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旅游的林分景观分析与改造

2014-04-29 00:44:03高大雄乐祥明谢经荣刘先俊徐海超周欢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森林旅游

高大雄 乐祥明 谢经荣 刘先俊 徐海超 周欢

摘要: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开展森林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成为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以王岭林场为例,以满足森林生态环境旅游和提高林分景观效果为目的,根据区位特点与经营目标,参考“中国农谷”总体规划,提出采用新造林更新改造、人工促进改造两种途径,从树种选择、抚育管理方式等方面因地制宜进行逐区改造的方法,为实施森林旅游景观林分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森林旅游;森林景观;景观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4-0058-04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2012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荆门市加快创建“中国农谷”的意见》,确定了省级战略荆门中国农谷建设目标,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正处在“屈家岭中国农谷”中心地带,是“农谷”绿心,具有丰富的土地、森林和文化资源,是其重要的发展基础和动力。本文以王岭林场为例,从森林生态旅游角度出发,分析当地的森林旅游资源与景观优势,以满足森林旅游和提高森林景观效果为目的,进行森林旅游景观林分改造,为中国农谷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景观林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1-3\]。

1研究区概况

王岭林场系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下辖4个林场之一,1964年建场,位于东径112°48′45″~113°03′45″,北纬30°48′30″~31°02′30″,面积830 hm2。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年平均气温164 ℃,年均降雨1 0948 mm。土壤为黄棕壤、山地黄棕壤、黄褐色土、黄褐色石灰土等,其中以黄棕壤为主。荆门旅游环线、武(汉)荆(门)高速及农谷大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太子山林场管理局的北大门和出入咽喉。

2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旅游景观评价

2.1森林资源现状

王岭林场土地总面积830 hm2,其中林业用地766 hm2,占土地总面积92.3%;非林业用地637 hm2,占土地总面积 77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492 hm2,未成林造林地378 hm2,灌木林地101 hm2,采伐迹地 139 hm2,苗圃地641 hm2,宜林地116 hm2。森林覆盖率89%,活立木蓄积46 537 m3。

根据2009年二类资源清查结果分析:一是从树种组成来看,纯林、混交林的面积比例为11∶1,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为主,具体为马尾松2483 hm2,杉木922 hm2,柏木681 hm2,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463 hm2,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38 hm2,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82 hm2,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38 hm2,杨树84 hm2,泡桐28 hm2,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 2 hm2,阔叶混1061 hm2,针阔混47 hm2;二是按林种分,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面积比例大体相等;三是从龄组结构来看,幼、中、近、成比例为13∶5∶1∶11,过熟林的面积较小;四是从起源来看,天然林、人工林的面积比例为1∶6;五是过去主要用于用材林经营,主伐后林地要5年左右才能恢复,抚育采伐后有些地块林相残次,破碎度高等。

2.2森林旅游景观分析

根据2009年二类资源清查结果分析:王岭林场森林旅游景观主要表现为由马尾松、杉木等为主构建的森林群落,呈现同龄针叶纯林为主的格局,群落结构相对单一,景观树种较少,林分层次简单,常绿阔叶、落叶林分布局限。参考《屈家岭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结合王岭林场森林旅游资源实际,提出“一核、两片、三线”的布局结构,以生态风景林、生态景观带、生态绿色通道等为主要内容的森林旅游景观林建设思路。“一核”是以以王岭林场场部为核心(林泉冲队部为副核心)。场部景点园林化,队部绿化景点化。是远景规划中的林家小苑理想之地;“两片”是指环绕林泉冲生产队队部、王岭水库周边第一道山脊线内的生态绿色屏障;“三线”是指武荆高速沿线、农谷大道沿线、横穿王岭林场村村通公路沿线的生态景观带(含旅游环线入口、农谷大道至王岭林场入口的生态景观林)。

2.2.1环林泉冲队部生态风景林

区位特点:面积,由林泉冲水库、林泉冲生产队队部的周边山体构成,是王岭林场的东大门。其旅游规划功能定位是旅游节点和乡村休闲。面积1557 hm2。森林景观现状:以针叶林为主,间有部分针阔混交林,还有很少阔叶混交林、竹林,嵌无林地,荒芜的柑橘林,森林景观单一,缺乏季相变化和动感景致。建设对策:以针叶纯林、无立木林地补植改造为主,兼有抚育改造、封禁管护,结合丘陵岗地土地平整,改造柑橘园,做好队部景点建设,景观建设与资源培育结合。景观建设关键节点:①改造柑橘林,补植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冬青Ilex chinensis等乡土树种;对楠竹林进行挖抚、改造,保护好队部古、大香樟等。②在林泉冲队部以及道路视线较近的山脚,充分考虑和利用树形、花期、叶色、质地等的变化和植物季相更替及色彩搭配,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③在视线较远、易做远景的地段应尽量保证整齐优美的林相,并以绿色为基调作为景区背景,同时考虑季相的变化。

2.2.2环王岭水库区域生态风景林

区位特点:紧邻王岭林场场部,由王岭水库、生态养猪场以及周边山林组成。面积994 hm2。森林景观现状:水库周平坦或缓坡区域的植被景观破坏比较严重,大部分为落叶阔叶树,周边山林以针叶树马尾松占主导,景观较为单一,缺乏四季变化。建设对策:通过人工促进森林景观改造,补植配置具有地方特色的观赏树种,提高森林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营造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景观建设关键节点:①首先对生态养猪场附近采用田园化手法,美化彩花环境,适当增加景观树种的比例,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提高整个景区的整体形象。②水库岸边“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为主题,布置亲水植物和观赏植物,如垂柳等,在现有林分下补充目的树种,利用鹅掌楸等季相树种补植于风景点。③在离王岭水库相对较远的山体, 适当增加景观树种;在水库下种植荷花、茭白,探索生态养殖模式。

2.2.3沿旅游环线到王岭林场场部生态景观带

区位特点:主要由由绿化苗木观光园组成,是太子山森林旅游未来重要的观光节点。面积87.9 hm2。森林景观现状:以绿化苗木为主,栽植年限短,近景效果差。还有部分马尾松、柏木林,阔叶林少。还有少量的火烧迹地。建设对策:对现有绿化苗木的定向培育或补植,加强抚育、施肥、修剪、整形等管理,形成绿化苗木生态观景带。将苗木产业发展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景观建设关键节点:①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②加强对职工技术培训,督导职工苗圃走精品化、景点化道路。③重点做好樱花、紫薇等苗圃观光示范园的建设。

2.2.4沿王岭林场场部至农谷大道生态景观带

区位特点:以场部为核心,自然景观特色主要表现为植被茂密、环境幽静。面积65.8 hm2。森林景观现状: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有竹林零星分布,还有少量的未成林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植被茂密,是残留的半原生植被群落。建设对策:该区植被良好,主要采用封禁管护和封山育林方式加以保护,在一些资源分布较差的地段尤其在道路沿线兼以补植抚育等方式。景观建设关键节点:①场部是游客出入王岭林场的重要节点,也是游客会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常绿的硬阔树种如香樟,整体景观相对较好,应加强管护,增加人文景观,形成古木参天的森林景观。②在游客活动周边,可以运用大尺度、大色块的手法,注意结合原有的常绿景观和较好的林相。③在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无立木林地人工造林中,选择枫香、三角枫、香樟作为建群树种,对节白蜡、栾树等为伴生树种,点缀石楠等,形成生态观叶型复层混交林。

2.2.5沿旅游环线生态绿色通道

区位特点:旅游环线是屈家岭达钟祥明显陵重要的旅游通道,从王岭林场的东部而过,是旅游环线进入王岭林场的入口。面积19.8 hm2。森林景观现状:境内为湿地松和杨树单层纯林、湿地松油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色彩单一,缺乏季相、色相变化。建设对策:应是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兼顾环境景观观赏性。补植抚育、疏伐改造、封山育林为主。景观建设关键节点:①改造杨树林,以三角枫、榉树Zelkova serrata、乌桕Sapium sebiferum、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石楠等彩叶树种为主,注重层次搭配,形成春有绿,秋有色的森林景观。 ②加强对湿地松林的抚育,培养大径级材,保护好油茶林,在林中下部进行适当疏伐改造,补植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枫香,形成松阔混交林。③边际补植栾树、枫香、三角枫等乡土树种,增加景观效果。

2.2.6沿农谷大道生态绿色通道

区位特点:农谷大道从石龙林场北部、王岭林场南边而过,是进出太子山的咽喉和太子山森林旅游发展的生命线。面积234 hm2。森林景观现状:主要为人工林,树种较为单一,加上松脂采割等管理等原因,形成一定的残次林,大大影响了道路景观和整个旅游区的生态景观。建设对策:在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基础上,对局部景观进行改造,对灌木林地和遭到破坏的山体进行新造、补植,利用观花、观果、色叶树种,营造观赏性强的森林景观。景观建设关键节点:①在保持原有植被绿色基调基础上,根据自然式种植方式,配置相关树种,增强林相的季相色彩变化,突出自然美感。②在路边,有针对性地配置花色和花期各不相同的花灌木,如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红枫、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③林中空地、林缘可补植当地乡土树种,如栾树、枫香等,体现功能协调。

2.2.7沿武荆高速生态绿色通道

区位特点:武荆高速公路贯穿王岭林场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交通干线。面积156 hm2。森林景观现状:主要以栾树、樱花、桂花等树种培植常绿阔叶或落叶森林景观。建设对策:力求将公路建成一条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体的环境优美的交通动脉。景观建设关键节点:①通过合理的补植、修剪、施肥,提升观赏园的可观赏度。②公路沿线的绿化景观要与坡面景观融为一体。

3森林旅游景观林分改造

3.1改造原则

森林旅游景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游憩场所,是开展森林旅游的主要物质基础。森林旅游林分景观改造指对现有林分,通过疏伐树木、割草、修枝、补植景观树种等措施,提升森林美的价值,并落实生态保育。森林旅游景观林分改造是美学对森林景观美的探求,应重视永续性、健全、丰美,因此应遵循以下项原则:第一注重森林生态保育,不大面积破坏森林。第二寻求增进森林的公益性及生产功能。

3.2建设目标

按照森林旅游景观的具体要求,通过林分改造,一是阔叶林面积与比例显著增加;二是森林树种和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性明显丰富,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得到加强;三是森林旅游景观的多样性明显丰富,森林景观的四季景象富于变换,森林旅游景观的动感景致明显提高,自然景观整体得以提高。

3.3建设途径

3.3.1建设途径

根据生态系统恢复的模式途径、工程区改造林分所处区位与立地条件、现实林分结构和目标群落等实际情况,从造林更新改造、人工促进改造两种改造途径进行探索。

3.3.2造林树种选择

根据适地适树和特性协调、满足绿化主体功能要求、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多年人工林营造成果与经验,确定造林树种如下:

常绿阔叶乔木树种:香樟、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冬青、木荷Schima superba、女贞Ligustrum lucidu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落叶阔叶乔木树种:枫香、三角枫、对节白蜡、乌桕、银杏Ginkgo biloba、榉树、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白玉兰M.denudate.、厚朴M. officinalis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柿树Diospyros kaki.、朴树Celtis sinensis.、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is、樱花Prunus serrulata、石榴Punica granatum等。常绿灌木树种: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山茶花C. japonica.、枸骨Ilex cornuta.、栀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石楠Photinia fraseri等。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种:碧桃Amygdalus persica var. persica f. duplex、紫荆Cercis chinensis、紫薇等。竹类: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刚竹Ph. viridis、窝竹Fargesia brevissima等。

3.3.3造林更新改造

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病虫害危害迹地等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采取造林更新改造方式,重新引入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建群树种以及相宜的伴生树种,计划造林更新改造348 hm2。

更新改造包括宜林荒山荒地、未利用地的造林,采伐迹地与火烧迹地更新造林,郁闭度不足02的疏林地改造,新造林中成活率未达到41%的未成林地的造林。迹地更新型主要采用在种植点附近割灌和环山条带、块状整地等方式,在改善种植条件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原有的地表植被,严禁炼山,以减少水土流失;造林密度达到100株/6667 m2左右;造林苗木采用1~2年生苗,容器苗为主。

3.3.4人工促进改造

对森林景观残次型、结构简单型残次林、灌木林和疏林,以及适合于定向改造培育的各类低效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采用人工补植、抽针补阔、间针育阔、疏伐改造、封育管护等方式,营造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和天然更新的环境,诱导其快速向目标林分演替。计划人工促进改造340 hm2,其中补植改造805 hm2,抚育改造1223 hm2,封禁管护1373 hm2。

人工补植、抽针补阔、间针育阔主要采用在种植点附近割灌和环山条带、块状疏伐等方式,选用与原树种伴生性好的树种进行补植,苗木尽可能选用两年生以上的大苗,要求苗干通直、根系发达、顶芽无损,重点地段的风景树种,苗木土球直径要在30cm以上或容器大苗,林分改造后林地的林分密度应达到每亩100株左右,使得改造地段可以尽快郁闭成林,减少水土流失。

疏伐改造的对象包括生长开始衰退的马尾松残次林。该类林分结构不稳定、功能低下,主要通过伐去生长明显衰退的林木、病残木,保留健壮的马尾松、阔叶树种和原有的地表植被;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与保留树种共生性好的树种,林分密度应达到130株/6667 m2左右;采用块状整地加挖大穴;苗木尽是选用两年生以上的大苗,要求苗干通直、根系发达、顶芽无损,重点地段的风景树种,苗木土球直径要在30 cm以上或容器大苗;采取环坡带状或块状交错配置,林相主要是以松阔混交林模式,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封育管护的对象包括山顶矮林、常绿阔叶灌丛和郁闭度07以上的常绿阔叶次生林及成活率85%以上的未成林造林地。主要采取封山育林和抚育管理等措施,使林分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4结语

当前党中央和国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已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和“文明湖北”建设总规划。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生态建设主色调、林业是生态建设主战场”,更加彰显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森林旅游景观林分改造调整各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充分发挥系统内外各组成要素的最大生产潜力,实现国有林场从“砍树”到“看树”、“看绿”到“品景”的转变,展示“树多成林,树大成景,树老是文化”的森林文化。

王岭林场森林景观林分改造紧密结合“中国农谷”发展定位和“湖北文化创作交流基地”建设,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对推进太子山旅游建设,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郭晋平.森林景观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方红.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技术-玲珑山生态景观林规划与建设\[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郑京津)

猜你喜欢
森林旅游
国有林场珍贵树种培育展望
科技与创新(2017年6期)2017-05-08 18:09:41
南郑县大汉山森林旅游发展探讨
发展浙江森林旅游产业的探究
现代园艺(2017年2期)2017-03-16 16:06:35
国内外绿化森林资源利用的优秀范例及启示
广东园林(2017年1期)2017-03-15 10:54:45
关于森林旅游发展的研究
刍议森林旅游经营管理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3:23
对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的研究探讨
当代旅游(2015年6期)2016-03-09 18:10:30
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机制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中的发展总体思路
当代旅游(2014年8期)2014-09-23 18: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