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
【摘 要】目的:对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9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可吸收的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紧固内固定系统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1%,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研究组的感染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显著,并且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固定系统;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33-01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通常应用在口腔颌面和唇腭裂等的外伤、肿瘤和感染当中,但在口腔颌面骨折中应用较广[1]。该疾病为临床中的常见病症,会将患者的咀嚼功能削弱,并且会改变其面部的外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效果明显。现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92例的治疗情况进行报道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和方法
资料选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9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6例。研究组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37±9.54)岁;造成颌面骨折的原因中,交通事故17例,坠落伤21例,跌打伤5例,3例为其他的意外伤。对照组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8±8.64)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13例,坠落伤24例,跌打伤7例,2例为其他的意外伤。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致伤原因等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可吸收的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紧固内固定系统治疗。在手术开始前和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X片检查,对患者的复位和骨折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手术过程中,需对患者采取鼻腔插管全身麻醉,或是局部麻醉,然后结合手术切口,促使骨折断端能够完全显露,进而将骨折线的两个骨断断面充分的暴露出。再清理嵌入骨折端上的软组织。最后严密的对位骨折,保证其能够得到较好的复位。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
1.3 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行4-20个月的观察,同时对患者术后的固定、复位,以及伤口的愈合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将其疗效评定指标分为优、良、差三个指标。⑴优:患者手术后的固定和复位恢复正常,并且骨断一端解剖复位的情况较好。同时,其术后的伤口愈合程度达到甲级,未出现出现不良反应症状;⑵良: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固定和复位基本正常恢复,但骨断一端解剖复位的情况存在稍微的移位,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不佳,表现为伤口的愈合处出现诸如炎症的不良反应,但不存在化脓症状;⑶差:经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其固定和复位结果存在异常,并且骨断端的解剖复位存在异位现象,术后的伤口存有化脓情况,需要在伤口的愈合处实施切口化脓的引流操作[2]。此外,总有效率的计算为(优+良)/n*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1%,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
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研究组的感染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外科手术为治疗口腔颌面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其治疗效果的要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对可降解、可吸收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重点,以期能够将可吸收的材料用于骨折的内固定系统治疗中,进而将传统的金属材料取代。该种材料的应用优势在于应用之后,便不会长时期的以异物的形式留置在患者体中,通过一段时间后,自身能够逐步的降解为结晶样小片段,之后会跟随体中的代谢物排出体外[3]。
可吸收的内固定材料主要通过人工合成,属性为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首先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在患者的骨愈合阶段,可吸收材料能够在患者体中逐步的降解,同时其相容性较好,植入人体后,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其次,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所具有的稳定性较高,本次采用该种材料的患者,在出院之后,能够保证正常的咀嚼和进食,不存在局部的发热、红肿和骨折断端位移等现象;最后,该材料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实现复杂颌骨形态和内固定材料之间的密切贴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1%;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研究组的感染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显示,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感染较小,疗效较好。
综上所述,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其效果较好,其中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的应用,在感染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坚强内固定系统。同时,该方式还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此外,在临床研究中,该术式的应用还具有无严重感染、安全性好等应有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廷前,李敬,李成锋,曾涛.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颌骨骨折15例临床观察[J].临床口腔醫学杂志,2012,2(12):389-390.
[2] 陈犹白,张海钟.超声辅助内固定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2(18):81-82.
[3] 毛强,寇强勇,朱志国,邓琦.颌面部粉碎性骨折坚强内固定35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5(7):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