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港涅槃

2014-04-29 00:44赵方忠
投资北京 2014年5期
关键词:花博会花展顺义

赵方忠

4月18日,在顺义的北京国际鲜花港,50多个品种、400余万株郁金香集中盛开,再一次吸引了数万人的目光。事实上,这已经是鲜花港举办的第五届北京郁金香文化节了。

七年前,北京国际鲜花港作为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建立的第二功能组团,成为了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展示窗口。但随着花博会的落幕,数亿元投资建设的鲜花港如何有效利用,便不再仅仅是办会前的一个目标口号,更是迫切的现实需要。

利用花博会留给顺义一期占地1.8平方公里的鲜花港遗产,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博会,成为了最大的共识。但很多事情往往是知易行难,一方面会展场馆设施实现会后高效利用的成功者廖廖,另一方面花卉产业对于顺义乃至北京而言,都算得上是新生事物,这个盛于南方的产业能否在北京站住脚,也是个未知数。

从连年亏损到盈亏平衡,再到实现盈利,鲜花港的每一步探索既面临风险又饱受质疑,在经历了七年的砥砺前行后,终于在这个春天里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这对于那些同为北京重大会展活动留下的场馆设施,又仍在盈利模式中苦苦探索的运营者而言,或许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筹建之初的市场化考量

尽管鲜花港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但说到底鲜花港仍然是农业园区,因此也先后被确立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先导示范园区、北京顺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可纵观国内各地的农业园区,大多都不具备土地开发的条件,主要由事业单位运营管理。而承载第七届花博会展示功能的鲜花港,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在筹备建设之初,顺义区已在考虑鲜花港在花博会后的市场化运营问题。

为了使鲜花港具备会后市场化运营的基础条件,顺义乃至北京市对鲜花港建设标准的要求相当之高。

尽管已建成多年,北京国际鲜花港管委会副主任赵飞直言,依据工业园区八通一平标准规划建设的北京国际鲜花港,硬件条件至今仍让国内诸多农业园区无法企及。

在强化硬件标准的同时,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先进理念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据了解,鲜花港内建设的生态围栏、草坪等,最大限度保持了土地的原有状态,大多未对土地进行破坏,就连建设的景观湖也是一个集雨工程,每年集雨规模达15万立方米,可满足展示区每年近一半的灌溉用水。

此外,鲜花港生产区15万平米的高档智能温室,辅以了“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地热梯级利用结合燃气锅炉调峰”的清洁能源优化组合技术,至今仍在国内同类园区中遥遥领先。“鲜花港已经成为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环保理念的经典案例。”赵飞说。

更重要的是,顺义区从2007年鲜花港筹建之初便一改农业园区由事业单位建设运营的模式,成立了区属国有企业北京鲜花港投资发展中心,负责鲜花港的建设和经营,由此奠定了鲜花港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根基。

扭亏为盈的背后

伴随2009年花博会的落幕,鲜花港正式转入了市场化运营阶段。

花博会是一个金字招牌,给鲜花港留下的资产,除了1.8平方公里的物理空间外,还有国内最高端的花卉展览品牌。

如何继承花博会的品牌延续会展经济?赵飞对记者回忆称,“花博会时鲜花港举办的是第一届北京菊花文化节,菊花是秋季花卉,属于中国的传统花卉,要在花博会后延续花展效应,就必须引入一个可与秋展相媲美的春季花展,与中国传统花卉相对应,我们在策划春展时,计划引入以西方花卉为主题的展会,最终确定了选用以郁金香为主的球根花卉。”

然而,面对首次尝试的春季花展,除了传承花博会的品牌和办会经验,要想使其成为新品牌,没有对市场深刻的洞察,对郁金香等球根花卉的生长周期和繁育特点的清晰认知,显然要走很多的弯路。

赵飞坦言,在筹备春展时才发现,郁金香从种球的栽培到收获,再到进口到国内种植,直到开花需要2年的时间,而且郁金香等球根花卉的种球主要从国外进口。“尽管经过多年的技术摸索,目前鲜花港已经基本掌握了郁金香设计、种植和‘种球复壮的技术,但举办首届郁金香春展时,鲜花港在技术和知识经验储备方面几乎为零,只能通过招标的方式借助业内企业来实现。”

事实上,在鲜花港之前,北京已有诸多公园举办过类似花展,为体现鲜花港的特色,鲜花港采用了符合园区特点的种植方式,利用土地空间的优势,呈现了以“大地花海”为特点的景观,使得北京其他的公园无法复制,由此形成了公众对鲜花港花展特有的认知。

从某种程度上讲,背靠花博会这棵大树,给了鲜花港春季郁金香花展和秋季菊花展成功最好的机会。但这条成功的道路却并非外界想象中简单。

赵飞说,花博会后第一年的2010年春秋花展,在经验欠缺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的背景下,由于游客少、成本大,办展亏损了700多万,当时各界乃至鲜花港内部都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但经过分析研究之后,管委会顶住压力决定继续办下去,第二年亏损额虽大幅减少,可仍然达到了400多万,到2012年亏损缩小到了100多万,2013年首次扭亏,盈利近200万,今年则有望突破300万。

逐年向好的演变趋势,一方面为鲜花港积累了丰富的花展举办经验和大量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拓展了鲜花港的品牌,固化了北京及周边省市的旅游资源,为鲜花港更为深入的市场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走出去”的郁金香

有传言称,从今年开始,鲜花港将实现两季花展之间的游园免票。对于这一传言,记者在赵飞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而之所以敢于在占据鲜花港绝大部分收益的门票收入上“做文章”,赵飞称是因为鲜花港的经营思路正在发生转变,“鲜花港经营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把游客引进来,还要做的是,如何把鲜花港的产品打出去。”

在赵飞看来,游客的需求是多样性的,鲜花港作为一个区域性旅游资源,花展又有明显的周期效应,虽然鲜花港的品牌已经闻名全国,但不可能把全国的游客吸引进来,却可以借鲜花港的品牌效应把产品推出去。

对鲜花港而言,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到底向市场输出什么产品,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

事实上,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花卉已是人们公认的朝阳产业,全国各地都在搭车这股时尚经济潮,自北京国际鲜花港成功之后,顺义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各地的学习交流者,并且由此在国内复制出了多个“鲜花港”。

这也让鲜花港看到了新的市场机会,赵飞认为,模式输出有可能会成为鲜花港未来市场化经营的重点,随着花卉产业的兴起,鲜花港的经验、技术、管理、渠道等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有条件实现快速复制。“但这个过程会比较慢,大的市场环境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

产品的输出相较模式的输出,对于当下可能更为实际。据了解,考虑到郁金香花期短的特点,难以满足市场对其的长期需求,为此,鲜花港在2013年专门引进了荷兰的鲜切花生产线设备,以便根据人们不同季节的需求向市场提供精准的产品销售。

赵飞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鲜花港开始向市场供应郁金香鲜切花,目前已成功销售出了200万支,开拓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几大市场。

“全国做郁金香的没几家,主要以辽宁凌源、云南昆明、北京顺义等三地为主,顺义起步最晚,但发展的最快。”赵飞称,现在三地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谁的经营模式更有竞争力,谁就有可能成为全国的标杆,有望在标准、定价等方面拥有话语权,顺义正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

花卉地域品牌显雏形

在花博会之前,顺义的花卉产业基本空白。鲜花港头顶“花博会遗产”的光环,怀揣着品牌优势,同时也肩负着会后的花卉产业培育责任。

由于自身没有太多的积累,起初的鲜花港侧重于引进行业龙头和上游企业。“这些企业来了之后,一方面本身聚集着一批技术人才和渠道资源,另一方面在解决本地就业的同时,还会培育带动一批本地人才。”赵飞说。

按照这一逻辑,鲜花港对引进企业精挑细选。赵飞举例称,鲜花港引进的上海农青,该企业在凤梨花卉行业,不能说有绝对的定价权,但起码可以影响市场的定价;做高端蝴蝶兰的旺旺华丰,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品质,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北京市花木公司是北京最大的花卉企业……尽管引进的企业数量不多,鲜花港引进的花卉企业足以影响上下游的几百家企业。

实际上,赵飞坦言,鲜花港两季花展之所以能够扭亏为盈,鲜切花首推市场便能成功,都与行业龙头企业为鲜花港在技术和渠道资源的积累上有很大关系。

也正是有了这些行业龙头的带动,顺义已经成长了一批花卉产业工人和管理者,并涌现出大量的花卉创业企业,顺义的花卉产业也逐步形成了规模,自花博会之后,顺义花卉产业的产值几乎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实现增长。资料显示,2013年北京市花卉产值13.47亿元,顺义区产值为4.68亿元,占全市的34.7%。

自身良性发展并促进花卉产业集聚,使鲜花港的市场化运营更趋成熟。或许,在通向类似昆明玫瑰、荷兰郁金香这样的花卉伟大地域品牌道路上,鲜花港还将面临诸多困难,但至少现在已经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具备了高端花卉地域品牌的雏形,只要依市场化发展的进程持续前行,那一天终将可期。

猜你喜欢
花博会花展顺义
舌尖上的疯狂(12)
北京顺义“12·3”燃气爆炸事故警示
中国第八届花博会ETFE场馆设计要点探索
赶小海
从顺义指数2020看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
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湖南展园景观设计
小兔一家看花展
英国 切尔西花展
北京顺义:环境监管网格员“充电”忙
办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