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特征与范畴新论

2014-04-29 10:04郑铁桥
中国经贸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论范畴内涵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重大项目“未来十年中国-东盟经贸格局演变与我国南海安全战略构建研究”[12ZD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 海陆一体化概念由我国学术界首先提出并加以探讨,该概念内涵海陆经济一体化。但迄今学术界没有严格地区分海陆一体化和海陆经济一体化概念,且没有论述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内涵。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内涵、特征与范畴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的论述。深化对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探讨,既有利于揭示海陆经济一体化机制,又有利于实施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和实践海陆经济一体化理论。

【关键词】海陆经济一体化 内涵;特征;范畴;新论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我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实践方兴未艾,准确把握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特征与范畴,是实践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与理论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我国学术界首先提出和探讨了海陆一体化概念,且对其所蕴含的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进行了较广泛、较深入的论述,但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学术界论述其概念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一是没有严格地区分海陆一体化和海陆经济一体化概念,一般以狭义的海陆一体化指称海陆经济一体化,因而存在以广义的海陆一体化概念混淆狭义的海陆一体化概念也就是海陆经济一体化概念的可能性;二是一般从资源角度界定狭义的海陆一体化,没有从海陆经济系统多维度的演进角度对之进行全面和深入探讨;三是尽管对狭义的海陆一体化内涵、与范畴多有论述,但对其特征探讨较少;四是没有对作为战略层面的“海陆统筹”和战略意义与经济发展理论意义兼备的狭义的海陆一体化或者说海陆经济一体化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和更准确的辨析。上述已有海陆一体化概念研究成果的美中不足,可见于下面关于国内学术界对海陆一体化概念及战略蕴含的已有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述评中。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指出:全国海洋开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循“海陆一体化”原则,该原则也适用于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开发建设。随后,国内学术界对此原则进行了理论阐释,其中对其概念和战略蕴含方面的探讨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主要阐述其概念,例如,栾维新、王海英(1998)认为,海陆一体化是某国或地区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之间的一体化发展过程,内容包括海陆资源开发、海陆产业发展、海陆环境治理、海陆开发管理体制一体化等,也可拓展到海陆区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协调与整合。周亨(2000)认为,海陆一体化指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临海区位优势和海洋的开放性,一方面发展临海产业,形成经济和技术由沿海向内地的转移和扩散,另一方面依托临海区位优势,建立临海工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徐质斌(2008)认为,海陆一体化是指根据陆、海两大地理单元的内在联系,以系统论、协同论的思维方法,通过统一规划、联动开发、供应链组接、综合管理,把原来相对孤立的陆、海系统,整合为一个新的社会大系统,以追求海陆资源更有效配置的过程;海陆一体化是海陆统筹的高级形态。卢宁(2009)基本沿袭徐质斌(2008)对海陆一体化的定义,但指出海陆一体化的核心是海岸带综合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海陆资源开发一体化、海陆产业发展一体化、海陆区域布局一体化、海陆基础设施一体化及海陆环境治理一体化等诸多层面。徐质斌(2010)进一步论述了海陆一体化概念,指出:海陆一体化的客观依据是海陆两大地理单元间具有自然的、历史的、经济的联系;其思维方式是系统论和协同论,是一种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维;其实现路径是对海陆两大地理单元进行统一规划、共同规则、联动开发、供应链组接、综合管理等;其结果是海陆地理单元经过整合后形成原相对孤立的海、陆地理单元未曾有的新质;其外延包括港城建设一体化、海陆基础设施一体化、海陆产业发展一体化、海陆区域布局一体化、海陆社会建设一体化、海岸带环境保护一体化, 等等。刘广斌、张义忠(2012)认为,海域和陆域系统分别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与功能的两套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系统,这两套系统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基于对两套系统一体化建设中的不同考量和侧重,海陆一体化的内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二是在论述其概念时也兼论其战略蕴涵,例如,孙家韬(2011)认为,海陆一体化既是一种战略思维,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它是基于海陆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以及海陆产业的关联性、海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等因素,通过规划、协调、引导等手段,提高海洋和陆地两大系统的内在联系程度,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区域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三是论述海陆一体化的战略蕴涵及其实现路径,例如,韩忠南(1995)指出:海陆一体化是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张耀光(1996)和栾维新(1997)分别提出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设想及通过发展临海产业实施海陆一体化战略。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学术界在进一步全面和深入研究海陆经济一体化概念方面应该:一是要严格地以海陆经济一体化指称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海陆一体化概念,以便更加明晰和准确地把握狭义的海陆一体化或也就是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二是海陆经济一体化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理论,也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海陆经济一体化与较纯粹战略意义上的“海陆统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相比“统筹战略”战略相比,具有作为经济发展理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更加厚重的理论支撑,因此应该突出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蕴含;三是突破已有的从资源角度侧重研究狭义的海陆一体化概念,对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特征和范畴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和阐释。笔者以下综合上述思量,对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特征和范畴提出一些新论。

二、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

正如前述,海陆经济一体化与当前国内学术界通常界定的狭义的海陆一体化类同,但海陆经济一体化比狭义海陆一体化所指意义更为明确。一方面,海陆经济一体化具有经济战略内涵,另一方面,海陆经济一体化具有经济发展理论所特有的内涵。

从经济战略内涵看,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是指经济发展调控主体自觉遵循一般经济发展规律和海陆经济一体化特殊规律,统筹海域和陆域两大经济系统发展,根据世情、国情和区情,制定及时、有效和合理的海陆经济系统发展战略和政策,引导和推进海域和陆域经济系统及其各自子系统(主要有空间子系统、产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生产要素子系统、基础设施子系统以及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协调与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与“海陆统筹”战略既紧密联系,又有显然区别。我国学者张海峰最先提出“海陆统筹”(2005)战略思想,随之张登义、王曙光在2005年全国政协会议提案:“‘海陆统筹应列入‘十一五规划之中”,栾维新、高之国、郑奕( 2006) 撰文:“统筹发展应包括‘海陆统筹,‘海陆统筹是科学发展观题中之义”,接着,叶向东(2008)、王倩、李彬(2011)等众多学者也对之进行了论述。总体看,这些学者认为,“海陆统筹”是指从整体性、全局性角度思考海域和陆域两大系统发展,在国土规划、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和区域政策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战略和政策决策,以推动两大系统联动、协调和协同发展。“海陆统筹”要树立正确的海陆整体发展的战略思维,正确处理海洋开发与陆地开发的关系,加强海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援;运用系统论和协同论的把海陆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实现区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应该说,战略层面的海陆经济一体化与“海陆统筹”的内涵紧密联系。

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与“海陆统筹”战略的区别也相当明显。两者间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学术界通常所认定的海陆经济一体化的考量范围主要在于海岸带区,事实上,从海、陆经济系统角度看,两者考量范围应该是一致的,即整个海域系统和陆域系统。两者的主要区别主要反映在人类实践层面,即从包含的内容看,“海陆统筹”是对附着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各种利益、价值和文明的统一筹划,理性整合;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各个方面。而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专指对海域经济系统和陆域经济系统进行整合、融合与协同。从理论指导看,“海陆统筹”战略主要基于系统论和系统论思维和思想;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基于在系统论和协同论、可持续发展论等理论指导下所揭示的海域经济系统和陆域经济系统一体化机制和理论。因而,与“海陆统筹”战略实施相比,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实施在理论方面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证性。换言之,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不仅具有“海陆统筹”在经济层面的战略内涵,而且更加强调对海陆经济一体化机制和理论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运用。

从经济发展机制和理论内涵看,笔者所界定的海陆经济一体化与当前学术界对海陆一体化的狭义定义既相似,又有明显差别。正如前所述,当前,学术界从广义和狭义角度界定海陆一体化。一般认为,广义的海陆一体化,是指海域和陆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协调与协同、融合与共生发展态势。对于狭义的海陆一体化,当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海陆一体化是指据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生态、技术、产业联系机理,依靠临海工业的纽带作用,合理地配置海洋产业和沿岸陆域产业:不仅避免各涉海部门在海域使用上的相互冲突,而且实现海域功能分区与沿岸陆域功能分区的协调;使海陆经济间的矛盾降到比较低的程度,提高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综合效益。另一种观点认为,海陆一体化是指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临海区位优势和海洋的开放性,发展临海产业,形成资金、技术、资源由陆域向海域,由海域向陆域的双向交流。

这两种观点主要从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角度界定海陆一体化,认为海陆一体化是整合海陆资源、合理布局海陆产业、加强海陆经济联系的一种有效模式。显然,以海陆经济一体化指称当前学术界指称的狭义海陆一体化,更加精当,更少引起歧义。而且,当前学术界所界定的狭义海陆一体化也有进一步从动态与系统角度扩展和完善的必要。

笔者认为,海陆经济一体化是指统一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双向互动的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海域经济系统和陆域经济系统之间,及其各自的经济空间子系统、产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生产要素子系统、基础设施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力集成及变迁,及由此造就的两大系统及其各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动、协调与协同发展的过程及结果,以及政府调控主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和海陆经济系统融合、协调与协同发展的动力、态势和内在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及时、有效和合理的战略与政策以推动海陆经济系统整体发展。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包括其核心组成部分——海陆经济一体化机制。所谓海陆经济一体化机制,造就海域经济系统和陆域经济系统复合发展、整体发展的动力机制、过程与结果机制以及政府调控机制,具体包括海陆经济空间联动与耦合机制、海陆产业联动与协同机制、海陆资源共享与互化机制、海陆生产要素互用与对流机制、海陆基础设施互联与互通机制以及海陆生态系统共生与共荣机制。这些机制分别从动力、过程与结果以及政府调控方面揭示了海陆经济空间、产业、资源、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子系统及这些子系统有机集合成的海陆经济系统的一体化机制。

三、海陆经济一体化特征

海陆经济一体化既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又作为海域经济系统和陆域经济系统在其内在动力驱动下所展示的过程与结果,其表现出通过一系列特性所抽象出的多种特征。

从战略层面看,海陆经济一体化具有海陆统筹的全局性、整体性特征。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就是要纵览海域和陆域经济系统全局,适应两大经济系统融合共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两大系统固有的互补性、兼容性、共生性和一体性属性,制定及时、有效、合理、全局和长远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以推动两大系统所构成的复合型海陆经济系统充分发挥新系统涌现性,并在优态和良性中演变。

从理论机制层面看,海陆经济一体化具有动力集成性、动态展开性和系统涌现性。所谓动力集成性,是指海、陆经济系统演进具有各种内在驱动力,这些驱动力在人类对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类福利的欲望与能力的统合下,优态地集结为一个动力系统,驱动海、陆经济系统融合共生发展。所谓动态展开性,是指海、陆经济系统融合共生发展表现出历史性、过程性、阶段性和长期性,在不同发展时期表现出海陆经济系统演进的差异性状况和态势。所谓系统涌现性,是指海、陆经济系统通过海陆经济空间、产业、资源、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联动、协调、协同、一体化发展,两大系统整合成新的海陆经济系统,并在其发展中展现出单独的海域经济系统或陆域经济系统所不具有的新的整体性的、倍增的、优化的性态。

从实践层面看,海陆经济一体化表现出经济可持续发展性。归根结蒂,海陆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在当代历史时期大规模、高效率、高效益、生态友好地利用海陆各种资源与生产要素以持续发展经济的需要。海陆经济一体化是各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系统性态的涌现。这些性态主要表现为:海陆经济空间的集约利用性,海陆产业协同优化发展性,海陆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性,海陆生产要素自由双向对流性和高效利用性,海陆基础设施便捷、高效互联互通性,海陆生态环境系统共生共荣性。

从经济空间层面看,海陆经济一体化具有经济空间层次性和国际区域合作性。所谓经济空间层次性,是指某国主权区域的海陆经济一体化表现为中心区、半边缘区和内陆辐射区空间结构系统。所谓国际区域合作性,是指某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区域在其跨越国界与国际经济区域形成联动发展态势的内驱力作用下,以及在地缘经济状况、国际资源和生产要素禀赋特性、国际市场区位状况等多因素作用下,与国际经济区域形成具有空间层次性和结构性、效应性、联动发展性等多性态的国际经济合作态势。

四、海陆经济一体化范畴

所谓海陆经济一体化范畴,是指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对象或者说范围。其主要内容有:

从整体看,海陆经济一体化是海域经济系统和陆域经济系统融合共生发展,是新海陆经济系统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效率提高、效益增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从部分看,海陆经济一体化主要包括海陆经济空间、资源、产业、生产要素、础设施、生态环境一体化。所谓海陆经济空间一体化,是指海域经济空间系统和陆域经济空间系统在各自内在动力集成作用下,突破陆域、海域地理疆界,形成两大系统联动与耦合的互补性、协调性与协同性发展态势,或者说形成新的海陆经济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所谓海陆产业一体化,是指海域产业系统和陆域产业在各自内在动力集成作用下,通过产品、服务及技术关联性,形成两大系统联动与协同的、结构不断优化的、效率不断提升的、效益不断增进的海陆产业系统可持续、优态发展态势。所谓海陆资源一体化,是指海域资源系统和陆域资源系统在各自内在动力集成作用下,突破海域资源和陆域资源地理分野,形成两大系统整体与联合、协调与协同开发和利用的态势,以及形成两大系统的资源在海陆经济系统内无障碍自由流动与转化及节约与集约、市场决定性与政府调控性相统一的高效、优化配置态势。所谓海陆生产要素一体化,是指海域生产要素系统和陆域生产要素系统在各自内在动力集成作用下,突破两大系统内在及其之间的摩擦力和阻碍力,形成两大系统的生产要素在海陆生产要素系统中的自由流动和相互利用的、市场决定性与政府调节性相统一的高效、优化配置与利用态势。所谓海陆基础设施系统一体化,是指海域基础设施系统和陆域基础设施系统在各自内在动力集成作用下,突破海、陆地理及空间分野,形成两大系统的海、陆、空基础设施在海陆基础设施系统中的便捷与高效互联互通态势,以及市场促进性与政府主导性相统一的海陆基础设施发展态势。所谓海陆生态环境一体化,是指海域生态环境系统和陆域生态环境系统在各自内在动力集成作用下,打破两大系统的人为分割状态,恢复其本源性的海陆生态环境系统一体性内在属性,形成海陆生态系统人类友好性可持续演进态势。这些海陆经济一体化的部分范畴有机地统合成整体性的海陆经济系统一体化范畴。

五、结语

对海陆经济一体化概念内涵、特征与范畴的界定与剖析,既是探讨海陆经济一体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也是实践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和理论的前提。海陆经济一体化既是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在其内蕴的动力系统作用下海、陆经济系统协同、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并因此展示其独具的特征与多维和动态范畴。在基于对海陆经济一体化概念全面、深刻、准确界定的基础上,对海陆经济一体化机制与理论的全面与深入的揭示,以及基于此对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思维、思想及具体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践,是学术界和各类海陆经济活动实践主体的任务与使命。

参考文献:

[1]栾维新,王海英.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J],地理科学,1998年第4期

[2]周亨.论海陆一体化开发[J].理论与改革,2000年第6期,第78-80页

[3]徐质斌,陆海统筹、陆海一体化:经济解释及实施重点[C].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2008年

[3]卢宁.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6月

[4]徐质斌.构架海陆一体化社会生产的经济动因研究[J].太平洋学报,2010年1月第18卷第1期

[5]刘广斌,张义忠.促进中国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海洋经济,2012年4月第2卷第2期

[6]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基于海陆产业关联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6月

[7]韩忠南.我国海洋经济展望与推进对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5年第1期

[8]张耀光.我国海陆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6年第2期

[9]栾维新.发展临海产业,实现海陆辽宁经济一体化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7年第4期,第34-37页

[10]张海峰.海陆统筹、兴海强国——实施海陆统筹战略,树立科学的能源观[J].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3期第27-33页

[11]张海峰.再论海陆统筹兴海强国[J].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7期,第14-17页

[12]张海峰.抓出机遇加快我国海陆产业结构大调整——三论海陆统筹兴海强国[J].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10期,第25-27页

[13]叶向东.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8期,第33-36页

[14]王倩,李彬.关于“海陆统筹”的理论初探[J].中国渔业经济,2011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郑铁桥(1968—),男,广西南宁人,汉,武汉大学博士、副教授,广西财经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理论及国际经济关系。

猜你喜欢
新论范畴内涵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东汉郊祀新论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挖掘习题的内涵
新论速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新论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