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靓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在不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贡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223-02
1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重新思考我国的经济体制问题,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要把市场机制引入我国经济体制中来。1979年2月,李先念首次提出“计划和市场结合”的观点。同年11月,邓小平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吉布尼等谈话时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6.虽然这些认识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部分,但它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把市场排斥在社会主义经济之外的认识,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又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这些认识将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起来,将对市场机制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经济理论,是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的深化。
随着改革逐步深入,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促使党的领导人进一步思考计划和市场的关系。1985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企业家代表团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8-149.1987年中共十三大又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当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没有再讲到计划经济为主,而把计划和市场看作同一层次的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上质的突破,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是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且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特征。这使人们对市场经济有了全新的认识,标志着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计划与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所客观需要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这些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志。”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冲破了传统经济理论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是党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2002年十六大上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报告,把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从新的高度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内涵,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1.3 以胡锦涛等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认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2004年11月胡锦涛指出“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统一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同时在实践上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
2 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的贡献2.1 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建立新经济体制。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具体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人们对市场机制的认识发生质的变化。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使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十五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新世纪新阶段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总结新实践,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面对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充分结合起来,是党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创造。江泽民在此会议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一提法,拓展了公有制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上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相互促进新格局。此外,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公有制新的内涵,创造性地区分了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2.3 探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行新的实践新的探索,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1998年12月,江泽民进一步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劳动所得,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大强调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胡锦涛在十七大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又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在新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形成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上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吉伟.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发展[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1(7).
[2]袁学清.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J].党政论坛,2012(10).
[3]毛传清.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