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核桃桑盾蚧试验

2014-04-29 21:06文定刚文美道李贤碧万宁方运凤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文定刚 文美道 李贤 碧万宁 方运凤

摘要:应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核桃桑盾蚧越冬代成虫期和第一代若虫期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桑盾蚧成虫没有杀灭作用,但对下一代若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00,200,400倍液喷雾防治控制效果分别为8617%,7457和6425%,在生产中应用以100倍液效果最好;在若虫期施药对若虫的杀灭效果非常明显,500,1 000,1 500,2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565%,9541%,8434%和6594%,其中500,1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了95%以上,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1 000倍液浓度为宜。

关键词:噻嗪酮;桑盾蚧;防治试验

中图分类号:S763. 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4-0001-04

核桃桑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Tozzetti是核桃树上危害较重的虫害之一,以雌虫和若虫群集枝干上刺吸皮层汁液,引起枝枯树死\[1\] ,该虫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1年发生2代,以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越冬雌虫3月上旬开始复苏,第一代若虫出现在5月初~6月上旬,第二代若虫出现在7月初~8月上旬,思南县鹦鹉溪镇核桃示范基地的核桃树有虫株率高达35%,因桑盾蚧危害造成部分枝条枯死的树达386株,造成全株枯死的有12株,若不加以防治,示范基地将毁于一旦,但由于示范基地的核桃已进入挂果期,对农药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为此本文选择了无公害农药噻嗪酮开展了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到如下。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鹦鹉溪镇石阶水村核桃示范园基地2号小班,面积166 hm2,地理位置在东经108° 15′31″,北纬27° 57′03″,海拔780 m,试验林分为5~7年生核桃人工林,林分长势中等,树高30~45 m,冠幅22 m×25 m~25 m×30 m、桑盾蚧有虫株率为30%,虫口密度为25~101头/标准枝。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药剂为25%的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重庆树荣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药械为及时雨牌3WD-16充电式喷雾器,河北石家庄市益农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供试虫种为越冬代桑盾蚧成虫和第一代若虫。

2.2试验设计

施药时期为桑盾蚧越冬代成虫期和第一代若虫期,越冬代成虫期施药试验设计4个处理: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200,400倍液及清水(CK),每个处理重复3次;第一代若虫期施药试验设计5个处理: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0,1 000,1 500,2 000倍液及 清水(CK),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林间选择感虫树作为标准株, 每个试验小区处理并调查10株标准株,每标准株调查3个标准枝。

2.3试验方法

2.3.1越冬代成虫期防治试验

2013年3月10日施药,喷药前调查标准株上的活成虫虫口数,喷药后10,20 d调查活成虫数,计算成虫虫口减退率,5月3日在第一代若虫期调查标准株上的第一代若虫的虫口数,计算第一代若虫的虫口数与施药前越冬代成虫的比值和对第一代若虫的控制效果。

成虫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成虫活虫数-施药后成虫活虫数施药前成虫活虫数×100%\[2\]

对第一代若虫控制效果(%)=(1-施药区第一代若虫与越冬代成虫的比值对照区第一代若虫与越冬代成虫的比值)×100%

2.3.2第一代若虫期防治试验

2013年5月5日施药,施药前调查标准株上的若虫活虫数,施药后5,10,15 d调查若虫活虫数,计算若虫口减退率和施药15天后的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 施药前若虫活虫数-施药后若虫活虫数施药前若虫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施药区虫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100%\[3\]

3结果与分析

3.1越冬代成虫期施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

用25%的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200,400倍液在越冬代成虫期进行喷雾防治,药后10,20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081%,229%,112%和177%,381%,289%,而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为193%和322%见表1。施药区与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无明显差别,说明25%的噻唪酮对桑盾蚧成虫没有杀灭作用。

3.2越冬代成虫期施药对第一代若虫的控制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施药区的若虫虫口数明显低于施药前成虫虫口数,对照区的若虫虫口数大大高于施药前若虫虫口数,施药区的第一代若虫数与越冬代成虫之比仅为022,040,057,而对照区的第一代若虫数与越冬代成虫之比高达159,说明在越冬代成虫期施药对第一代若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00,200,400倍液对第一代若虫的平均控制效果达8617%,7457%,6425%,对第一代若虫控制效果数据经sin-1xi转换后再经方差分析得见表2可知:三浓度的控制防效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3种浓度的控制效果进行多重比较得见表3可知:各浓度之间的控制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

3.3若虫期施药对若虫的防治效果

从表4可以看出:500,1 000,1 500,2 000倍施药后5 d虫口减退率仅为146%,103%,155%,216%、而对照为141%,施药区和对照区无差异,施药后10,15 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468%,7128%,6898%,5476%和9588%,9566%,8519%,6777%,对照区为288%和583%,这说明噻唪酮对若虫药效比较慢,药后5 d基本无作用,药后10 d开始产生作用,15 d达高峰。校正防效数据经经sin-1xi转换后再经方差分析得表5可知:4种浓度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4种浓度的校正防效进行多重比较见表6,可知:500倍液与1 000倍液之间差异不显著,1 000倍与1 500倍和2 000倍之间差异极显著。由此可确定若虫期施药以1 000倍液浓度为最佳。

4结论与讨论

(1)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桑盾蚧越冬代成虫,对成虫没有直接的杀灭作用,但对下一代若虫有控制作用,100,200,400倍液防效分别达8617%,7457%,6425%,在生产中建议使用100液效果最好。

(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桑盾蚧若虫,对若虫的杀灭效果非常好,500,1 000,1 500,2 000倍液15d的防治效果达9565%,9541%,8434%,6594%,其中500,1 000倍两个浓度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5%以上,考虑到防治成本因素,在生产中推广使用以1 000倍液为宜。

(3)在成虫期施药,能降低下一代若虫的虫口密度,在若虫期施药能真接杀死若虫,原因是噻嗪酮能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破坏昆虫的新生表皮形成,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引起害虫死亡。具触杀、胃毒作用强,具渗透性。不杀成虫,但可减少产卵并阻碍卵孵化\[4\];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成虫期施药的样株上的若虫存活时间比较短,可能是受药的成虫产的卵活性比较低,孵化的若虫抗性差的缘故,具体原因有待进行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益知.核桃病虫害防治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209-211.

\[2\]贺春荣,颜见恩,王宗尧.70%噻嗪酮水分散粒剂对柑橘介壳虫的防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38.

\[3\]张华峰,魏招云,魏初奖 等.1%噻虫啉微胶囊颗粒剂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5):35-37.

\[4\]徐映明,朱文达.农药问答精编\[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7:65.

(责任编辑:郑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