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兰
摘 要:当下的初中思品教学常是“讲”的教学,而不是“做”的教学,是偏于认知的教学,而不是重视体验和情感的教学。“经历课堂”实践研究有助于思品教学本真回归,向其应然方向前行。
关键词:“经历课堂”;“带得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88-1
“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蒙特梭利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行动胜于说教,主动胜于被动。当下的初中思品教学常是“讲”的教学,而不是“做”的教学;是偏于认知的教学,而不是重视体验和情感的教学。没有了情感的参与、独立的思考、积极的实践,外在的规范、准则就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需要,导致的后果通常就是知行脱节。老师讲的道理学生都懂,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依然我行我素。
2013年10月我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让学生“带得走”的“经历教育”实践研究》。所谓“经历教育”是指使学生能亲历亲为、亲自感受一些现象、事情、活动、情感等的一种教育理念及其教育行为范式。具体到思品课程,任务之一就是要打造“经历课堂”。思品“经历课堂”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丰富的情境设置,多样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经历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掌握学科思想与方法。“经历课堂”强调了学生的亲力亲为,突出了情境、活动、体验,思考,有助于提高思品教学的长效性,使其成为学生“带得走”的人生财富。
那么,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打造亲力亲为的“经历课堂”呢?笔者结合一个教学片断,谈几点浅见。
片断:
情境:“作为班里的劳动委员,小宇对班里的事很热心,碰到需要搬书、抬水之类的事他总是冲在第一个。一次,放学后,几个同学逃值日,他……”
师:如果你是小宇,遇到同学逃值日应该怎么办?
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学生提出了要帮助他人值日,这是一种美德,有宽容之心;有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说宽容是有原则的,这是纵容没有集体责任感的行为,应当追回值日生,哪怕和值日生一起值日,也比直接帮他值日好。两组不同观点的同学展开了辩论,且第二种观点的同学明显占据了上风。
师:追回值日生并监督他完成了值日任务,这次逃值的也就事情解决了。但以后会不会还有逃值现象的发生?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探讨的兴趣。有学生说在班上订个规矩,谁逃避值日,谁逃罚一个星期的值日,看谁还敢逃?还有学生说,主动、认真值日的人在素质测评中加分……
师:同学们的建议都是对班级值日管理制度的完善。由此可见,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是?
学生:完善管理制度。
教师板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秩序。
学生的主动参与离不开熟悉的生活情境。模拟的生活情境越真实,提出的问题恰恰是学生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就越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所以,“经历课堂”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本教学片断中,值日生逃值现象很常见,个体的处理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里针对话题有话说,讨论的热情自然就高涨。
其次,“经历课堂”强调学生经历知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思考。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学会对行为的判断、选择。
话题的设计要注意三点:1.有价值。服务于课程目标,有利于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2.有深度。太浅,就没有了讨论的必要。3.有梯度。讨论时可以分解成几个小话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本教学片断中每个学生考虑问题的深度不一样,对班干部不同处理方式的评价也就不一样,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就推动着学生思维的深入,最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规则具有规范作用”这些观点也就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内化成其自身的价值观。
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带得走”的“经历课堂”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道德践行。
总之,打造让学生“带得走”的“经历课堂”需要教师坚持生活德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创设情境,精心设问,耐心等待,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