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出生,福建诏安人。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翰墨书画院院长、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评议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教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画历来一花独秀。中国画历来也是世界各国大博物馆争先收藏的藏品。中国画的民族情结深入人心,那种笔墨和审美融入骨髓,难弃难舍。但现在连“中国画”这个词都成了问题,其含义也变得有点解释不清,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尴尬。
概念含糊不清就难以构建逻辑框架,也阻碍了理性探讨和共识性沟通。没有准确的概念,就没有逻辑思辨,就没有对话平台。中国画坛出现的许多乱像,和这个概念不明晰不无关系。
有人说,凡是用中国笔、墨和宣纸创作的画就是中国画。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国画包括凡是用中国笔墨创作的画,不论其用何种创作观念和创作技法;狭义的中国画是指在传统美学与技巧范畴内创造的水墨艺术,狭义的中国画是民族艺术传统的一部分,是发扬传统必不可少的。还有人说,中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中国画”概念五花八门,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画并不用冠以“中国”的定语。中国绘画史一般称之为“画”。鸦片战争后,在强势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为了区别于西洋画,国人就在前面加上“中国”的限定词,称为“中国画”,或与“国文”、“国医”等提法一致,而称为“国画”。这是就传统的中国绘画而言的,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界定的。20世纪50年代,徐悲鸿把它改称为“彩墨画”,在中央美院设立彩墨画系。文革后又一度改为“水墨画”。这些是基于与油画、水粉画、版画的对应而命名,但也暴露对中国画了解不深、不自信的问题。显然,明眼人都知道,这里说的“画”、“国画”、“彩墨画”、“水墨画”、“中国画”,指的都是一回事,只是概念不同而已。
“凡是用中国笔、墨和宣纸创作的画就是中国画”的概念,是以创作的工具来界定的。中国笔、墨和宣纸是中国画特有的工具,但用它来创作的作品就一定是中国画吗?有些外国,如日本、韩国也有用笔墨和宣纸创作的,能不能归入中国画呢?还有,不用宣纸创作的画算不算呢?如古代的帛画、绢画等。因此这个概念内涵不清晰。
中国画用广义和狭义来区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广义的中国画“用中国笔墨创作的画,不论其用何种创作观念和创作技法”的说法,还是以工具来定位。用中国笔墨和用具有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笔墨语言来创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上述狭义的中国画强调的是“传统”和“水墨”。这就把一些开始时不为大众看好的创新排除在外。那么就有面对不是传统的水墨艺术,和不是水墨的传统绘画如何界定的问题。按这样区分,唐代的青绿山水、宋代的院体画界画虽然是在传统美学与技巧范畴内创造的,也只能算广义的中国画,显然这个狭义的概念太狭窄了。把中国画定位为“传统水墨画”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水墨画曾经是中国画的代名词。但现在一般是指中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它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产生笔墨情趣和“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即提出“水墨为上”,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仅仅把水墨画,而且是传统的水墨画界定为有“民族艺术传统”的中国画,就把创新的水墨画形式,不是水墨画的设色和青绿等排除在“民族艺术传统”外,显然是不妥的。
至于“中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这是从民族身份来概括的。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仅仅把它概括为中国传统绘画,是否狭隘了一点?绘画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开始创新时,往往不被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认可了,如石鲁、李可染等大家,当年曾被认为是中国画中的“野狐禅”,遭受冷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