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质疑的火花点燃思维的火炬

2014-04-29 18:39魏玉英
关键词:害虫思维同学

魏玉英

摘 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甚至学生不问问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种现象引人思索,令人担忧。如果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那么,所发展的往往是一种机械被动的“应答性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探讨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

关键词:质疑;提高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68-1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活动中,我有幸成为参与课改实验的上课教师。经过为期两个学期的实验课,不断地备课、上课、反思、总结,我对“活力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活力课堂”的真正要义在于学生思维的活跃,而课堂中质疑这一环节恰恰是点燃学生思维的最炽热的火花。

案例1:在上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利用二十分钟时间指导学生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作者、内容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剩下的二十五分钟时间专门让同学们质疑。要求他们针对文章中的用词、语言、写法、内容、思想情感等任何一个有疑问的问题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提出疑问或者是自己的见解、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很多同学举起了手。第一个学生的问题是:“蔡老师是一名女教师,为什么第一小节称她是‘先生?”很多同学哈哈大笑,我也哑然失笑,没想到第一个问题竟是这样的问题。那名同学也很尴尬,面露羞涩,不知道自己哪里出错了。有些同学很快速地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过我随即说:“你提的问题很好,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称谓文化,别看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简单,可是它背后却包含着很深厚的古代礼仪文化啊,所以说这是一个很有文化的问题。”至此,再也没有同学笑了,立即有其他同学举手帮助他回答这个问题,那位提问的同学也很高兴。

分析: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难的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总担心、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同伴的赞同,怕自我形象遭到破坏,尤其怕遭人嘲笑。

为此,在质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策略,点燃学生质疑的热情。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萌发的发问幼芽,更要小心呵护,积极培植,着力造成学生质疑创新的期待心理。有时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对此,我们千万不要草率处理,更不能嘲笑、讽刺和压制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抑制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满怀热情地对待学生的问题,肯定其大胆的行为,并通过正确引导,促使其自我觉悟、自我矫正、自我完善。

上述案例最大的收获在于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提问的勇气,反而被老师的一番话点燃了提问的热情,这正是思维火炬燃烧的开始。

案例2:在《以虫治虫》这课中,有一位同学提出:“我觉得‘以虫治虫不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一语既出,满座皆惊:对教材直接产生了怀疑!不必说其他学生,我心中也是一愣,我没想过这问题,也从没有怀疑过文章的标题,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说:“你好有胆量,说说你的理由。”他说:“‘以是‘用的意思,标题的意思是‘用一种虫子(某种害虫的天敌)去治理另一种虫子(某种害虫)。这个‘用字明显含有主动性,‘以虫治虫是人们治理害虫的一种方法。而从文中看来,子方虫(害虫)的天敌傍不肯是应运而生的,并不是人们主动去利用的。”我听了之后说:“非常有道理,很有见地!”很多同学也点头称是。我接着问:“有没有其他看法?”这时,又有一名同学举手了。我赶紧请他回答。他说:“我认为,这个标题用的好,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也是一名科学家,他从子方虫遭遇傍不肯这个自然现象中总结出了一种治理农作物虫害的方法,就是用一种害虫的天敌去治理另一种害虫,这种方法在古代缺少农药等科技手段的条件下是非常值得当时的人们利用,减少虫害提高产量的一种方法,沈括从自然现象中观察总结出这种方法,真不愧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梦溪笔谈》也是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我连说:“精彩精彩!”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又一个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补充。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光在古代可以被利用,在今天更应当提倡。因为,大规模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当今农药对农产品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让我们的食品更安全,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绿色。”我总结道:“说的非常好!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大胆质疑,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收获会越来越多!”

分析:语文教学应留给学生充分质疑、求异和想像的时空,提倡思维无“禁区”。要淡化教师权威和书本权威,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摒弃强制性的同一思维、同一话语、同一行动,鼓励个性化和独特性,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允许学生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荒诞和越轨,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使学生既敢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

上述案例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质疑本身,甚至不在于知识的获得,而在于质疑的效果。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想象力,联想力,对社会的关注,对自然的热爱在“质疑”这一小小的火苗引燃之下,熊熊燃烧,形成一把火炬,指引着他们走向成功,走向巅峰!

猜你喜欢
害虫思维同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