风车草和水竹芋成片种植。图3和图4是改造前后对比。
2.2.3 北岛水生植物景观区 北岛区域游人较多,此处沿岸水生植物种植除了考虑景观效果外,兼要满足遮挡建筑物基础、修饰长廊立面、消除临水活动安全隐患等意图。
为适配开阔湖景,南岸全部种植荷花,以梭鱼草点缀;北面湖湾则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堆填,沿岸线群植落羽杉,林下配植姜华、梭鱼草及水竹芋,再于中央水面片植荷花,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较好地达到了景观目的(图5),且活动场地与水面之间形成浅水区,也增加了安全性(图6)。
3 问题及处理措施
3.1 水位季节性变化导致景观效果和植物生长不稳定
东山湖兼有蓄洪排涝功能,暴雨来临之前会将湖水排放到最低水位以下,以纳周边地区洪水。龙舟节前后及台风季节,湖面超低水位通常会保持较长时间,到冬季,水位又会升高,超出正常水位许多。这种变化不仅使水生植物景观效果发生显著改变,而且有些植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被自然淘汰的情况,例如黄花蔺、千屈菜、雨久花等。
实践中采用两种措施:一是调整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不再使用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品种,适当增补适应能力强的其他品种;二是通过工程措施解决水位下降带来的问题,例如使种植池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当水位下降时水生植物种植区不至于完全失水。
3.2 种植池做法难以针对不同物种合理调整
目前水生植物种植池有两种常用做法:一是砌筑水底围堰回填种植土;二是水下打木桩结合粘土包围筑。前者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对环境的影响大,现已很少采用。后者施工简单且造价低,对环境影响也小。
但这两种做法都只能获得水深基本一致的片状或带状植床,较难针对不同物种设置分隔,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由于不同品种对水深适应性不同,因而限制了水生植物的选择;二是水生植物地下走茎在种植池内可自由伸展,因而品种间的互相渗透、某些植物的过度繁殖甚至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水蜡烛、荷花、水金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等,其中,水金钱的繁殖能力很强,会迅速占领底层空间,威胁某些植株较矮品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群落构成,导致配置植物间的比例失衡,景观杂乱,须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造,维护成本大增。在建造种植池时应按不同物种种植面积分隔围砌形成不同种植池。
3.3 鱼类活动影响植物生长
大面积湖水中自然生长的鱼类及其数量都很多,对有些水生植物的影响很大(主要为食草性鱼类的采食),甚至造成它们无法生存。例如,睡莲就常被鱼类吃光嫩叶和嫩芽。而体型较大的鱼类产卵期在浅水植物群中很活跃,频繁搅动底泥,使新栽植物及生根较浅的植物根系脱离土壤,严重影响它们的生长。目前采用格网拦鱼、定期电杀减少鱼群数量等措施,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3.4 公园湖体与新河浦涌连通带来整体水位变化
为了更好地发挥东山湖公园缓冲雨洪的作用,同时利用公园湖水改善新河浦涌的水质状况,2012年越秀区政府实施连通东山湖公园湖体和新河浦涌的工程。因为原先两者的水位并不一致,所以工程实施后公园湖面水位下降近50 cm。这直接导对已经做好的水生植物景观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本来处于水底的隐蔽工程裸露、水生植物的适生环境改变、景观效果变差等。后来只能逐渐修整景观系统。到2014年,因外部水文条件变化,湖面水位又回升了约20 cm。预计今后水位还会有难以控制的涨落,这对营造水生植物景观有严重影响,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应对措施。
4 总结和讨论
4.1 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原则
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深受欢迎,是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之一。有研究证明,多数人偏爱“野趣型”水生植物景观配置形式[3]。但相比陆地植物景观,水生植物景观的营造限制因素和问题更多。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城市公园中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应遵循下述原则:
4.1.1景观与功能协调原则 近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普遍受到欢迎,但城市公园除了营造美景,需要解决许多使用功能问题,因此必须协调好景观效果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首先保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使景观尽可能地促进功能实现。
4.1.2地域性原则 一方面公共景观应适当展现本土风情和特色,另一方面地域性植物景观有更好的适应性,能更好保证景观的可持续性[4]。
4.1.3科学性原则 具体就是群落结构的合理性。如果只是静态地考虑植物形态的配植而忽视对群落结构合理性的深入研究,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植物生长速度、长大后的体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有差异而造成实际效果与预想不符。
4.1.4动态适应性原则 水生植物生境动态变化的可能性更大,例如水位的规律性和非规律性波动、不同时期人活动的影响等,水生植物景观营造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景观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呈现良好面貌。
4.2 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营造要点
4.2.1强调近自然植物景观特征 基本特征有二:第一,对于公园一般使用人群,他们对自然或近自然植物景观的理解首先是观感上的,所以必须首先具备“野趣自然”的外貌特征。第二,近自然植物景观应该具备景观效果相对稳定且低维护甚至免维护的特征。
4.2.2合理选择工程技术措施 水生植物种植有许多具体做法,例如建造水底种植床、水底容器种植、浮床种植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容易实施、维护且造价合理的做法。
4.2.3提炼景观特征,丰富景观类型相比陆地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和群落类型要少得多,应尽量提炼不同品种和群落的景观特征,以丰富公园的水生植物景观类型。
4.2.4注重立面设计,丰富垂直面景观变化 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和生态习性,水景的立面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应合理搭配多重水生植物,做到层次丰富,垂直景观优美[5]。
4.3 水生植物景观营造技术措施优化的一些建议
1)从经验看,水生植物景观工程量最大也最困难的是水底种植池的建造,打木桩结合粘土包围堰的方法可行性较好,但有种植池水深过于单一而难以满足不同植物生长要求的问题,也可通过制作木质沉箱或分层围堰的方式进行改良。
2)大面积湖面很难避免水位规律性或非规律性升降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植物群落组成以适应水位变化,另外也可采用提高种植池存水能力以提高适应性。
3)当前水生植物苗木均依赖市场供应,当需要局部修补和改造时,操作有一定困难,而且苗圃供应的都是市场流行的品种,一定程度制约了营造具有本土地域特征水生植物景观的目标的实现。或可在公园水域选择适当范围进行半圃地性质的水生植物栽培,在营造景观的同时培育部分所需苗木。
4)很多地方的水生植物景观只注重水域位置的植物配置,从滨水陆地向水体过渡的植物景观往往不完善或缺乏,这多半与驳岸做法有关。可以采用缓坡入水、砌筑隐藏于土下的挡土墙等方式进行改进。
5)鱼类活动影响水生植物生长问题可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是控制鱼群活动,二是转变造景观念,将静态植物景观变成观察和观赏鱼类活动的动态景观。
参考文献:
[1] 余树勋.水景园[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3.
[2] 何靖娴,冯嘉仪,高榕璐,等.广州市公园水生植物景观及生态浮床应用探讨[J].广东农业科技,2013(19):51-54.
[3] 冯玲,李宗丽.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植物景观中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的研究[J].现代园林,2009(5):40-43.
[4] 王洋.简述水生植物在营造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36):683.[5] 何梅,严员英,许军,等.生态公园水生景观植物的运用分析——以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园为例[J].江西林业科技,2012(4):62-63.
作者简介:
谢彤(1967- ),女,湖南浏阳人
园林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及园林维护管理E-mail:923314943@qq.com
*通讯作者:林云
E-mai:4425795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