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仙芝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创建自己的特色。学前教育在环境、课程、管理、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初步建构出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内蒙古包头 学前教育课程 改革 特色建设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的热点问题。
几年来,包头幼教界的全体同仁兢兢业业、认真学习、不畏艰辛、辛勤探索,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地开展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初步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注重“内涵性”环境建设
环境是影响有机体生长和发展的外界实际条件的总和,而幼儿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要素。充分利用环境、通过环境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是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幼儿自主学习、积累直接经验、体验事物间的联系和关系的最佳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深入分析了“空间”“孩子”“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环境的内涵,总结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学前教育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提升了环境的教育价值。
1.教育性
在把幼儿园环境作为教育要素来建设的过程中,他们注重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针对幼儿的特点精心创设,从空间的整体布局、区域的设置、活动材料的投放、主题展开过程中环境的创设等多个维度去考虑环境的教育价值。
2.主题性
主题性是指环境的创设体现主题,并根据主题活动的推进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让环境成为幼儿经验、想法表达和表现的空间,能不断地与幼儿“对话”。布置推测出孩子们在探究什么主题。孩子们自由选择文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色彩的理解与感受,共同创作了大型壁画“色彩天地任我行”,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主题的氛围。
3.探究性
良好的环境应该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幼儿园的空间、设备、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此,环境创设要考虑幼儿的需要与兴趣,要能引发幼儿主动参与,要能支持幼儿的学习。
4.文化性
幼儿园环境的文化性反映幼儿园的精神追求。它虽较为抽象与隐性,但所营造的氛围是浓郁的,蕴涵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为此,幼儿园在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的同时,都特别重视文化环境的建设。让幼儿感受社会环境和人文景观,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民间艺术的精美和广博,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激发幼儿对包头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把幼儿园创设成为一个大型的趣味科技宫”为目标,创设多样性的科技教育环境,用心构思设计的科技教育环境。
二、探讨“主题探究活动”课程模式
课程问题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探讨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是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和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自主的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活动型、整合性课程。参加了“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实验研究”的课题,进行了为期近几年的实验研究。该课题对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目标的制定、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主题探究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初具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课程目标上,纠正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建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目标体系;二是在课程模式上,突破单一的学科课程,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要模式,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三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时代性强的内容,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成长,在成长中生活;四是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中,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经验与体验,在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五是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三、学校严格,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幼儿园管理中,管理人员扮演的往往是视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而教师主要是遵循上级硬性的要求、固定的计划及既定的程序去行动,处于被视导、被评估的地位,因此,教师难以建构自己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理解,而是处于“上面怎么要求我就怎么做”的状态,如同“教育装配线”上的操作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现代的管理思想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领路人,负责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整个课改的导向,因此,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不是取消管理,它与“制度管理”或“行政约束管理”最本质的区别是将教育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内化为教职工的精神支柱,将管理目标内化为教职工认同的思想,将管理纪律内化为教职工自觉的行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系统工程,整个系统由全体教职工构成,每个教职工是系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教职工(包括园长)个人的功过、得失、荣辱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完整和健康,系统的缺损和破坏反过来又影响教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教职工与整个管理系统融为一体。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深入教育过程参与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育活动,观察教育教学实施的情况,真正了解教师在做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对话、对其进行指导与评估,与教师平等互动。三是实行多向互动管理——从注重目标管理到注重过程管理,从注重制度建设到注重文化建设,从注重事务管理到注重人本管理,不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制约、相互信任、相互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管理成为群体的共同行为,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四、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价者,是教育质量的生命之源;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培养一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素质强的教师群体,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關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包头的幼儿园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探讨教研形式,布置教师做好准备。探讨多种教研方式,以提高教师整合课程的能力、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与幼儿积极有效互动的能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如何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这个教师最感困惑的难点问题展开现场互动研讨,帮助教师理清了思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以锐意改革的精神不断探索的过程。似乎不仅是对于认知发展,而且对于健康的情绪发展和社会性能力都非常重要。此外,入学前的这段时间是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语言技能、社交和情绪管理 能力等终生受益技能的最佳时期。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个中心,立足本地资源,创建学前教育特色,是时代赋予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