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伟棠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一度是知识分子的口头禅,后来被广泛地运用在房地产广告上,但对于何谓诗意的栖居,如今已有太多的答案。关键是“詩意”,当代诗的诗意与唐宋古诗、十八世纪浪漫主义、十九世纪象征主义的诗意有极大的不同,如果依旧拿古老的诗意来要求我们今天的栖居,结果便是那些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
就日常居住建筑而言,一种朴素的诗意诞生,是对建筑原点的复归。Christopher Alexander的《建筑的永恒之道》是代表性的宣言之书,他认为现代建筑应该向民间学习“无名特质”。何谓“无名特质”?其实是舒适、自由、准确、永恒等概念的界定和修正,最后被“平常”二字洗涤。
后来影响一时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潮流,同名专著《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简明非正统建筑导论》是有趣的归纳与启示性读物,里面也有似乎与上述呼应的一句话:“乡土建筑通常与时尚无关。它近乎永恒,且无可改正,因为它所达到的目标已至善至美。”《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介绍了大量我们平时可能忽略的建筑杰作,它们往往被视为人类学考察对象或是旅游景点,本书把它们还原为艺术,居住的艺术,你会惊觉仅仅出自人本精神的需要,环境可以随意赋形变造,想像力惊人但又合乎自然之道。
作为这两本名著的遥远回声,日本著名建筑家中村好文写过很多本极有诗意的建筑普及读物,译成中文的有《住宅巡礼》、《住宅读本》、《意中的建筑》等,均强调建筑的人性、诗意和禅意,尤其提出“居心地”这个概念——住宅不但是为肉体的居住而设,更是心灵的居所。中村好文钟情的“陋室”一点也不陋,只是反对当下多数城市人盲目追求的“奢华”时尚。
中村好文曾说:“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我要真诚看待雨水、风力,还有太阳热能等大自然的恩赐,打造朴实又奢侈的休闲生活。”之后他多次在旅游中得到启发,顿悟劳动者的建筑之美——“有种沉稳、勇敢无畏的感觉”,这是他找到的建筑原点。建筑和人一样,都是无欲则刚,越多欲望倾注其中的建筑,实际上越不可靠,反而如台湾建筑家们提出的“弱建筑”因为接近人的基本所以更加有力。诗往往以柔制刚,建筑岂不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