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绝密》杂志报道,1985年12月,一架苏联客机被劫持到中国。在这起突发事件中,中方本着善意进行了妥善处理,从而使中苏敌对关系得以缓解,使苏联客机的意外之旅变成最早的中苏“破冰之旅”。
副驾驶劫持客机 1985年12月19日,苏联雅库茨克民航局一架安-24型飞机开始执行第101/435航次飞行。当这架编号为“42845”的飞机接近赤塔上空时。只有机长、副驾驶、领航员和机上机械师呆在驾驶舱里,唯一一名女空姐则与乘客呆在客舱内。在飞机临近赤塔时,副驾驶沙米利·阿利穆拉多夫明显躁动起来。他看到领航员前往客舱,便尾随出去,但他迅速又折回来,对还在驾驶舱的机械师谎称“空姐有急事找你”,于是机械师起身离开,驾驶舱内只剩下机长和阿利穆拉多夫两人。阿利穆拉多夫迅速关死舱门,然后用刀顶住正在操作的机长,厉声要求改飞中国。
念及机上44名乘客的安危,机长决定将飞机开往中国海拉尔机场,并同时通知苏联地面调度,说飞机已被副驾驶劫持。事后有关方面才弄清楚,阿利穆拉多夫从民航学院毕业后,未能如愿当上机长,一气之下动了劫机的念头。
迫降在野外 飞机被劫持后,被赶到客舱的领航员和机械师试图用螺丝刀撬开驾驶舱门,但无济于事。
在驾驶舱里,机长对副驾驶说:“把刀收起来,沙米利。飛机上的油料不够我们飞到海拉尔,就在野外降落吧。”阿利穆拉多夫很清楚迫降有风险,副驾驶必须与机长同心协力才有成功的机会,于是他乖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凭借多年飞行经验,机长将飞机迫降在一座小村庄旁。
当飞机迫降后,地面上最先跑来的是一个男孩,接着又来了一名妇女,后来当地公社老书记也来了,最后出现的是一名中国警察。这位警察用棍子在飞机周围的雪地上划出一个圈,然后告诉村民圈内是禁区。但苏联客机的出现还是令当地居民非常欣喜,他们热情地拿出大衣和毯子,妇女们则跨过“分界线”,向从天而降的客人送上热茶和肉食。心里七上八下的苏联人放下心,一场“民间外交”开始了。
约一小时后,几名中国官员来到现场,先把阿利穆拉多夫带走,然后又派客车将其他乘客和机组人员接到海拉尔宾馆入住,机长和领航员的手枪、地图和文件则放在驾驶舱内。离开飞机前,中方人员请机长亲自封好飞机舱门。
来华目的:旅游 飞机进入中国后,中国有关部门迅速评估形势,决定利用这一契机改善中苏关系,中方迅速将事件经过通知了苏联驻华使馆。12月20日,被安置在宾馆里的苏联乘客和机组人员接到一份有许多图表的问卷,不过只须填定其中四项:姓氏、名字、父称和来中国的目的。最后一个问题有点挠头,因为除劫机者外,谁也没想到会来中国。一个穿灰西装的男子随即建议填成“旅游”,后来苏方对这种友好姿态给予高度赞赏。
这群“游客”受到中方热情接待,女乘客安娜对中国美食赞叹不已。不久,苏联客人又被送到哈尔滨,他们在那里登上一架苏联民航客机,直飞赤塔。
苏联乘客们回国后,都接受了克格勃的刑事调查,他们都对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深表钦佩,都说这种冒险经历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后会讲给子孙后代听。至于这次“旅游”的组织者——阿利穆拉多夫,他被中国法院判处8年徒刑。安-24劫机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后,中苏关系出现明显转暖的迹象。摘自《上海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