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丰富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已经非常盛行陶瓷艺术,陶瓷艺术不仅代表着唐代的精神文明并且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内涵。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唐代的陶瓷艺术以及装饰形式写意绘画方面的内容,本文从陶瓷装饰中的写意绘画艺术、唐代陶瓷中的写意绘画艺术感染力以及写意绘画在唐代陶瓷中的思想突破上的独特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及阐述。
关键词:唐代陶瓷 艺术 装饰形式 研究 写意绘画
写意绘画运用在陶瓷艺术装饰形式上,可以将简洁流畅的画面通过寥寥几笔浓墨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写意手法的魅力就在于对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思想概念的全面诠释上,呈现出无限的精神光芒,通过绘画本身的色彩、神态,影射出更高的思想内涵。中国发展到唐代,文人墨客的情怀在盛唐得到了“施展”,儒释道宗教文化日益感染着文学创作、绘画、雕刻、制陶等艺术的走向。这期间,色彩斑斓的陶瓷艺术装饰,也继承了这种写意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创了更为精彩的“陶瓷时代”,使写意绘画在此方面得到了大力发展,兢兢业业制陶事业和诗情画意的写意艺术结合在一起,给我们呈现了一种美丽的艺术内涵。而写意绘画必须突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魅力,陶瓷业在这一时期继承了南北朝的饱满文化素养,又表现出唐代那种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迸发出灿烂的光芒。
一 陶瓷装饰中的写意绘画艺术
写意绘画讲究对画作中人物神态、景物状态的深层刻画,将人的意志力转移到绘画对象中去,如清幽淡雅、激情四射等精神状态,都要通过写意手法来获得。在陶瓷装饰形式的体现上加入写意绘画的创作手法,更要抓住陶瓷本身存在的价值、供人欣赏的效果等要求内容,从细节上捕捉“神”的存在,尽量用较少的笔墨来突出更高的艺术效果。
从国画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写意画作在用笔方面不求工细,这种笔法俗称为“粗笔”,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情张力。陶瓷装饰中,运用这种“粗笔”,加上“天人合一”质朴的思想情感,可以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并将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相处表现出来,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画作呈现出的精神状态是非常“清澈”、“动人”的。宋代学者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这里的“简易而意全”就是写意手法的综合体现。现实中的花鸟鱼虫、山河大地都可以当做写意对象,生动活泼、清新致远的写意内容呈现在陶瓷制品上时,可以吸引眾多欣赏者的目光。
二 唐代陶瓷中的写意绘画艺术感染力
陶瓷中的写意绘画最注重形与神的结合,而中国的国画与书法正是将写意的艺术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艺术家用形简意丰的表现手法,将写意绘画的艺术技巧展现在陶瓷装饰工艺上,使得陶瓷装饰造型更加饱满,对于写意绘画的应用,给陶瓷的魅力加分不少。我们知道,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在用笔方面不讲究工细,但是非常注重对神态的表现以及发挥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因为陶瓷画面的整体尺寸不大,所以运用简单的描绘,将篇幅不长的绘画展现在陶瓷装饰面,又能够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来,吸引人的目光,在使用或者玩味过程中,能够陶醉在写意绘画相得益彰的精彩自然魅力中。
当然不同的写意风格带来的直观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唐代融合多种写意绘画元素,将独到的思想意识、临摹、写生等元素融于其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的陶瓷制造手段注重釉色、胎质细腻的写意刻画,釉层均匀,滋润光滑,如冰似玉,特别是其釉色如“千峰翠色”般碧绿迷人,陶瓷本身的画面装饰更为人称道。长沙窑陶瓷装饰的彩绘纹样,表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用寥寥几笔的写意画面展现出人的思想意识与生活状态,迎合了人的主观意识,形成一种气韵生动而近似现代水彩效果的写意画,它大量动用勾勒、勾花点叶、点垛、泼彩等技法,达到“画人欲语,画花欲滴,画鸟欲飞”的境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写意画作包括:人物画,有竹林七贤、异国情侣等形象画作;鸟类画,有雁、雀鸟、凤鸟等画作;山水画,包括云山、树木、芦苇等画作;走兽画,有狮、鹿、羊等形象画作;纹理画,图形纹、放射纹等;写意图形画,包括云彩、彩带飞舞等画作。这些写意内容将长沙窑制作的陶瓷从文化内涵上提升到了极致,并且吸引众多国家购买,也使得当今许多文人、学者不断研究长沙窑陶瓷的文化精神内容,从中获益不少。
唐三彩中表现帝国雄壮的马匹,几乎用三种颜色就可以将强大国家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长沙窑陶瓷画面中的书法、绘画,铭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写意的层次从人的精神升华到“天人合一”的最终思想定夺,都突出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清雅、放达的精神状态。大唐文化尚处在一种繁荣昌盛的状态,从陶瓷的基础釉色呈现,到装饰“深加工”,都有着较为全面的文化内涵表现。
真正的唐代陶瓷装饰形式主要融合了当时的四大文化要素:第一,观念文化,即儒、释、道学说中的精神元素;第二,社会制度,即当时人们的主导伦理观念,尊重人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精神诉求,描写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天人合一”的美学感受,即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尊重“天、地、人”三者和谐并立的存在,使画面更加吸引人的眼球;第四,文化继承与创新突破,即对前朝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将历史观念与现行的创新文化观念集中体现在陶瓷装饰中。长沙窑中制造的陶瓷更加具备这种装饰魅力,以青瓷为主,釉色主要为青、黄、白三种,长沙窑陶瓷首创釉下彩器上才会的装饰技法,青釉下的图案多用笔绘云彩与几何纹样,再加上印花、贴花、刻花等装饰内容的再现,使陶瓷制品更具形象感,突出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的感官追求的艺术魅力。再加上盘、杯、碟、碗、灯等家用陶瓷器具的装饰画面中,表现出的自然景光、生活状态,给人以亲切感。长沙窑生动的鸟、鱼、狮、猪等陶瓷玩具更表现出生动可爱的动物形象,使陶瓷装饰更加吸引人。
三 写意绘画在唐代陶瓷中的思想突破上的独特表现
唐代的越窑、长沙窑、邢窑、唐三彩等都在写意绘画上有着重要的突破,对后世陶瓷制作与画面感呈现起到了重要的启发功能。这些陶瓷装饰中的写意内容也可以说在唐代当时影响非凡,也是现在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科目,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儒道精神的文化影响。唐代的科举制等正统的思想机制建设还是以儒家的思想教育为主,《五经正义》等是文人考取功名的主要教材,这样就影响着当时民众的精神思想及日常生活,从制陶装饰的写意呈现上,努力表现长幼尊卑、礼乐思想的历史故事,将尊崇“天、地、人”的道德伦理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出的人物多以贤良、历史俊杰为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李渊建国时就已经将道教尊为“国教”,所以宫廷、百姓倾全力发展道教事业,在制陶装饰上刻画“玄”学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竹林七贤”,将七个造型不一的名士用简单的色彩刻画出来,使每个人都保持不一样的姿态,从醉酒这一件事上表现出他们“出世”的道家思想,更加深了道家思想中“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状态,使陶瓷装饰画面更加引人入胜。
其次,佛教对唐三彩有巨大影响。佛家在唐代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尤其是禅宗的发扬光大,奇葩般一枝独秀,深刻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状态。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等形象出现在陶瓷装饰画面中,给整个陶瓷增添了无数魅力。首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佛教法器,它们多是由陶瓷制成,寺院里用来祈请、供奉、修法等用到的诸多佛像、器皿等,在制作及装饰过程中,融合了佛教本身的一种思想文化,通过文人画笔的描绘,将佛像刻画得庄严肃穆,在供养期间受到众多僧人、香客的尊重。同时,禅宗又和道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将陶瓷装饰中的写意精神提升到了一种“神秘”、“精进”的艺术写真状态,如萧疏清远的山水题材、宁静的独钓图、飘逸的高士仙人图等题材,无不是以尽可能简约淡雅的画面来表现出现实人世之外的境界,将人的心灵与天地万物融合在一起,反应出“空性圆融”的宗教意蕴。
异国情调对陶瓷写意绘画也有巨大影响,盛唐时期,长安等社会风气开放,民族自信高涨,招揽、留驻了许多西域少数民族人士,回纥、吐蕃等族人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原人士,胡乐胡舞西方金银器等盛行,此风之下陶瓷工藝美术也常常带有浓郁的西方情调,于是唐代出现了大量从造型图案装饰带有明显异域风貌的陶瓷器具,陶瓷写意绘画中也体现出他们载歌载舞热烈浓重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当时的帝国繁荣兴盛与民众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引领着一个时代的全面发展。
“文道并重”的是陶瓷描画优美画面感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唐代的文艺思潮是以文质并重的,所以突出画面中形象的深刻含义,“文道并重”、“文质并重”的思潮融合进陶瓷装饰写意绘画中,就是要以陶瓷的造型、装饰突出表现出生活中的人文情怀,将各种形象都呈现出人的影子,将多元化的色彩内容与明朗的情感相结合,使陶瓷更具人的意志与情感色彩。例如,以线为主的卷草莲花牡丹等生活气息浓厚的植物纹饰的出现,就是将形象与人的现实观赏价值相结合诞生出来的精神产物。器型也由汉魏的仿动物器型,如羊形灯、熊形灯、虎子蛙形水盂灯为主,转向仿植物器型,制成瓜形花形的陶瓷样式,使人在观赏期间能够感觉到亲切的感觉。
四 结语
表现唐代陶瓷的艺术形式,刻画那个时代文化思想内涵,将形与神的艺术装饰内容和历史大背景下的写意情感融合在一起,是唐代陶瓷装饰艺术的一大特征,再加上儒、释、道哲学思想中突出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将美丽的景致与人物精神思想结合在一起,从这一层面来看,它又“以人为本”,发挥了人的主观意识,使陶瓷装饰的写意魅力层出不穷。每一个陶瓷的作品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制作完成的,其中蕴含的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陶瓷的发展以及出现为中国的古文化又增添了神秘的一笔色彩,使中国的陶瓷文化艺术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时日至今,中国的陶瓷艺术已经广泛地传播到了许多国家,为更多的国外友人展现了中国的古文化和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 石毅:《浅谈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探索陶瓷艺术发展新路子》,《陶瓷研究》,2011年第2期。
[2] 喻晓莉、余素芳:《浅论现代陶瓷综合装饰艺术的创新》,《中国陶瓷工业》,2009年第6期。
[3] 冉姌:《浅谈传统文化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影响——“意”在陶瓷造型中的运用》,《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第4期。
[4] 郑银河:《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儒家精神》,《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2期。
[5] 梅云清、周曙华:《浅谈儒道传统文化对陶瓷艺术的深远影响》,《美术大观》,2008年第4期。
[6] 曹建文:《论景德镇青花瓷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第4期。
[7] 杨兴胜:《景德镇陶瓷文化遗址景观可持续发展策略与设计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8] 马瑞亚:《传统美学中的和谐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刘芳,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