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梅 周静
【摘 要】 院前急救是医疗机构在急救医学领域实施急症救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由于其医疗过程的特殊性,与目前院内医疗活动中多发的医患纠纷相比,有更高的频发性和危险性。本文主要讨论院前急救的医患纠纷与风险防控。
【关键词】 院前急救;医患纠纷;风险防控
院前急救是医疗机构在急救医学领域实施急症救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由于其医疗过程的特殊性,与目前院内医疗活动中多发的医患纠纷相比,有更高的频发性和危险性。本文拟借用安全管理的风险防控理论,与同行探讨院前急救的医患纠纷危险因素与风险防范。
1 院前急救
1.1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接警-急救小组准备与集结-出车施救-现场救治-转送-送达医院的交接。
1.2 院前急救的特殊性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也有其自身特殊性[1]。院前急救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及就急、就近、就医院能力的原则,急救环境的局限和危险性、患者及家属剧烈的情绪波动,小组现场处理的独立性需要相互协调,同时受到交通状况影响,对院前急救有偿服务的认同度等。
1.3 产生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危险因数识别与分级 依照上述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在不同环节都有可能引发纠纷,依据纠纷引发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级(严重)、二级(中度)、三级(一般)3个级别。引发的因素包括医方因素、患方因素和社因素会等。医方因素:一级,人员脱岗、现场医疗不作为,现场设备故障、药品缺失,误诊等;二级,未沟通直接现场处理等;三级,就送医疗机构医患意见不一致等。患方因素:一级,治疗预期过高,有社会情绪者,患者或陪同家属有精神疾病者等;二级,酒精中毒患者,责任事故、相互推诿的急诊事件等。社会层面的危险因素在此不作评估和分级。
2 医疗纠纷危险因素的风险防控
2.1 医方因素的防控
2.1.1 严格急诊科岗位值守和交接班制度 做好急救设备及药品的维护、检查和补充,通信设备的畅通、车辆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在接警后能迅速集结并出车施救;赶往急救现场的途中,及时电话联系急诊呼救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力求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并到达现场。急救现场做简要安全评估后,医护配合迅速为患者查体,评估急诊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和救治方案,急诊医生向患者和家属简要告知病情及抢救方案,征得患方同意后方可紧急施救。现场施救行为要规范,除必要的医学询问和口头医嘱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语言,更不可在患者和家属面前因医护协作等问题相互指责埋怨,将医疗隐患和不足暴露在大众面前。有条件的情况下,救护车司机应协助医护人员在急救现场用遮挡物做现场隔离,尽量减少旁观人员;回避和拒绝现场无关人员的录音、录像及采访。
2.1.2 特殊病情及伤害事件 如吸毒、躁狂型精神病、意外猝死、交通事故、群体滋事伤害等,报请就近的公安人员到场协助处理。
2.1.3 现行急救体制下,转运的搬动以医务人员为主,发生再次伤害的责任由医方承担。因此,即使病情许可或家属自愿搬动,医务人员也要主动参与并指导搬运,严谨让无关人员擅自搬动患者;
2.1.4 转运途中要全程监护患者生病体征,根据病情变化积极给予急救治疗以稳定病情。转运途中医务人员要坐守患者身边,避免过多家属上车(一般不超过2人),并尽可能告知患者陪同人员坐在前舱副驾驶位置,避免影响医务人员救治。病情允许情况下,依从患者或家属要求送达患方指定医院;病情不允许时,坚持院前急救转运原则,就近送达有能力救治的医院继续有效抢救治疗。这一点务必以急救原则向患者及陪同人员说明。
2.1.5 送达医院后,和接诊医务人员做好交接和沟通,避免同行发生对己不利的误导。
2.1.6 院前急救全过程避免使用贵重药品和材料 平稳交接患者后,医生出具规范详细的急救收费清单,请家属或陪同人员按规定付费,患方因情况紧急当时不能付费的,请预留一定押金或告知后期到医院补交抢救费用,一般情况都能成功收费。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情绪激动不愿缴费的,请示医院值班领导,可留下患者或家属地址联系电话后返回,不必因敏感的费用问题引发严重医疗纠纷或不安全事件。
2.1.7 院前急救过程中发生意外重大事件,要及时报告上级值班领导,请求协调和增援;急救人员回院后及时完成各类院前抢救文书记录;不断改进和完善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和流程;倡导急诊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精诚博爱”的崇高医学精神;专题培训,提高醫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
2.2 患方因素的防控 一部分患方因素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和付出可防控和化解,一些极端因素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的防控只是尽量降低这类医疗纠纷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急诊医务人员要有快速识别易产生医疗纠纷的“特殊患者及家属”的能力,积极争取驻地公安、保安、患者单位领导等多方力量协助,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施救。尽量集体面对患者及家属并尽快转运患者驶离人群聚集场所,并减少陪同人员。在患者及家属情绪激动时,避免情绪冷淡、语气生硬、提出费用、反复解释、过早预测病情恶化甚至推卸责任等,此时最能稳定情绪的是医务人员专业且无声的全力抢救。发生医疗纠纷,避免私了,依靠组织,由院方出面解决。
2.3 社会因素的改进建议 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院前急救体系的社会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摒弃重院内轻院前的急救医学观念。统一院前急救模式,制定适用规范的院前急救标准;合理设置急救站点,均衡分配管辖区域;改善交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全社会树立“急救优先”的交通意识和法律观念;加大对公众的医学知识宣教和急救技能培训力度;注重院前急诊医护的专科培训,提高在同行及社会人群中的待遇和地位;在全社会持续有效地开展“以人为本、相互尊重,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道德教育。
总之, 医疗纠纷甚至伤医事件频发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突出表现,已经演变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2013年1月,包钢医院急诊科女医生出诊时被患者丈夫砍死的恶性事件,再次给我们从事院前急救的同行及社会敲响了警钟,医疗纠纷的风险防控是一个包括医患双方乃至政府层面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武秀昆.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7):66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