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治中 肖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运用于会计学科的领域不断增多,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目前还存在诸多不足。笔者提出了需要从教学内容方面改进专业课程设计和相应的课时安排,以及主干课程的相关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改进案例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从教学模式上采用立体教学的整体模式和分组教学模式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举措。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愈来愈广泛。早在二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就已运用到会计核算的工作中,其中工资计算是最先使用计算机技术核算的会计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工作都已经能够通过电脑程序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相继成立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由于社会需求一直比较旺盛,所以该专业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尽管一些院校纷纷成立该专业,生源也充足,但对该专业的发展,却存在较大误区,认为在原有会计专科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上会计电算化基础和会计软件应用就可以发展这项专业了。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许多学者都热衷于会计本科以上层次的教学改革研究[1-5],而对会计电算专业的发展研究探讨相对比较漠视,从而导致对该专业的改革发展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当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笔者拟抛砖引玉,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探索会计电算化专业更好的发展举措。
1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改进之思考
1.1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和相应的课时安排改进举措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视野,要有与时俱进的经济思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因此,需要改进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有关课程设计,以及相应的课时安排。基于国家对专科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本特色,笔者认为,需要将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而必须课又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性环节四个部分;选修课可以分为专长课和专业任选课两个部分。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英语、体育、形式与政策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是学校统一安排,文科类专业基本保持一致,其课时约占21%。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应用数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法、财政与金融、国家税法等,其课时约占1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软件及应用、审计学基础、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其课时约占23%,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社会调查等,其课时约占13%,专长课包括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EXCEL与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其课时约占11%;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包括证券与投资、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资产评估、房地产企业会计、保险概论等,其课时约占9%;
当前国家教育部对专科教育非常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可以根据各种课程的自身特色,适当考虑给予一定的实践环节课时量,以增强本专业要求的各项实践技能的培养。
1.2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程改进举措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熟练的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会计核素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相应的主干课程设置和系统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中,会计电算化基础、初级财务会计实务这两门课程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门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比较流行的会计电算化基础教科书一般是按照市场上常用的软件进行编制,基本上是对整个会计软件的一种文字和图片上的讲解,如建立套账,总账初始化,总账管理,记账凭证的填制等等。由于使用的是市场上常用的用友软件或者是金蝶软件,其功能非常复杂和繁多,讲解时配备的截图和文字说明也越来越长,目前编制的教材也随之增厚,最后导致老师教学过程比较匆忙,不断的演示和过多的细节讲解,反而使学生学习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致使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建议适当压缩和重新编排教材内容。具体而言,可以分三个部分进行讲解。第一个部分主要讲解会计软件最基础的部分,如建立套账,初始化等,内容要相对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一种会计核算功能电脑实现的一种感性认识。第二部分主要讲解会计数据库的基本结构,以及向会计数据库取数编制总账和报表的基本原理。会计原始数据输入电脑后实际上都储存在特定结构的数据库中,总账查询和报表编制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从数据库提取数据,然后按照一定计算规则,例如账户汇总求和等得出相应项目的结果。在掌握一定的会计软件操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这一部分的讲解能够使学生明白会计软件核算功能的本质原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更快的熟悉掌握具体岗位的各种会计软件操作技巧和方法。第三部分可以适当的讲解会计软件某几个功能模块的程序编制,例如设计简单的数据库,设计程序实现现金总账模块功能。这样的程序尽管非常简单,完成的会计核算功能也十分有限,和专业会计软件的程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其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程序,并实现一定的会计核算功能,从而导致学生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对激发他们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兴趣是非常奏效的。因此,有必要从这三个部分完善会计电算化基础教程的编制。
初级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编制很多版本仍然是按照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编制,即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如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负债(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等)、收入、费用、利润等几大部分编制相应的章节,并依据这些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些内容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很多都是重复的,只是知识要点和例题的设计相对简单一些。另外,这些内容尽管在理论上非常完整,也能够与我国颁布的会计制度准则规范相一致,但与企业实际的经济活动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在会计学原理掌握以后,开设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更应该讲解现实中的中小公司企业的实际业务内容。如果是中小生产企业,可以按照公司筹集资金,原材料购买,生产,销售,投资等经济业务的顺序进行讲解;如果是中小商业公司,可以按照商品购进,商品销售,货款回收等程序讲解。在按照公司企业实际业务发生流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回顾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知识,每一章结束都可以进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只有把会计的基本原理融入到鲜活的公司业务中,学生学习才会兴趣盎然,接受知识才会效率倍增。因此,处于会计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之间的初级会计实务内容的编排非常关键,应该考虑初学者的基本接受能力和对公司业务的感性认识,从中小公司企业的业务流程开始讲授会更加形象生动,尽管可能涉及的需要掌握的会计科目或账户并不全面,但这可以在后续的中级财务会计中系统讲解而予以弥补。
2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改进之思考
2.1案例教学方法改进举措
案例教学对学生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它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一样,通过实践收集的案例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容易走进现实的“实战”状态,对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很有帮助。但案例教学容易走入误区,那就是为了案例而案例。例如教课书中的案例一般都会采取列举式的方法,如某公司某月某日购买原材料,然后生产产品等等,为了达到讲解知识的目的,案例中包容了将要所学习的一整套内容,最终案例由一堆业务拼凑而成,枯燥无味,失去了应有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对案例兴味索然,案例所相应包含的知识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案例教学起到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建议案例教学采用故事性较强的生动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致。这里要求老师除了教学之余,需要深入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了解实际的业务情况,以及在实践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和处理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中来,通过不断循环往复,总结升华,这样的案例讲解才能有血有肉,不至于出现案例空洞化和苍白化的情况。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通过采集已经毕业的学生对公司企业中实际发生业务的处理办法,不失为收集生动事例的好方法。由于公司里有各种各样的财务事件发生,从中挑选一些趣味丰富,故事性强的案例进行教学讲解,学生的热情很高,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
2.2实施模拟实验教学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手工模拟做账,另一种是利用会计核算软件,使用电脑模拟做账。这两个做账一般选择第二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和第三学期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先采取先手工做账,然后再使用电脑做账。这两个实验对增加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能力有很大帮助。在掌握各种会计核算理论和基本的会计处理规范的前提下,在实验室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将会计基本理论运用于模拟的“实践”环境中,能够有效的培养会计实际核算能力。尽管会计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两个环节还存在,但现实开展还存在不小的难度,实际效果也难遂人意,开展模拟实验教学有助于弥补见习和实习环节严重不足的缺陷。
3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改进之思考
3.1立体教学的整体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已经非常方便和及时,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可以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层次的展开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除了最古老的黑板讲学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丰富的播放演示功能,动态形象地展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各种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在实验室里,通过亲手填制各种购货单据,发料单等各种原始凭证,按规范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总账、明细分类账,最后编制资产负债表等实施模拟核算;在内部校园网上,可以通过教师专属空间发布授课相关内容等信息;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批改作业;在手机上,可以通过微博或微信及时沟通交流和传递重要知识信息等。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与学生互动来完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讲授与解惑,能够极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3.2分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模式就是把班级分为小组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每一个小组8-10人。所有的教学管理紧紧围绕学习小组进行展开。由于会计业务核算中涉及到的会计制度规范非常多,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规范存在不小的难度,老师授课中往往需要列举大量的实例。如果讲解的实例难度偏大,学生难以接受,如果实例过于简单,又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另外,会计核算最终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任务繁重复杂,并且由学生单独完成也会存在不小难度,而且如果中间出现一个小的差错,报表可能就会出现不平衡现象,重新从源头寻找发现和纠正错误也是一个非常熬时和繁琐的过程,这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致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通过把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章节,根据布置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设计,例如固定资产核算,有的成员可以设计资产的使用年限,有的可以设计固定资产的终值,有的可以设计折旧的方式,如加速折旧,年限平均折旧等等,最后由小组长确定整个题目的合理性。由于是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刚刚所学的知识,参考教材例题和相关资料设计的题目,可以较好的保证这些例题难度适中,并紧扣知识点,容易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在各个小组设计好相应的题目后,任课老师统一收集汇总,随后再随机把这些题目分配给其他各个小组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相互出题,相互考核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产生了相互竞争的态势,小组成员也能够相互促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小组中成绩好的学生也能起到榜样和带头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避免案例容易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的不利状况。笔者通过长期的分组教学管理发现,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都非常高,会计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9,23(1):25 -28.
[2]翟华云.财会专业“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1(4):41-43.
[3]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4):248-249.
[4]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20-26.
[5] 徐文杰.西方国家会计能力与会计教育研究及启示[J]. 财会通讯,201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