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毅
【摘 要】随着财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到了行政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着重从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和财政支付绩效评价等方面,对行政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行政单位改进财务管理业务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财务监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在行政单位管理工作中尤为突出。但是由于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影响到了行政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解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务管理科学性和财务资产安全性,需进一步分析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尽可能消除不利于财务管理机制运行的各种因素。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健全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还有差距
在新财政体制运行环境中,实行部门预算、推进政府采购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使行政单位财务工作管理更为复杂、多样。现阶段许多行政单位的实际制度调整速度比较滞后,修订不及时不完善,与新出台的财务管理制度衔接不够,冲突较多。有的预算编制不完善,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预算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有的内控机制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使得财务管理得不到内部制约和监督,以至于专项资金分配比较随意,往来款项很多变成死账或呆账。即使有的行政单位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完备,但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财务工作人员财经法纪观念不强,执行制度不够严格,简化甚至调转办事流程,手续不健全,财务工作开展大多凭借实践经验,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等,继而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管理。另外单位行政管理中,财务人员参与的机会少,主动意思不强,参与程度不够,使得财务人员不能全面了解单位业务总体状况、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整体发展趋势。从而,在做财务分析时,仅从会计核算方面判断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很难抓住问题的真正要害,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也为财政管理中有效执行财务制度设置了障碍。部分行政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变成了一把手说了算,领导自身不遵守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混乱,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和连续性,财务工作人员自身应有的权利被忽视,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波动、反复。
2.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多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这一块家底不清、产权不明,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固定资产观念模式滞后。行政单位普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管理意识,没有按照合理、节约配置,重购置轻管理,没有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未设置专人、专岗,无法落实定期和不定期盘点清理制度,不能及时掌握资产存量详细情况,造成部分资产的重复购置,不能规范资产管理,由于没有严格的登记管理制度,资产在领用、出租、出借、处置时,没有规范的使用管理流程,没有严格遵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造成部分资产管理不规范,从而给国有资产带来一定的损失。有的实物管理形同虚设,未建立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台账和卡片,使得资产账面数与实际资产管理相脱节;有的缺乏制度化和程序化管理,资产出租取得的收益不上缴财政专户,对于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盘亏等固定资产未能按规定入账,导致腐败发生,虚增资产价值。
3.财政支付绩效评价管理不到位
长期以来,大部分单位在财政支出管理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评价制度。各单位、各部门在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争取到的资金和项目如何使用,资金运行和使用的效益如何不加关心,更谈不上科学有效的跟踪评价制度。呈现出“重投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的突出问题。从而造成要钱的随意性和用钱的无效性,这已成为制约财政资金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正是由于财政支出管理相对滞后,支出结构不合理,支出效率不高,导致很多单位财政资金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要有效推进财政支付绩效管理,一方面要在加强财政支付联动绩效评价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拓展;另一方面要健全财政支付绩效评价管理体系。虽然,大部分行政单位已经认识到支付绩效评价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实中评价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发展仍然是缓慢的,原因在于受到资金、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影响。同时,由于评价涉及面过广,部分评价指标未及时更新,也严重制约了评价管理的开展,使得财务资产使用效益仍然不高。
二、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
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对财会人员素质要求将更进一步。要求财务人员由“核算型”转变成“管理型”和“经营型”。要严把财务人员进出关口,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坚决不允许从事财务工作,对于现有财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坚决调离财务岗位,财务人员要持证上岗,从源头上掌握好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制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纪律与规范,确保在职业道德约束的范围内开展财务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心,要注重养成监督意识,既要时时接受监督,又要处处学会监督。要熟练了解相关法律、财经法规,做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落实相关资金使用规定,根据本单位情况、明确自身岗位职责。要具备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参加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应对专业工作的能力。要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加强对金融、管理、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将现代理财观应用到资金管理工作中,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单位管理新动向,将有关政策贯彻到财务管理活动中。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贯彻落实,能更有效地发挥财务监管作用,有力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2.不断健全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有效制约机制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必须以完善的财务制度为前提。财务制度必须明确规定财务涉及到的各项工作,比如财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预算的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现金的使用和管理,公务卡改革的推进,资金使用监督和评价体系等。制定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要坚持可行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盲目制定,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规范财务日常管理工作,重视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抛弃不切实际的管理理念,讲求实用性,强化管理、细化责任、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要和其他单位多联系、沟通,善于借鉴和学习其他单位好的制度和做法,结合自身内部情况,优化使用。与此同时,要做好财务人员队伍整体管理工作,做到分工合理,严格执行岗位回避制度。要重视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监督和评价机制,对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足和问题能尽早发现并及时纠正,有效执行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搞好财务公开,按照《会计法》和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各项支出范围和标准,严格控制交通费、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等,严格执行外出报告审批制度,严禁借出差、考察学习、招商、参展等名义公费旅游,严禁使用不规范的票据和白条报账。
3.加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防止国有资产浪费流失。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发挥固定资产应有的效益。要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在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有规定、有具体操作细则,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要增强国有资产管理者和使用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要实行明确的责任制,把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督促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要对固定资产机构及管理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出现固定资产积压闲置的状况。人员离职及工作岗位变换,要严格做好移交工作,有效防止出现资产混乱、流失等现象。通过与信息化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固定资产网络信息平台,能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资产存量情况,避免重复购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改革行政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核算固定资产净额,对溢价资产单独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4.有效推进财政支付绩效评价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绩效评价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处在初步摸索阶段,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要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财政部门要把绩效管理理念灌输到财政管理工作中,可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把绩效评价贯穿整个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始终。财政支付绩效评价管理要稳步推进,项目评价的范围有小到大,项目评价数量由少到多,项目资金规模逐步扩大,强化行政单位的预算资金支出责任意识,树立预算支出求绩效的观念。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公开财政支出,注重财政支出的质量和效果,讲求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通过联合财政部门有序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功过,按照各部门工作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支出的范围和力度。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工作部署,完成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行政单位要带头树立绩效管理理念,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将财政支出绩效与事业发展挂钩。加大宣传绩效评价效果,向社会公众宣传行政单位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让社会公众了解行政单位职能和履行职能的效果,从而达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政务公开,建立公众满意的“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
参考文献:
[1]何丽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1)
[2]张春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浅谈.财会通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