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君
[摘 要]男性和女性作为社会的两个载体,共创了社会文明。他们从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发展到男性凌驾于女性之上,成为女性的主宰和统治者。从此女性的光辉在男权的专制打压下逐渐被淹没,女性丧失主体地位,沦为男性的附庸。东方女性深受“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西方女性深受“绝对他者”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男权;女性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054 — 02
中外文学名著中人物的命运大多趋向悲剧,其中女性人物更加突出。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总结到:女性悲剧的形成不是女性自身的原因,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东西方的社会文化不同,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人物却同样都上演了悲剧。
一、悲剧的土壤——男权文化之比较
人类在史前文化时期,女性—直受到氏族群体的尊重,成为氏族群落神圣的象征。到了父系氏族公社以后,女性的社会地位被男性所取代,女性的光辉也在男性的专制打压下逐渐被湮没,女性的不幸历史在这个时期真正开始了。
男性成为社会生活的统治者,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享有特权,女性则沦为男性的附庸,被重重地压在社会金字塔的底层。
东西方女性悲剧的发生都有着肥沃的悲剧土壤,在不同的男权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悲剧愈演愈烈。
(一)“男尊女卑”及形成的原因
1.男尊女卑
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男性是宗法社会的中心,女性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存在着一种让人无法接受的不平等观念。男性占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便有了经济基础,成为社会的统治者,男性的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在社会各领域中享有特权。男性和女性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与生俱来的,是被社会约定俗成的,女性的柔弱与顺从是被宗法社会中的封建礼教规定和构建的。
在中国传统封建婚姻制度的规定下,“人伦之始”的“夫妻之道”是不平等的,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规定。女性始终不能当家作主,所渭“夫妇之道”是完全建立在女性泯灭自我的基础上,以男性为中心的侍夫之道。传统儒家思想中宣扬“三从四德”等思想,明确表达了男尊女卑和男主女从的家庭关系。女性没有社会职责,只有家庭角色。男权社会中,婚姻具有非常神圣意义,同时也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严密的传统婚姻制度和社会准则,这种制度和准则成为女性的约束,使女性在传统习俗、社会伦理的制约下成为男性所需要的女人。女性在传统婚姻制度的规范下,任由命运摆布,男性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又重压着女性的身心,使女性迷失自我,由此埋下悲剧的隐患与祸根。
2.“男尊女卑”形成的原因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在社会分工中,男性承担组织、安排生产的劳动,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是一切财富的占有者,女性成為男性私有财产的一部分,甚至沦为男权社会的附属物。男性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占有统治地位,享有特权。女性在私有制的社会中失去人格尊严和生存权利,女性悲剧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上演了。
家长制和传统婚姻制在男权社会经济模式下应运而生,它们使男性的核心地位在男权社会中得以稳固。对于女性来说,家长制和传统婚姻制是导致女性走向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家长制是个人生活领域在男权社会模式下的缩影,而男权社会模式是家长制的延伸与扩张。传统婚姻制中纳妾制度是婚姻制度的典型,是封建制度里不平等两性关系的典型极端表现。
(二)西方男权文化与二元性别歧视论
父权制社会诞生以后,世界的统治权掌握在男性的手中,从此男性把女性视为“异己”,剥夺了她们的自由和权利。父权制社会中的性别等级关系深深地根植在这些社会形式中。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只是被动的物体,她们没有选择地被降格为物,女性的性格和形象是男性根据自己统治的需要设想出来的。我们不能否认男性的铁腕推动了历史车轮滚滚前行,但他们成功的光辉却始终无法照到女性的晦暗,女性为了获得光明而崛起是历史的必然。
1.女性被造就为“绝对他者”
两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在史前就已经确立,男性霸权的确立有着社会根源:首先,女人沉重的生育负担导致她们在食物和人身安全上对男性的依赖;其次,女性从事的生育和家务劳动都是非创造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把女性囚禁在重复性与内在性之中,使其不能超越动物性的水平;最后,男性从事危险性的活动,用生命去冒险、斗争,使得他们主体性得以确认。
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总结到:整个女性的历史都是男性造就的,男性始终主宰着女性的命运。他们不是根据她们的利益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谋划,出于他们的恐惧与需要,来决定女性当前的命运。在西方历史上,男性是主体,是中心,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女性命运的主宰者,而女性无论处在何种位置,何种境地,都只是客体,是边缘,始终都没有摆脱作为“绝对他者”存在的宿命。
2.西方二元性别歧视论
西方二元性别歧视论的基本思想是性差异决定了性别差异。男性是理性的、有原则的、独立的、支配的,而女性则是感性的、主观的、依赖的、受支配的,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是由性别决定的。在西方二元性别歧视观的影响下,男性是社会的统治者,处于支配地位,女性没有自主权,依附于男性,处于从属地位。
在西方二元性别歧视观的影响下,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在西方,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平等,实现个性的解放就必须彻底推翻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二元对立的思想是西方传统的思维模式,受此影响,两性关系也被视为斗争关系。若要消灭西方的二元论性别歧视,就必须消灭各个领域都提倡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否则,真正意义上的无性别歧视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东西方男权文化下女性悲剧的异同
1.东西方共同的女性悲剧
在男权社会中,男性是社会的主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而女性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婚姻自由,没有自我意识,只能依附于男性。东西方的家长制与婚姻制是女性的制度枷锁,她们在这种制度下,无力反抗也无心反抗。东方的“男尊女卑”思想和西方的“绝对他者”的说法,是女性的思想枷锁,这枷锁为男权的专制提供了保障。
西施作为“诱饵”复兴越国,却被沉于江底;昭君用一生的幸福换来汉朝短暂的安定;杨贵妃的千古爱情也没有摆脱“红颜祸水”的骂名;貂蝉也只不过是各方权利者的政治战利品而死于非命。
西方文学史上此类女性悲剧更是不胜枚举。安娜是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悲剧女性。她深受贵族思想的熏陶,贵族社会的道德规范早己深深地刻在她的思想里。为了追求完美的爱情,她挑战了贵族的道德标准,但是受到了男权社会的强烈谴责。安娜在对爱情、社会的失望中,在追求爱情与遵守贵族规范中挣扎,最终扑向了铁轨。安娜的悲剧也是西方贵族女性的悲剧。深受男权社会束缚与制约,没有自我,不反抗是悲剧,反抗后思想冲突中难以平衡自我,以至丧失自我,更是一种悲剧。
2.西方女性在悲剧中的抗争意识
尽管东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但是西方女性无论地位怎样,她们始终是个人,她们的尊严得到保障。西方女性和东方女性相比,反抗意识更强。在二元论性别歧视观的影响下,西方女性解放运动追求的是取代男性的地位,而东方女性解放运动则是较温和,只是追求男女平等,实现人权。
二、海伦与西施的“悲剧美”
海伦和西施都是文化转型后的男权社会里被男性争夺的欲望化的对象,她们没有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海伦和西施的美被世世代代的女性艳羡、垂涎,但遗憾的是这种绝美不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这是由各民族集体想象出来的结果,是男性根据自己的审美创造出来的。
(一)迎合了男权意识的“女性美”
1.魔鬼与天使的化身——海伦
海伦的身上似乎流淌着天使和魔鬼的混合血液,美艳得妖媚,其中又流露出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她的美是天生丽质,令人惊艳,她已被抽象为一个西方美的符号。
《伊利亚特》中描写道:特洛伊的王公大臣与堵位元老被海伦的美艳惊得目瞪口呆,声声感叹到:“就是为了她,这个漂亮绝伦的女人,特洛伊人和阿开奥斯人干戈相向,忍受磨难而毫无怨言。她就像永生的女神。”
关于海伦到底如何美丽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有的只是海伦在文学作品中被美化的形象,和那场被世人铭记的因她的美丽引起的旷世战争。
海伦的悲剧在于,她的美是迎合了男权意识的“女性美”,是美拥有了海伦,而不是海伦拥有美。
2.吴王亡国为倾城——西施
西施让后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美貌。西施之美似乎具有侵略性,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又用自己的想象不断补充西施的美,宋玉《等徒子好色赋》中记载:“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代诗人苏东坡用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来比喻西施的美丽,吟出了千古诗句:“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二)同为“恶女”,不同境遇
1.罪不当诛——海伦
特洛伊战争结束了,特洛伊文明随着特洛伊城的崩摧也消失了。尽管海伦遭到一些作家和戏剧家的诅咒和抨击,但她却被赋予了神的身份。海伦不仅自己有了善终,她的丈夫墨涅拉俄斯也一起得福。
远征特洛伊的希腊英雄几乎都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但是墨涅拉俄斯却不仅全身而退,还带回了海伦,因为他在神界是“宙斯的佳婿”。墨涅拉俄斯觉得自己带回海伦是英勇明智的决策,因为海伦受苦并非她自己情愿,一切都是神的安排,所以没有必要追究海伦的过错。
2.泪洒江底——西施
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虽然他没有亲眼目睹,但他生活的年代距吴越争霸时期很近,而且他是一位远离战争硝烟的纯学者,他記录的这一历史事件,有很高的可信度,西施很可能在吴国灭亡后被沉江而死,而且是越王的夫人所为。
也有观点认为吴亡后,西施随范蠡“同游五湖”去了。清代朴学大师孙诒让云:“《吴越春秋》逸篇: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其言与此合,是吴亡西施亦死也。《墨子》书记当时事必有据,后世乃有‘五湖随范蠡之说,诬也”。
西施背着越王的野心,世人的唾骂永沉江底。她是兴国之臣还是祸国之女,她自己也是无力辩驳,又能向谁苦诉衷肠呢?
结语
女性悲剧的历史与整个人类相始终,文学史已经证明:没有女性,便没有伟大的文学艺术,没有女性悲剧,便没有真正深刻的悲剧艺术。在社会文明中,没有女性,便没有人类文明,没有女性悲剧,便没有跌宕起伏的历史文明。女性的悲剧是父权文化下的产物,女性的地位和尊严在父权社会中一直受到威胁和压迫。
在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切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问题不断被提出并被解决,只有女人和男人的问题依然在继续。
只有女性和男性实现真正的平等,才会阻止女性悲剧的发生,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国栋. 女性悲剧的诞生〔J〕.川东学刊,1997,7(04):58.
〔2〕李艳凤. 东西方女性悲剧探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01):86-88.
〔3〕温海明. 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4:157.
〔4〕潘道正. 海伦和西施:关于女性美的悲剧〔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5(04):35.
〔责任编辑: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