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市售豆芽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量监测分析

2014-04-29 01:36:16石金娥等
吉林蔬菜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市售丁酯豆芽

石金娥等

摘 要:采用GC-MS监测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萘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2,4-D-乙酯、2,4-D-丁酯、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量状况,以了解吉林省市售豆芽中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情况。抽取的14批次豆芽样品中,4-氯苯氧乙酸、吲哚乙酸两种调节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值在0.07~0.99mg/kg范围,检出率高达71.4%;吲哚乙酸的检出值在0.77~40.82mg/kg范围,检出率达21.4%。说明,豆芽市场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依然存在,豆芽市场有待进一步监管和规范。

关键词:豆芽 植物生长调节剂 4-氯苯氧乙酸 吲哚乙酸 含量监测

豆芽类蔬菜为广大市民经常食用的一类价廉物美的食品,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且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一直以来,我国豆芽多以作坊式生产为主,在豆芽生产过程中肆意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催发豆芽生长常有发生,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2,4-D-乙酯、2,4-D-丁酯、4-氯苯氧乙酸(CPA)、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1,2],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给健康带来风险,已成为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手段主要有液相色谱法[3,4]、液相色谱-质谱法[5]及气相色谱-质谱法[6]等。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采用GC/MS法同时检测豆芽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且要求豆芽中的2,4-D-乙酯、2,4-D-丁酯、CPA、2,4-D、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得在豆芽样品中检出(检出限均为0.01mg/kg),以考察市售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状况,为进一步监管和规范豆芽市场提供数据支持。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6890GC-5973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精度为0.1mg;超声波清洗器(江苏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旋涡混匀器、烘箱、氮吹仪、离心机(上海精科公司)。

1.2 材料与试剂

乙腈、甲酸、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盐酸、三氟化硼乙醚溶液、氯化钠、无水硫酸钠均分析纯;QuECHERS试剂盒(货号CLE008,300mg/管,杭州福裕科技服务有限公司);MCX固相萃取柱(200mg/6mL,WATERS公司)。

2,4-D-乙酯、2,4-D-丁酯、CPA、萘乙酸、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标准品,纯度均大于99.0%,购于德国Dr Ehrenstorfer GmbH公司

1.3 标准溶液及试剂配制

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贮备液(1.0g/L):分别称取0.025g(精确到0.1mg)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标准品,用甲醇分别溶解并定容至25mL,4℃保存。

5.0mg/L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应用液:各吸取1.0g/L植物生长调节剂贮备液0.5mL,用甲醇定容至100mL,4℃保存。20%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液:吸取2mL乙酸乙酯和8mL正己烷混合而成。10%三氟化硼甲醇衍生溶:吸取1mL三氟化硼乙醚溶液和9mL甲醇混合而成,现用现配。

1.4 样品处理

实验采用国家风险监测指定方法[7]对14批次豆芽样品进行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1.4.1 生长调节剂提取

称取捣碎的豆芽试样10.0g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乙腈、40μL甲酸,漩涡混匀1min,超声提取30min,8000r/min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至另一支50mL离心管中,加入3.0gNaCl,漩涡混匀;8000r/min离心5min,吸出乙腈层,用无水Na2SO4脱水后收集至圆底烧瓶内,50℃水浴真空浓缩至干,在圆底烧瓶内加入2 mL甲醇超声溶解。

1.4.2 生长调节剂净化

取上述甲醇样液1mL,加到QuECHERS试剂管中,混匀,静止5min,混匀,10000r/min离心2min,取上清液进行GC/MS分析测定2,4-D-乙酯和2,4-D-丁酯。

另取甲醇样液1mL,加入9mL 40m mol/L HCl,超声混匀,转移至离心管后8000r/min离心5min,上清液待净化。先用5mL甲醇、5mL水、5mL 40mmol/L HCl溶液活化MCS柱,活化结束后上清液转移到MCS柱内,待样液过柱后,用5mL水淋洗除杂,真空抽干柱内液体后加入5mL甲醇洗脱,收集于10mL具塞试管内,待衍生。

1.4.3 衍生化

将待衍生组分加入1mL10%三氟化硼甲醇衍生溶液,涡旋混匀,70℃加热衍生30min,取出冷却后再加入1.0mL20%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液和2mL纯水,涡旋混匀,4000r/min离心5min,吸出上层有机相,转移至进样瓶中进行GC/MS分析。分别吸取5.0mg/L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应用液0.05,0.1,0.2,0.4和1.0mL,以甲醇定容至1.0mL与样品一起进行衍生测定,绘制含量(0.25,0.5,1.0,

2.0和5.0mg/L)與响应面积标准曲线。

1.5 分析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60℃;载气:高纯氦气,纯度≥99.999%;载气流速:1.0mL/min;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升温程序:80℃,保持1min,以10℃/min升温至290℃,保持5min;质谱条件GC/MS接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电离方式EI源;电离电压:70eV;选择离子监测模式,监测离子见表1。

2 结果与讨论

2.1 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豆芽中的检出情况

抽取14批次市售豆芽,其中黄豆芽5批次,绿豆芽9批次。检测结果显示,CPA和吲哚乙酸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他生长调节剂均未检出,具体检出情况见表2;总离子流图见图1。

2.2 结果分析

吉林省抽取的14批次豆芽样品中,CPA、吲哚乙酸两种调节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CPA的检出值在0.07~0.99mg/kg范围,检出率高达71.4%;吲哚乙酸的检出值在0.77~40.82mg/kg范围,检出率达21.4%。目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豆芽中的2,4-D-乙酯、2,4-D-丁酯、CPA、2,4-D、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得在豆芽样品中检出,由上述较高的检出率说明,豆芽市场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依然存在,豆芽市场有待进一步监管和规范。

3 讨论

豆芽是人们喜欢的蔬菜之一,在生产过程中部分生产者喜欢用生长调节剂催芽,从而导致其生长调节剂含量偏高。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检测方法标准和限量标准,加之植物中还有内源生长调节剂和外源生长调节剂之分,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很难判定生长调节剂是否超标。

同时蔬菜中生长调节剂的检测方法也不尽完善,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目前多采用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方法,因此如何統一方法,建立标准,对完善蔬菜中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和监督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芳菲,胡梦青,梅天资,等.2,4-D对小鼠精子毒性作用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13-15.

[2] 徐爱东.我国蔬菜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及残留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9(8):1-6.

[3] 柴勇,杨俊英,李必全,等.市售豆芽中激素和生长调节剂检测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4):698-701.

[4] 彭姝,张昊,郇正玉,高艾英.豆芽中三种常见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J].山东农业科学,2010,2:95-98.

[5] 谢寒冰,周明莹,赵海峰,等.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同时检测豆芽中的3种外源植物激素残留[J].色谱,2014,32(5):493-498.

[6] 李殷,徐霞,袁荷芳,等.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市售豆芽中生长调节剂[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7):9527-9528.

[7] 食药监食监三便函[2014]74号附件[S].

猜你喜欢
市售丁酯豆芽
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
豆芽也是治病“好手”
基层中医药(2020年7期)2020-09-11 06:38:02
3,5-二氨基对氯苯甲酸异丁酯的合成研究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
无根豆芽≠毒豆芽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
昂贵的豆芽
小说月刊(2014年4期)2014-04-23 08:52:26
市售威灵仙饮片的质量分析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2:36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市售泡菜中生物胺含量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