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魏、晋、唐、明到近代以来,中国人物画前后经历了五次大的变革,尤其是在近代。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物画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断改革发展。传统的水墨画和现代化的元素相结合,使现代人物画更能和这个发展中的时代相契合。但在如今这个文化和审美多元化的时代,众口难调,所以,中国人物画在今天该选择哪个方向是困扰中国画家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中国 人物画 创作 现代特点
我国的改革开放发生在20世纪的中晚期,在改革开放中,高速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带来了很多国外的理念和信息。国外这些先进的思想不仅仅在科学方面,也在文化方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绘画的一些变革。在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就是西方艺术观念的引进,它使中国的绘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将中国的绘画风格和格局一扫千年来的固定模式,将现代化意识融入到中国画中,使绘画表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另外传统中国画已经不是绘画的唯一形式,它只能算是其中的一种。而自从西方的绘画艺术观念引进中国之后,素描的创作理念渐渐地被国人所接受和理解,使得中国传统的人物画的创造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这么说,如果西方素描的创作理念没有引入到中国,那么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不可能形成,那么中国画想要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将是天方夜谭。看民族艺术是否具有活力,主要就在于该民族艺术能否将外族的民族艺术融入其中,通过融会贯通而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对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不仅要重视本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和创作,同时也应该对全人类的艺术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与构图
在艺术范畴内,造型一般指的是按照实物进行描摹,“六法”中的“应物象形”即指的这种造型的方法。中国人物画在进行现代题材的创作时,最注重的就是造型能力。创作一幅好的人物画,既要追求结构的严谨,同时也要体现出人物画的灵动、缜密以及独特性,在简洁中透出寓意,在平凡中看出伟大。传统绘画的程式已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形象的表现需求,笔墨应该紧随时代的潮流。我国的传统人物画比较注重传神,而忽略了形象的表达,所以应该对素描以及速写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发现生活中的表象,使得创作出的人物画更具活力、更加形象。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造型上是有所不同的,中国画的造型并不像素描一样写实。不是对自然的直观再现,而是画家对自然的本质领悟后,再经过内心淘洗,完成了中国画独有的点线结构。再用中国画的纸墨描绘出来,形成笔墨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态,展现出中国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
构图,在现代绘画中被称为构成,新旧观念尽管有所不同,但是其基本含义还是共通的。所谓的构图,就是把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这种转换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过程。构图就是画家用各种形式因素来构筑画面,以达到把画家的情感传达到画面的一种视觉表现。中国画作的内在结构总是需要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组合成一幅表达画家内心活动、视觉图像的外在形式。画家们根据前辈们的经验,不断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获得了绘画作品内在结构的构图规律。比如,黄金分割率、金字塔形、S形、O形、C形、放射形等形式各样的构图方式。无论是哪种构图形式都构成画面的均衡感。“对称”是构图的常用方法之一。因为对称符合人们的视觉均衡审美习惯,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都将它作为重要的一个构图方法。
二、中国人物画中的笔墨
笔法在中国画的表达上,就是在中国画中的用线方法,它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笔与墨是中国画创作的媒介材料,中国画要表现的技法和艺术表现就是靠笔和墨去完成的。什么是技法,也就是熟悉、掌握和运用笔墨工具的方法。这是中国画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评价绘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中国画的笔墨它的深度和广度都具有极其高的审美格调和品味。用笔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因为时代的不同,用笔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代范玑在《过云庐画论》中说:“画以笔成。用笔既误,不必议其画矣!”笔墨不仅关系到中国画本质属性,同时对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画中,笔墨运用是十分讲究的,在创作中国画时,我们主要就是依靠笔墨的运用来表现事物的形象。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事物的形象是需要千锤百炼的,使得笔墨的运用能够像使用筷子一样的随意、洒脱,要用毛笔去作为主要的创作工具,就算是日常的写字、速写等只要条件允许都应该采用毛笔来完成,要根据本身的特质,尽量不要造成概念化,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鲜活的东西,经过积累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点我们要以前辈大师为榜样。怎样使笔墨运用的更加灵活、熟练,墨色的浓淡、干湿用得恰到好处,使表现的主题更加符合人的思想情感、物象精神等各种要求,并不是容易的事。这比运用色彩的难度更大,必须充分运用画家的思想和智慧,通过夸张的笔墨手段,给客观物质以更概括、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的艺术处理。一副有笔有墨的画,必须更能体现物象的内在精神。三笔五笔,已然神完气足;一点一刷,而韵味无穷。在笔墨中探求风晴雨露的情趣,个性鲜明的品格,天籁自鸣的化境,给予了笔墨以更高的要求。
三、中国人物画的气韵
气韵是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内涵,在中国人物画表现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什么是气韵生动,后人更多的解释是把对象的内在精神气质表达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在绘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要生动,把物象的性格特质、精神风貌、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六法”中是最重要的一法就是“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美学准则之一。
“气韵”,具体的说就是生气和神韵。判断一幅画有无“气韵”,有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一看它是否表现出生命的力量;二要看它是否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个性;三要看它是否表现出内在的节奏、韵律;四要看它是否具有雅韵之美。概括地说,具有“气韵生动”的绘画,一定是精、气、神、韵具有的作品。精神,有生命力,能传达出对象的气质个性,而且具有耐人寻味的美。从客观方面来说,“气韵”是作品对对象精神气质的表现;从主观方面来讲,指艺术家的审美趣味、艺术上所达到的境界,艺术的风格特点等表现,艺术必须有内在的蕴涵,必须有特殊的寄托。
如果将笔墨看作是中国画的根本,那么气韵当属是中国画的精神了。在中国画中气韵的表现、创作环境以及画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中国画所使用的材料非常讲究,很难找到相同的,同时这也说明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在我们欣赏中国画时,总会感觉到画的独特气息,这就是中国画的韵味,这就是作品给我们带来不同感受的根本原因。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这表明是否有气韵决定了一幅中国画的成败,如果想创作出一幅精致的中国画,那就要注重气韵的表达,能够对人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所以注重超凡脱俗的意象表达是很有必要的。在中国的画理学说中,使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完美结合,同时在不同的元素之间产生相互的作用,互相衬托,将事物的气韵完美地表达出来。
四、中国人物画的色彩表现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中国的人物画已经炉火纯青,所以想要创作出完美的现代人物画,仅仅依靠传统色彩是满足不了需求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绘画的技巧。中国人物画在色彩上有时具有装饰性,色彩的装饰性就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加上画家主观的情感,把物象原有的自然色彩加以强化和转换,以浪漫的色彩和理想化的情调呈现在画面中使其具有装饰性的效果。装饰性的色彩忽视了逼真感和真实性,强调了个人的感受和个性化的色彩认识与,强化了色彩的设计效果和认识意义。在传统的中国人物画中我们很少使用第二次色,仅仅依靠丹砂、蓝铜、孔雀石、花青、胭脂、海腾等几种染料,而且之间互不干扰,在不同的画中很难做出区分,没有独特性,很多都是单调的颜色。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仅仅依靠传统的色彩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可是我们也不用去寻找新的颜色。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对现有的颜色进行丰富,通过色彩的不同搭配,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在水墨的基础上,点缀不同的颜色,丰富创作的内容。艺术的真谛就是包涵了时代的精神和一个民族的特色、个性特征。画面最后如何达到理想的效果,意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家要在绘画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思想和意念,在具体、有限的颜色中组合创作出无限的色彩旋律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随类赋彩”是对物象表面色彩的描绘,追求的是色彩表现的相似性,这成为中国画特有的色彩表现观念。对于现代画家来说,色彩是现实与情感相融下描绘出来的画面,无论何时何景都能成为艺术家把握色彩感受的契机。对于色彩的认识和喜好,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色彩把握尺度。不同的时代色彩具有自身的时代个性和语言,对于色彩的认识的追求也会随时代的变迁而不同。
结 语
但是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同一个画家即便是对待同一个事物也不可能有相同的创作,有不同的创作感受就会有不同的创作思维,这就要求画家尽可能使用多的表现手法去进行创作。虽然中国人物画的现代化方向还没有形成,但是我们很确信,它只是在现代基础上的发展,而不会脱离我们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毕继民.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物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2] 金绍健,钟信.中国画的境界丹青见精神[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1
[3] 叶华.传神达意 生动自然——工笔人物画之我见[J].国画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 陈联喜.情到深处自通神·国画家[J].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5] 余晖.形神兼备—中国人物画[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汪海燕,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