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2014-04-29 23:55:55潘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政治课创设情境

潘超

摘 要: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创设并利用情境,就一定能让学生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政治,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整合优化,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037-001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多为“填鸭式”地满堂灌,频繁地考试,以及题海战术等等,导致学生学习的难度与能力不相符等现象。不少学生觉得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并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到了厌学的地步。而思想政治课被公认是最泛味的学科,教师教得沉闷,学生学得枯燥,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上课都是教师的“教”,而缺乏学生的“学”。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参与进来呢?

让学生参与的前提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参与学习和求知的欲望,才能活跃思维和学习的气氛。这样就要抛弃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我们的学校教育由“教师教学”转变为“学生要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一堂课能否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对于这一节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导入新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巴浦洛夫说过:“科学随着方法学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进一步,我们仿佛上了一个台阶,于是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从未看到的事物。”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课堂上,我首先多媒体放了一段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的录像,有原本清澈的河水变了颜色,上面漂满了垃圾;还有学校周围的化工厂、灯具厂制造的工业噪音等等。通过这些情境,一下子把学生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了,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学习《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时,我先用多媒体呈现自己假期外出旅游时,拍摄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照片,同时再通过网络介绍相关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如何在45分钟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把有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它既可使教师从大量重复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拓宽加深教材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在学习《经济生活》中“公司的经营”这一内容时,我出示一则某同学和他舅舅一起开公司的材料,并围绕这则材料,结合教材上的知识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把这课的主要知识点都涉及到了。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有问题产生,再就学生的问题展开讨论,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也都得到了充分的掌握。原本比较枯燥的一课内容,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拓展教学空间

新课程下的政治课教学更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内容时,我先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让学生回去搜集自己家庭的收入有哪几个来源,然后把学生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优化,最后选择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利用多媒体把这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在课堂上呈现,然后让学生讨论该家庭的收入分配方式有哪些。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后很快形成了一致意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后,我又出示了几个家庭的收入情况,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加以巩固。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或认知能力的评价,忽略全面评价学生多元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包括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进步。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是做学生“灵魂”、“思想”、“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工作的,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创设情境,我们可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又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讲《政治生活》中“时代的主题”这一内容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当今世界一些地区发生战争的图片和片段,学生看了以后被深深震撼了,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使学生陷入了思考,充分认识战争的危害性,从而更加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在讲解高一《经济生活》中“做理智的消费者”时,我呈现了自己学校食堂的泔水桶和一些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生活照片,学生看了图片以后首先都是大笑,但笑过之后都沉默了,我想,这样比教师空洞的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效果要好得多。

總之,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走”进教学,而不是教师去“赶”或“拉”他们进来?我认为,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当他真正融入其中的时候,一切就会变得主动。

猜你喜欢
政治课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