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闯等
摘 要:目前紫薯生产中存在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存在一定差异,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大的现状,本试验为探讨紫薯的最佳栽植密度与科学施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为制定吉林省紫薯栽培的技术规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选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土质为栗钙土,较粘重,前茬作物为瓜类,土壤肥力中等。
1.2 供试肥料与种苗
肥料: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5%-15%-15%)。
紫薯苗: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自育高剪苗,选整齐一致,高20cm。
2 试验方法
2.1 密度试验小区
小区面积为13m2。长度为10m,垄距0.65m,处理(a、b、c),a:株距20cm;b:株距30cm;c:株距40cm。每个试验小区均为3个处理,3次重复。
2.2 肥料量试验
设2个处理:处理A:供试施肥量面积小区13kg(1000kg/hm2),处理B:供试施肥量面积小区0.845kg(650kg/hm2)。每个处理3次重复,顺序排列。
3 结果与分析
3.1 栽植密度试验
按照试验设计方案2014年5月23日为密度试验栽植期,9月23日调查不同处理间的产量,生长周期为120天(结果见表1)。处理组a,栽植密度较大,平均单株产量相对最低为0.74kg,但是小区产量相对最高位38.1kg。利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处理间的结果见表2,在试验设计的3个处理间的平均值都达到了10%以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
3.2 不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对设计的试验小区及处理,进行田间施肥(具体的施肥方式),对不同施肥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进行调查及显著水平比较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处理A与处理B相比,试验小区甘薯的产量无明显差异。在试验中,施肥量在每公顷1000kg时,未达到预期的增产效果,结合实际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的相互关系,高投入未得到高产出,反而影响了最后收入,同时施肥量增加但是产量未增加也说明了甘薯是较耐脊薄的作物。
4 结论
紫薯的不同密度栽植对总体产量影响较大,密度较大时,平均单株产量较低,但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生產中可根据种植栽植品种的性状及产品的用途,选择适应的栽培密度,达到既增产又增收的效果,如生产迷你薯时,可适当加大栽植密度,达到薯型小、且产量高的目的。生产中施肥量一般不宜超过650kg/hm2,施肥量过大不但不提高产量,反而加大投入,起不到增产增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