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银花
摘 要: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说谎的时候,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说明孩子存在严重的问题。但如果成人一笑了之,不分析,不教育,幼儿得到了不断强化与练习的机会,也会养成不诚实的习惯,甚至积习难返、贻误终身。作为教育者,有必要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剖析,分析其不同的心理机制,以便对症下药、循循善诱,不能一发现孩子说谎不符合事实就暴跳如雷、威吓斥骂;也不能对天真幼稚的说谎漠不关心。而要深入分析说谎的心理动因,进行适当教育。
关键词:幼儿说谎; 心理动因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117-002
幼儿说谎的心理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愿望与幻想导致的无意说谎
4岁左右的幼儿能比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些事情的经过。他们想象丰富,常用幻想的语句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作为克制和掩护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如一些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海边玩得多么的开心。这种与想象、愿望有关的说谎具有自我陶醉的特点,使孩子获得象征性,代偿性的满足。
二、自信心的萌芽导致的无意说谎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老师问:“哪个小朋友拍球拍的最多?”结果全班幼儿都举手说“我拍的最多!”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
三、为帮助同伴逃避惩罚而有意说谎
5岁以上的孩子非常重视同伴友谊,有的孩子在同伴做了错事时,会主动站出来替好朋友认错、掩护,他说是自己干的。然而,别的孩子又会来报告老师说不是他干的,他说谎。
四、面对诱惑,为得到利益而有意说谎
幼儿羡慕的利益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如玩具、糖果等。春游时,有的幼儿想吃果冻,对父母说老师叫每人带一个果冻。另一种是精神的。如讨好老师,希求表扬等。有的老师用小红花奖励拾物交公的幼儿,结果不少幼儿把自家的钱、物都拿来交给老师,说是“捡到的”。经过家长的证实,才知道幼儿是为了得到老师赞赏而有意说谎。
五、因恐惧、焦虑而导致说谎
恐惧和焦虑是个体在某种情景中,感受强烈的外界刺激引起的不安全感和压抑的紧张心理。如有些幼儿害怕遭受体罚,害怕失去爱抚,害怕可怕的威吓,为消除缓解这种恐惧与焦虑的心态,也会说谎。特别是面对一些性格粗暴、态度严厉的成人,幼儿往往不敢承认过失行为,支吾说谎。有的幼儿由于好动、好奇而破坏了物品,却推诿说是大风刮的,是小猫碰倒的。也有的幼儿因害怕或顺从而盲目招认自己没犯的过失。
六、成人说谎、殃及幼儿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骗人”。父母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起码为他们的说谎骗人壮了胆。
根据幼儿说谎的心理动因,我们成人应如何对症下药呢?心理学家说,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成人不必过分紧张,严加训斥,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巧妙引导和教育,就可以纠正。不过,对于有意说谎,父母和老师要引起注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帮助幼儿改掉说谎的毛病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如果一些孩子在说过几次谎话后,未被父母、老师和同伴识破,他就会为自己的“胜利”而庆幸,以后就有可能越来越爱说谎。针对这种侥幸心理,成人要注意观察,联系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判断。
二、正确对待幼儿不同的说谎行为。幼儿有意说谎的表现主要有三种方式。1、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的分量。如为争夺玩具,浩浩打了洋洋,当老师来询问时,浩浩却只承认轻轻推了洋洋一下,而否认打了他。2、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错误,如乐乐在家,找玩具时打破了杯子,却硬说不是自己打碎的。3、嫁祸于人,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小朋友故意推人,却一口咬定是别人所为。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应当诱导和鼓励幼儿大胆承认错误,向对方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而不宜采用批评、责备和惩罚的方法。对于第二种情况,应及时教育孩子,使他认识到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做错了事应当敢于承认错误。对于第三种情况,也应当避免责罚与打骂,认真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使之认识错误,改正不良的思想行为。
三、帮助幼儿认识说谎行为将导致的严重后果。成人可以采用说理、故事、以及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幼儿清楚认识说谎行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1.说理:父母发现孩子说谎,要告诉孩子说谎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暂快乐,可失去的却是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诚实,失去的是父母、老师、同伴的尊重和信任。说谎虽然能一时骗住别人,但终究会被发现,遭到别人的厌恶。
2.故事:運用故事教学帮助幼儿认识说谎行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我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故事,如《牧羊的孩子》《金斧头》等,这些故事能让幼儿明白说谎者最终将自食其果,下场可悲。
3.生活中的事例:成人可根据电视、网络或生活中的某个实例,和孩子一起讨论说谎、欺骗的危害。讨论时要生动形象,成人不能干巴巴地讲原则,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的感受。
四、强化诚实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教育和奖励来强化幼儿的诚实行为。
1.反复进行诚实教育。一次教育决不能完全防止说谎行为的再次发生。在现实情景中,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幼儿容易发生的说谎问题,灵活运用一些优秀教材,有预见性,反复的进行诚实教育。
2.奖励诚实行为。心理学家说,在矫正孩子的说谎时,奖励诚实行为比惩罚说谎行为更为重要有效。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多表扬孩子的诚实之处,奖励他的诚实行为,这样孩子就能体会到诚实比说谎更有好处。
五、成人要以身作则
1.成人应给孩子树立说老实话的榜样,平时要坚持讲真话,实事求是,而不能哄骗孩子,口是心非。
2.成人说谎之后,应及时改正,并且强调正确的做法,以挽回不良的影响。
总之,幼儿说谎的原因各不相同,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地对待,冷静分析,细心教育,不能一味地对孩子进行责罚,弄清说谎原因,对症下药,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