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蒙古东路二人台

2014-04-29 08:47冯小军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东路社火乌兰察布

冯小军

东路二人台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独有的地方剧种。它作为乌兰察布市人民的一份极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已被国家正式确认,并被收入《中国戏曲志·内蒙古卷》。东路二人台具有独特的方言、奇异的风韵,在比较夸张的审美想象中浸透着具有当地特色的幽默和风趣。特别是在兴和这个农牧结合的古老的小县城里,二人台表演更是被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传承。

一、东路二人台起源

东路二人台属民间戏剧,形成和流传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的集宁、兴和、丰镇、商都、锡林郭勒盟部分旗县,以及河北的坝上和张家口,山西的雁北地区。因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西流行的二人台有许多区别,又称东路二人台。其以以叙事的形式反映现实,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东路二人台作为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源于民歌和民间社火的表演,在吸收民间小曲、社火舞蹈、打坐腔演唱方法的基础上,与地区方言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并逐步从中发展演变而来。它融当地民俗、民风为一体,承载着地方厚重的文化底蕴,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东路二人台形成过程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位于“晋冀蒙”三省交界,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南大门,也是从北京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草原、农耕使古代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不仅仅创造了区别中原的民族文化,而且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的结晶——东路二人台。

三、东路二人台表演

东路二人台旧时称“玩艺儿”,始于清末咸丰年间,形成于民国初年,流布于乌兰察布市东部的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等地,以及与内蒙古毗邻的河北、山西部分地区。乌兰察布市的二人台艺术因与我区西部地区的二人台在源流沿革以及音乐、剧目、表演诸方面有明显不同,五十年代末改称东路二人台。 东路二人台大体上经历了社火玩艺儿、玩艺儿和二人台三个阶段。

东路二人台具有独特的方言、奇异的风韵,在比较夸张的审美想象中浸透着具有当地特色的幽默和风趣。七八十年代东路二人台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乌兰牧骑创作了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新剧目,同时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武利平、赵德厚、王凤云、池万寿、黄林等崭露头角,并走向全区和全国。

四、东路二人台的唱腔

东路二人台的唱腔,主要来源于汉族民歌,是在民歌和社火的基础上,吸收了大秧歌、道情、北路梆子等音乐元素而发展衍变来的。其唱法早先以高打低唱为主,用真声,后来以真假声相结合。在较自由的行腔中大致可分“满、花、闪、捏、口”五种唱法,各有所长,平常混合使用。曲调运用也有一定的提炼,最初的唱腔较为简单,从一曲专用或一曲多用,发展成多曲联用的套曲形式,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乐曲的面貌,曲调变化不大,只有快慢之分,多数曲调至今依然保留着原民歌风格。随着剧目戏剧性的增强,部分唱腔已突破了原来较为规整的民歌体形式,同时也有了简单的板式变化。唱法高低起伏变化小,比较平缓,欢快流畅,定调比西路二人台略高,适合男角演唱,故不用假声。

唱词多用比兴手法,极富夸张,衬词叠字使用频繁,唱念简炼生动,诙谐幽默,唱词中主要采用地区方言,语言通俗易懂,特别是大量吸收和运用了当地人们所熟悉的俗语,增加了语言表达的效果。这种方言多入声,质朴而淳厚,词语中多双声叠韵,串话丰富诙谐,凝练质朴,叙事性强。人物刻画形象生动,朴实无华,既有热情大胆,言直豪爽的个性风格,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移调的处理。由于男女发音本质的区别,自然音区有几度的差别,所以男女同一曲时,适应女腔的音域,男腔显得高不成,低不就。反之,女腔也有同样感觉。所以,女是走高腔,男行低腔,形成显明的色彩对比。另外好的男女对唱形式,男角为就乎女角,高音上不去,不得不采用假嗓(小嗓),这也是二人台男唱腔的风格之一,使用假声过多,会造成男女角色形象上的含混不清,在感情上也不那么十分严肃,所以就需要有移调的处理。使其男女腔相近,便于演唱。

五、二人台的表演形式

二人台表演可分为歌舞和小戏两种形式,舞蹈幅度大、跳跃性强,给人以粗犷憨厚之感。歌舞的表演来自“社火”的高跷,现今不再踩高跷,但仍保留着高跷颠颤步的遗风,穿插过场仍用高跷的剪子股、编蒜瓣以及秧歌的大小八字、大小圆场、二龙出水等套数。所用道具彩扇、霸王鞭、手绢都有一定技巧。彩扇有开扇、摊扇、背扇、摇扇、抖扇和各种花扇。打霸王鞭时,先打地三下謂之“三点头”,然后随节奏分打上中下三路:上打肩背手臂;中打腰围;下打双脚或用脚踢,打法无固定套数,“整学乱使唤”。手绢原为红绸。后改为专用的八角硬手绢,有抛、接、旋转等难度较大的技巧。小戏的表演无程式规范,动作生活化。

二人台入选了2005年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保留了活生生的民间表演艺术,在语言上机具当地方言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2007年《兴和县乌兰牧骑发展史》

2012年《兴和县乌兰牧骑戏曲集锦》

猜你喜欢
东路社火乌兰察布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闹社火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中钢黄金珠宝考察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之夜
十里桃林平东路
国定东路下匝道桥梁预制拼装技术的回顾和思考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社火,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