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宁波,丝路千年繁华

2014-04-29 00:44:03黄文杰
文化交流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宁波港青瓷宁波

黄文杰

兴起于秦汉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曾为繁荣亚非欧国家经济、推动东西方沟通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在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复兴海上丝绸之路,意义深远。而宁波,这一在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占据极为重要地位的港口,并将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肇始了中国海洋文化。

《艺文类聚》有“周成王时,于越献舟”的记载。这一时期,宁波平原还是一个较大的海湾,围绕海湾的几个河口,集聚了早期浙东商团与慕名而来的海外商人,在商周之时形成了几个较为著名的原始贸易集市:鄮、鄞与句章。鄮,取贸易之义,位于鄞州区阿育王山东面。阿育王寺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骨,相传是周敬王时从海道而来,西晋时从鄮山地下发掘所获。在这一时期,河姆渡人的黑陶演变成原始青瓷,并在东汉走向成熟。青瓷不仅使中国告别了沉实厚重的青铜时代,而且成就了中国海外贸易的一个重要产业。

从秦到两汉魏晋,江浙沿海的海上交通水平大幅提升。中国与东海诸国之间一衣带水,海路交往十分方便,在慈溪流传着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船员百工数千人从达蓬山东渡日本的故事。据日本古史记载,西汉时中国的羅织物和罗织技术已传到日本;3世纪中国丝织提花技术和刻版印花技术传入日本,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

越窑青瓷在两晋时期便开始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输出。随着南线航路的不断延伸,浙东地区民众的地理视野不断拓宽,也使青瓷等商品自然刻上了海外文化的印记。在宁波,出土的汉晋堆塑青瓷上,有大量高鼻、深目、虬髯的西亚人形象。海外舶来品和印度佛教已通过海路传至宁波地区,建于三国时的慈溪五磊寺,创始者便是印度高僧那罗延。

开元盛世建立的明州港,

是唐宋元三代的国际大港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上,一方面,宁波既是中国大运河最南端的出口,又是大陆海岸线中点、南北洋流的交汇处,自然形成了帆船时代的换船港;另一方面,青瓷、丝绸、绿茶这三项宁波特色的商品贸易,拉动农业生产商品化,使宁波成为独特的海洋商业城市。可以说,上林湖沿湖几十里炉窑遍布,使宁波成为中国最早的手工产业集群地之一。最终因为贸易的推动,宁波从越文化中脱壳而出,在盛唐开元二十五年(738年)设立州治,因州治在四明山口的小溪,故称“明州”。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此后,三江汇合处一直为地域中心;宋元两代,宁波是中国最成熟的商业城市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日本等国遣唐使团频繁登陆,民间贸易繁荣兴旺;在这个城市中,有外国人集聚的街巷,如波斯巷;有招待使者的行馆,如高丽使馆;有水运航标天封塔,相传塔内曾刻有法国三帆阿尔克梅纳号船员的名字。从和义门遗址、江厦码头发掘出来的大量青瓷、沉船,以及鼓楼旁发现的元代永丰库,都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在唐中期前,对外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之后因为战乱等原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在宋元时期是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因为在隋唐时海上通道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逐渐成为出口主要货物,于是又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最大的三大港口为广州、宁波、泉州,因为港口的地理便利因素,宁波港贸易主要集中在东海航线,即与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客商展开交往。

在南宋,因为作为都城杭州的外港,加上政府鼓励民间海外贸易、航海知识的积累与技术的成熟等,宁波港兴盛达到极致,江厦街来远亭畔帆樯林立,出现了载重五百吨以上的“神舟”等巨型船只,朝廷设有市舶司、环富亭,受理报关等事项,丰厚的市舶税是南宋财政的重要支撑。外国的香料、金银等源源输入港口,而儒家文化、禅宗思想、观音与妈祖信仰、中医学理、四大发明等中华文化精华,也随着大批量廉价的手工业产品输出,使宁波从商贸港口升级为海洋与大陆文化交汇的结点城市,表现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阔气度。

宁波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

在宋代中期以后,因为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中国海商成功超越穆斯林商人,开创出一个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到印度的航运。但到了明代,重农抑商思想成为朝廷主要政策依据,以致实行严酷的海禁。在嘉靖时期,走私贸易繁荣,葡萄牙人在宁波港外的六横岛开辟的双屿港,一度成为远东贸易中心,但最终为政府铲除。宁波人由此从海商转为内商,从事医药业、成衣业、南北航运业、钱庄等行业,成就历史上的宁波帮之崛起。

宁波帮在清中期开南北洋航运时,开始兴盛,宁波港口也逐渐恢复繁荣局面;但最终为世人瞩目,是在道光、咸丰年间上海兴起之后,宁波帮以“四明公所”为旗帜,以买办等新兴商人角色,在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中,联结中西贸易,并投资开拓现代工业经济领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过程。

因为宁波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英国人选择宁波为最早开埠的城市,居住在现在的江北岸,因为宁波三江口形似“Y”,故称“Y-town”,音译即为外滩,这就是外滩的由来。江北岸被改造成适宜3000吨至5000吨级轮船出入的港岸,取代了唐宋的和义路与江厦街,成为宁波港新的重心:宁波港由帆船时代走向轮船时代。1865年,清政府正式在宁波设立浙江海关,为当时全国四大海关之一。

但是,这一时代以宽广长江为腹地的上海港崛起,使宁波港一直未能延展它的边界,繁忙的码头更多地承担了宁波人走向四方的便捷平台。宁波港的再次繁荣在宁波港对外开放之后,1979年,宁波开发镇海港与北仑港,最终可满足20万吨至30万吨巨型船舶进港需要的北仑港崛起,在三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级大港。2006年起,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这一水域拥有世界罕有的建港条件,水深15米以上的岸线200.7公里,水深20米以上的岸线103.7公里,穿越港区的国际航道能通行30万吨级以上的巨轮。目前总共有200多条航线,通航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宁波—舟山港利用高速公路、海铁联运等,建立无水港,将腹地推向大陆深处,形成了开阔的面朝大海的大宁波气象。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6.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8亿吨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这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强大实力与优越条件。

海洋是世界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宁波正意气风发地走向海洋新时代。宁波直接或间接从事外贸进出口的人员已经超过150万,人均外贸进出口额已经达到日本、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如今宁波的外贸依存度,或者说是海洋依存度,超越了任何一段历史。宁波人正全新演绎着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海洋文化。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宁波的外贸活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深度走向东海,走向南海,走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实现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因海而生的宁波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无比宽广的世界舞台上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

猜你喜欢
宁波港青瓷宁波
龙泉青瓷
摄影与摄像(2020年4期)2020-09-10 07:22:44
一图读懂宁波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港口榜首11年
海上丝路
——宁波港
拖起明天的希望
北方音乐(2019年13期)2019-08-21 02:14:32
聚焦·宁波
青瓷出越窑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48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宁波港拟吸并舟山港
珠江水运(2015年15期)2016-02-21 15:17:15
喜相迎
艺海(2014年1期)2014-09-03 2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