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数学教师总有这样的感觉,教师教得艰苦,学生觉得很累,而且学生的学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怎样才能使老师教得舒服,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果又好呢?
一、寓乐于教,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增强学生求知欲。为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行程问题”的教学时,由于学生缺少实际生活的经验,老师感觉很难教,学生感觉难理解,不容易找到相等关系,这时教师除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外,还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行程问题中的几个基本量速度、时间、路程。然后再找几位同学进行演示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及、顺逆流等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实际操作,顺利找到了几类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寓思于教,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数学学习,不只是数学知识的运用,数学思维、心里思维的提高也是重要内容。仅靠改变教师的做法很有限,教师需考虑如何创设操作平台,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从小学到初中,其思维有一个逐渐抽象的过程,其发展正处于经验型形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转化的初始阶段,对他们来说,被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用因导果的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到执果导因,假设问题已解决,引进未知数的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转化相当困难。因此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他们遇到的第一道坎,也是培养他们在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应在审、设、列、解、验、答六大环节中重点抓审和验。审题是应用题解答的灵魂,应培养他们思考如何在变化中寻求不变,进而找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用于紧接着的列方程、解方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要求他们说出思维过程,借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与批判性。在思维训练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探索也是重要环节。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反思,并能够自觉地进行反思,逐步养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实跋证明,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不仅优化认知结构,还能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寓引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古有大禹治水变“堵”为“疏”,疏即疏导、引导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变“教案”为“学案”,探索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巧用生动、有趣的引入,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强烈欲望。
例如,用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纸片按下图方式拼大正方形:
1个图 第2个图 第3个图 第四个图
第1个图形中有1个小正方形;
第2个图形比第1个图形多 个小正方形;
第3个图形比第2个图形多 个小正方形;
第4个图形比第3个图形多 个小正方形。
问题:
①第10个图形比第9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②第100个图形比第99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③第n个图形比第n-l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④你还有什么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解答①、②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并用图形序列表示规律,这就为解答③做了铺垫,④是开放性问题,此问题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课堂气氛异常热烈火爆,出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他们提的问题有:每个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等等。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也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寓用于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学生只有尝试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带动学生用数学,把数学和生活、社会结合起来,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习惯,批判那些学而无用论。例如,苹果a元/千克,橘子b元/千克,买5千克苹果、8千克 橘子应付 元。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对代数式做出具体解释。并在交流后说出:
(1)自来水费每吨a元,电费每度b元,小丽家本月用5吨水、80
度电,应缴费 元。
(2)a个五面体、b个八面体共有 面。
(3)小明每步走a米,小亮每步走b米,小明、小亮从小桥的两端相向而行,小明走5步、小亮走8步,两人相遇,小桥长 米。这些练习不仪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把数学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改变了数学的枯燥乏味,并教会了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发展了创新意识,还培养了应用意识,使学生在感悟知识的应用中优化了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是为人师者一直孜孜以求的最终目标,课堂是进行优质高效的教学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一切。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充分理解新课标的深刻内涵,以高质量的教学引入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应用,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