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摘要: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鲁棉一号选育推广回顾,阐述了历经杂交组合配制、钴原辐射和选育推广过程的关键细节,旨在了解那一代棉花育种人艰苦探索、科研创新、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科研精神以及对主攻育种目标全面性和敏锐性的把握。
关键词:鲁棉一号;选育推广;追忆
中图分类号:S562.03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5-0044-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5.011
Recollecting the Breeding and Extension
of Cotton Variety Lumian1
Wang Lihua
(Cotton Research Center,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an250100,China)
Abstract: The details of the hybridized combination, the cobalt (Co) radiation, and the breeding and extension process of cotton variety “Lumian 1” was recollected in the paper. The objective is to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pirit of breeders in hard explo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collective collaboration,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and penetrating grasp of the breeding target of cotton variety.
Keywords:Lumian 1;Breeding and extension; Recollecting
0引言
鲁棉一号系山东省棉花研究所(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前身)历经18年于1978年育成的棉花优良品种,共有15名科技人员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选育工作,其中最长的参与了10年,最短的0.5年。先后在全国累计推广 8000000 hm2以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7亿元以上。鲁棉一号在国内主要棉区的迅速和大范围种植,使棉花单产上了一个新台阶,1981年5月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但由于纤维品质的缺陷在20世纪80年代末迅速被其他优质品种替代。但它与杂交水稻一样为我国吃饭穿衣资源紧张局面的缓解做出了贡献。
1 选育与推广历程
鲁棉一号1961年选配杂交组合,1971年进行钴原辐射,1974、1975年进行品系比较和鉴定试验,1976年定名鲁棉一号,并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1977、1978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和黄河流域区域试验。1975年开始在山东省的西旧县基地繁殖99系原种0.067 hm2,1976年繁殖原种2.667 hm2,1977年繁育原种80 hm2,1978年繁育原种3333.33 hm2,1979年山东全省推广鲁棉一号80000 hm2,1980年在山东省推广566700 hm2,全国推广713300 hm2,先后在全国累计推广 8000000 hm2以上。
2 选育与推广的关键细节
2.1 配制杂交组合
1961年7月5~27日,选择1195为父本,分别与高密993、中棉2号、徐州209等进行杂交。1195为高衣分、铃大、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系,而作为母本的中棉2号则结铃性强,早熟性好,由于这两个亲本选配得当,为鲁棉一号的育成奠定了种质基础。当年1195与中棉2号的杂交数量结果见表1,可见当时是采用了量多精选策略。
1964年株行比较试验表明,中棉2号×1195第3代株行(行号为1063~1255)表现最好,尤以1229行最为突出。1966年品系比较试验,中棉2号×1195的选系材料共计44个(行号为69~113),包括来自上年选种圃的1229、1198系,结果决选出256、1198两系。1966年品系鉴定试验,评选出最好的5个品系为1526、2557、302、284、256,其中302、284、256为中棉2号×1195的第5代选系,本拟推荐256(中棉2号×1195第5代选系)、1526、2557等品系参加1967年山东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但由于文革干扰,当年山东棉花研究所没有品系参加省区试。
表1 1961年杂交试验记录选要
配组 授粉花数
(个) 成铃数
(个) 成铃率
(%)
中棉2号×1195 2000 1008 50.4
2.2 钴原辐射处理及选种圃试验
1967~1970年,经过对中棉2号×1195选系的多年鉴定认为,各选系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优点多、缺点少,性状表现基本稳定一致,但一直未决选出可供生产推广的定型品种,而淘汰又觉得十分可惜。另据1970年品系鉴定结果,供试材料中中棉2号×1195的第9代选系293、61和286表现优良,产量分居第1、2、4位。故1971年初为探索改进这一优良组合性状的途径,研究决定同其他材料一起进行大剂量钴原辐射,以达到巩固优点改造缺点的目的,但是对辐射的预期效果未能肯定。由于大胆采用了高剂量强辐射,动摇了中棉2号×1195高代杂交材料中某些不利性状的遗传顽固性,为育成鲁棉一号提供了丰富的优良变异材料。辐射处理原始记录见表2。
表2 几个品系钴原辐射处理剂量等原始记录
品系名称 辐射剂量
(r) 辐射焦距
(cm) 剂量率
(r/h)
609、293、70F2 40000 10 11052
609、70F2 45000 10 11052
无记载 50000 20 2758.5
无记载 60000 20 2758.5
注:辐射日期:1971年3月25日;r为伦琴。
1973年选种圃试验,供试株行241行,其中包括辐射第3代株行68行。当选的32个株行包括13个辐射第3代株行材料(含99系)。由于当年气候条件有利于棉花生长,99系(鲁棉一号前身)抗逆性强的优点未能充分表现,因此在株行比较试验中表现不是最突出的,如果漏选就无从育成鲁棉一号。
2.4 品系比较与区试试验
1974年的品系比较试验,在12个供试品系中,176系比对照岱字15号(原种)皮棉增产30%以上,居第1位,而99系仅增产29%,居第2位,但在当年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育种者还是初步肯定了99系的丰产早熟、抗逆性强等主要优点,这是育成鲁棉一号的重要一步。
1975年的品系鉴定试验,在26个供试品系中当选了7个优系,其中99系居首位,决定推荐99系参加第2年山东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这是育成鲁棉一号的决定性步骤。
这个重要决定还基于一个历史的选育经验,1966年棉花品系1526在试验中比对照中棉所3号增产,但没有考虑霜前产量,后在生产中终因晚熟而没有推广开来。在1975年的品系鉴定试验中,收花过程发现99系9月份收花量较大,10月份收花量则越来越少,而176系则正好相反,这更充分证明了99系的早熟性这一优良性状。
1976年在山东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4个试点中,99系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49.5%,居首位,同年定名为鲁棉一号。1977年在山东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3个试点中,鲁棉一号的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61.7%,同时在参加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20个试点中,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39.3%,均居首位。1978年在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6个试点中,平均较对照增产23.5%,产量仍具首位。
3 繁育推广
1975年在鲁棉一号被建议推荐参加1976年山东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同时,开始在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的西旧县基地繁殖99系原种0.067 hm2,1976年决定加速繁殖原种2.667 hm2,1977年以临清县基地为主,繁育原种80 hm2,1978年以聊城基地为主,繁育原种3333.33 hm2。1979年山东全省繁殖与推广鲁棉一号80000 hm2,其中聊城53300 hm2。1980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全省普及,当年全省推广鲁棉一号566700 hm2,全国推广713300 hm2,先后在全国累计推广 8000000 hm2以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7亿元以上。
4 小结与讨论
鲁棉一号在历经18年的选育与推广历程中,杂交组合的恰当配制为鲁棉一号提供了种质基础,钴原辐射为优化其性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对主攻目标全面性和敏锐性的把握见证了育种人扎实的选育功夫,加速繁育的前瞻性为鲁棉一号在全国的迅速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细节的追忆展现了那个时代农业科技人员为解决棉花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责任意识和历经18年的不懈努力。当前,在激励农业科技人员要“顶天立地”的科研形势下,深思当年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杂交水稻和鲁棉一号的成功说明了什么》中的一句话,“一项农业或者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成果,不管水平有多高,如果不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就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当代科研人应该躬下身来,深入农业生产实际,抓住当前和未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运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