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回族传统体育的调查与研究

2014-04-29 20:27:08谢山温杰
商业2.0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回族贵州

谢山 温杰

【2013年贵州省长基金项目“贵州回族传统体育研究”资助】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回族传统体育进行发掘,从而得出:贵州省回族入黔起源于宋末元初,主要为明朝初期和清朝初期,且多为当地驻军后裔。当时回族传统体育也多为军事体育。近年来,由于贵州省回族聚集地由于生产落后,生存环境恶劣,当地经济也相对落后,回族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养家,回族传统体育也日渐在消失的边缘,只有年长的老人依稀记得拔腰(回族也称提马马腰)、打毛蛋和扭扁担三个与生产实践相关的项目。

关键词:贵州;回族;传统体育

1.前言:

贵州省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回族有18.4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0.53%,分布在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六盘水市各县,贵阳市等地州,明显地表现出“大分散”和“小集中”的特点。贵州回族大多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畜牧业,生存环境恶劣,收入较低。目前对贵州省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的研究较少 ,发掘率较低。因此,对贵州省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与保护以及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贵州省回族入黔的几个历史时期

2.1宋末元初:早在宋末宋理宗时期,元宪宗蒙哥与其弟弟忽必烈率军进攻云南之时,今贵州部分属云南,留守大将兀良合台军中就有一些回回将领跟随元朝军队征战。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至元十三年(公园1276年)时设为乌撒路(乌撒即今威宁地方),至元十五年(公园1278年)时改为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又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至元顺二年(公元1330年)[1],乌撒当年驻军中,就有回回将领与士兵,是为回族入黔的最早者。

2.2明代初期:明初,朱元璋为同一全国,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命傅友得,沐英等将领征云南,沐英部下有许多回族军士。待明军占领云南后,建立卫所制,大兴屯垦,一资军饷。在乌撒共开四十八屯,参加屯垦的士兵中就有许多是回族,以至后来明政权巩固后又转为民户,长期依附着土地。现今尚官屯、卯官屯、海子屯、马家屯等地属贵州省威宁县,说明明朝初期又有一部分回族定居贵州省。

2.3清代初期:清朝初期,在贵州省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交通条件、农业、商业、手工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有许多外省回族商人就在贵州境内的贵阳、遵义与安顺等地定居下来。同时也有回族将领哈元生任威宁镇中军游击,他的部下有许多回族士兵,在战争结束后,大多士兵、将领落户在今威宁县境内,此外还有镇远、盘县、普安、兴仁等地。

2.4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有许多其他省份的回族逃难到贵州避难,当时贵州因交通不便、偏僻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日军的侵略。抗日战争结束后,许多转回原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定居下来。

2.5新中国成立至今:1949年11月贵州解放,为了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許多回族同袍从其他省份迁到贵州,一部分是解放军士兵,多数是随工厂迁来,分散的贵州省各地,一些原来没有回族人口的地方也有了回族人口。

总而言之,贵州省回族最早是因战争原因入黔、构成如今贵州回族的大部分是元、明军士后裔,贵州省回族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从而也说明,贵州省回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军事体育。

3.如今贵州省回族的生存状况: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发现,贵州省回族聚集地多为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以及很少部分青壮年男女,大部分青壮年男子和妇女都在外打工。贵州省回族聚集地的收入来源除了青壮年男子、女子打工养家外,收入来源只能靠小商业与土地为生,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土豆(也称洋芋)和玉米(苞谷)。且贵州省属喀斯特地貌,多为不规则的山地,开垦难度大,土质较差,不存水的特质,基本在靠“天”吃饭,收入及其不稳定。在这种生存条件下,很难再开展其他民族体育活动。

4.贵州回族的宗教活动现状:通过当地民宗局和阿訇的帮助下对贵州省回族聚集地的宗教活动进行了了解。贵州省回族现在的回族节庆除了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外,很少开展其他的回族宗教活动,其中以开斋节的规模较大,其他节日规模较小。参加宗教活动的多为留守老人以及很少一本分妇女和儿童,不像宁夏回族那样多姿多彩且规模宏大。因此,得出贵州省回族节庆和宗教活动生存状况令人担忧,除饮食生活习惯和祭祀保留回族传统外,其他与汉族区别不大。

5.贵州省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通过对贵州省回族聚集地民宗局、体育局、阿訇、民族学校负责人和当地老人的访谈中发现。民宗局和体育局很少组织回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当地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不甚了解,民族学校也没有开展回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进校园的活动,只有从当地老人那里得知一些在他们记忆里的一些体育活动,当项目很少,且只有拔腰(回族也称提马马腰)、打毛蛋和扭扁担三种;当地年轻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记忆;回族武术也有人提起过[2],但有这方面的艺人都已去世,因此无从考究。因此得出:贵州省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已经失传,存在的很少部分也面临失传的危险,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贵州省回族传统体育与项目将永久的失传,贵州回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将不复存在。

6.挽救贵州省回族传统体育与项目和体育文化的途径

6.1借助全国民运会和各级省市民运会的宣传

全国民运会和各级省市民运会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集合的盛会,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现的一个舞台。1991年木求运动就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加大了人们对项目本身的认识是成程度。像其他一些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被列为表演项目。只有挖掘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本质特征了文化特征才能使这个项目的到重视、保护与传承。因此,贵州省民宗局和体育局应该抓住机遇和宣传平台,加大力度挖掘和整理力度,并逐渐完善传承制度,使贵州回族传统体育逐步出现在省民运会以及全国民运会的赛场和表演场上。加大民众的认知,弘扬其本身的特点与文化特质,才能使贵州回族传统体育走的更远。

6.2回族传统体育走向各级各类学校课堂:1995年国务院正式颁发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中国社会体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3],传统体育项目开始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贵州省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应抓住机遇,开发创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之进入课堂,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回族聚集地去应首当其冲,进行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尤其是民族学校,借鉴甘肃、宁夏等地回族体育进入课堂的经验,加快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课堂,尤其是回族武术、还有其他已经发掘出来的体育项目。

6.3把回族传统体育和旅游融合相互依存、相互发展

回族传统体育与宗教、文化、艺术、环境等相会交融。由于回族在长期的生产时间活动中创造了具有回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些项目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健身价值、观赏价值、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发展体育旅游事业,是现代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特征,以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旅游事业,以旅游事业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地方志编篆委员会. 贵州省志:民族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2]贵州省地方志编篆委员会. 贵州省志:体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于文谦. 中国社会体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85-88

作者简介:

谢山,职称:教授,单位:贵州商业高等专业学校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回族贵州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性的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5:45:38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13:54:38
浅析甘孜藏区中小学学生体育教育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9:50
传统体育养生对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综述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36:34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