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大学生村官冼润霞替全国大学生村官向习近平反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成为热议话题。
自2008年中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至今,已有数十万大学生村官活 跃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但也面临出路狭窄、前景渺茫等问题。
待遇差别大 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各地政策情况不一,不仅不同地域的大学生村官待遇差别大,相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也由于种种原因面临许多问题。
1990年出生的袁雪峰现在已经是湖南资兴市波水乡波水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同時兼任波水乡的团委书记。“在这边工作还算不错,虽然没有正式公务员编制,但乡镇一级把我纳入了正式的干部考核(即‘参公管理),在乡镇这一块可以得到很多补贴。这个是其他乡镇大学生村官不能比的。”袁雪峰坦言。
然而,与袁雪峰同在资兴市的另一位大学生村官王光军(化名)的境遇就完全不同了。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1430元,“还好单位安排住宿,吃饭不怎么花钱,又在偏远山区,每个月还能存个两三百”。
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张诩透露,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的和他一样属于“省聘”,拥有事业单位编制。也有许多村官属“市聘”,没有编制,虽然到手的收入无多大差别,但是医疗保险等福利,市聘人员则无缘享受。
专业荒废“进退两难” 这些年轻的基层工作者,有的是大学刚毕业就考大学生村官,有的则是放弃原先的工作返乡当“村官”。由于大学生村官并非公务员编制,他们必须通过“公考”才能走上公务员岗位。
多数大学生村官反映,由于基层工作繁忙,准备“公考”的时间精力都不充足,加上原先的专业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聘任期满要选择离开现在的岗位出去找工作,竞争压力仍非常大。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镇大庙村的党支部书记苏子涵表示,许多大学生村官现在对前途跟出路都十分担忧,他们在基层工作了多年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都忘光了。“如果聘期满后他们选择出去找其他工作,简历上填写‘大学生村官,国企跟私企普遍都觉得没什么用处”。
留不下、没奔头 由于身份限制,村官提拔空间小,发挥作用的平台也小。据调查,大学生下到村(社区)后,多数都沦为“电脑操盘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展示。
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差,很多村官不得不“出走”。但出路成难题,正如冼润霞所说:“服务期满后,我们的出路在哪里,也是我们最为纠结的问题。”长期扎根基层、为农村发展服务使部分村官与社会脱节,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放弃村官身份后就必须重头再来,从新人做起。
摘自《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