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斌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胶粘剂行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批已积聚一定实力的民族胶粘剂企业在经历一段时期的迅猛发展后,正遭遇新一轮成长的瓶颈之痛,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科技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于科技创新,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开出了良方: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携手实力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盟,走产学研合作道路,是中国胶粘剂企业突破科研瓶颈束缚的一种现实、可行且有效的选择。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既有利于企业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又能有效降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风险和成本。
据了解,国内比较优秀的胶粘剂企业,都已或多或少与相应对口的高校开展技术方面的合作,比如回天胶业与复旦大学,康达新材与同济大学,硅宝科技与四川大学,天山公司与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金鹏化工与东华大学等。只是这些企业开展的产学研合作,还大多属于探索型的,需进一步向深层次合作拓展,而且国内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胶粘剂企业在数量上只是少部分。正因为如此,在中国胶粘剂行业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便显得格外具有意义。
积极推进胶粘剂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尤其是深层次、高水平、可持续的产学研合作,将成为《粘接》杂志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和目标,一方面,《粘接》会积极发挥传媒优势,呼吁胶粘剂企业重视产学研合作,了解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自发积极主动与相关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粘接》还将积极总结和介绍行业内外产学研合作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并利用《粘接》与企业和高校两方面的紧密联系,积极牵线搭桥,多多创建产学研合作的机会和平台,比如继续开展邀请行业企业参与的“高校行”活动,组织胶粘剂企业和高校专家开展产学研经验交流活动等,切切实实促进行业企业与高校开展深层次的技术合作,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