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琴
[摘 要]新课程基本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自助式”作业,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型;设计;实施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但是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作业都是由教师布置的,也是由教师批改的,作业量多,作业形式单一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样的作业系统模式下,小學生只是被动地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在作业中所获得的真正成长价值缺乏关注。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自助式”作业,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
一、设计分层式作业,让学生自主解答
所谓分层作业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状况把作业难度设计成不同的层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自主对数学作业进行解答,从而经过这个过程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这一教学内容时,给学生出示了李白的《静夜思》和4×4的田字格,然后这样提问:“同学们,如果把李白的这一首《静夜思》抄在下面的田字格里抄得下吗?为什么?”这样,第一层次的学生通过实际抄写,得出写不下的结论。第二层次的学生通过数诗的字数与格子数,发现不够写。表明这一思维层次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数的概念,知道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解决相关问题。第三层次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诗的行数与田字格的行数相等,但诗每行的字数要比田字格每行的格数多1,因而得出“写不下”的结论。从中可以看出,该思维层次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会对问题进行分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二、设计附加式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不同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附加式的数学作业,所谓附加作业就是指为每个学生提供必做的基本题和选作的附加题。
例如,在教学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后,可以这样设计附加式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基础题1:学校要在校内一块空地上建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坛,已知花坛长为10米,花坛的宽是多少米?基础题2:学校要在校内一块空地上建一个的三角形花坛,已知三角形花坛的一边长为10米,这条边上的高也是10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附加题:学校有一块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的空地,如果要在这一块正方形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这块空地一半的花坛,可以怎样设计?以上作业题中,设计了两道基础题,这两道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而对于附加题则要求中上水平的学生完成。
三、设计梯度式作业,让学生自主发展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所谓梯度式作业就是指在一道综合性的题中设计几个小题,这一些小题的呈现顺序是由易到难的,后面小题是前面小题的深入和发展。这样,作业题的解题过程由此进行分解,降低了思维难度。这种模式要求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既可按部就班地按照程序做,也可间隔性地做到最后一小题,提倡有能力的学生直接做最后的小题。该模式有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有重大意义。
例如,在教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课,可以这样设计作业:6和8的最大公约数是2,最小公倍数是24;2×24=48;6×8=48;请你自己照上面的样子任意选两个数写一写,并写一写自己发现的规律。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其中一个数是12,另一个数是( )。这样的作业题在思维层次上就是循序渐进的,能够引导学生根据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点对其进行解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从而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自助式”数学作业十分重要,“自助式”数学作业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引导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责任编辑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