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和预防

2014-04-29 09:27王旭东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民卫生出版社患肢下肢

王旭东

【摘 要】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由于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各类器官功能减退,多有营养不良,容易发生各种疾病,骨折就是其常见病多发病,不论是骨折早期,还是晚期,骨折后都会出现许多并发症,结果给病人带来十分严重的痛苦,通过掌握老年骨折并发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置,及时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健词】老年骨折;并发症;预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0-02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逐步增加,我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和身体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老年医学有了快速发展,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一定基础,而老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防治方面应该予以足够重视。

骨折治疗的目的就是要使骨骼在其功能外观上,尽量无损的位置获得愈合,并且争取最少的花费和尽可能缩短恢复时间,在愈合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出现一些影响愈合的因素,如损伤因素:包括损伤的类型、损伤组织的种类与严重程度、开放骨折、通关节骨折、多段骨折、软组织嵌压、骨折供血不足等,患者因素:包括年龄、营养、体内激素作用、感染、骨坏死等,治疗因素:包括骨折治疗方式、骨折端的对位、负重和微动、骨折固定、植骨、骨转移、电场、超声波等,都影响着骨折最后的愈合((1)。骨折的早期并发症有创伤出血性休克、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如肝、肺、脾、肠),脂肪栓塞综合症、重要周围组织损伤(如血管、神经、脊髓)、创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破伤风、气性坏疽、骨筋膜室综合症等,晚期并发症有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关节僵硬、关节畸形、废用性萎缩、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急性缺血性骨坏死等(2), 可见骨折及并发症给病人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痛苦,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器官功能衰退、心理脆弱、身体抵抗力降低、护理难度大、环境与营养等因素,因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肺气肿等慢性疾病,在治疗及预防方面有一定特殊性和难度,所以,医务人员应掌握老年骨折各种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及时地预防,处理和减少并发症,对于患者减少残疾,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晚期并发症及预防进行探讨。

1 坠积性肺炎

1.1 原因 长期卧床患者, 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多病, 呼吸力弱,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坠积于肺部造成感染,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容易患肺炎,出现肺炎时,病人可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听诊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有炎症浸润或实变阴影。

1.2 预防 (1) 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室内温度、湿度适中,达到空气清新;(2)进行功能锻炼,活动四肢及关节,病情允许时可翻身按摩,及早下床活动;(3) 要求患者做呼吸肌训练,上肢能动者做扩胸运动,促进肺脏充分扩张,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3);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常因疼痛不敢咳嗽,应鼓励及引导病人每天进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训练,即轻拍胸背部,从而改变肺通气功能,并嘱其戒烟,锻炼腹肌,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者尽早实施抗生素、化痰药物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预防肺部感染。[4][5]必要时安放助力呼吸器。

2 压疮

2.1原因 压疮是老年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老年人多消瘦,皮下脂肪少,,长期卧床可致身体突起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机能不全,加之疼痛活动受限,受压部位容易出现压疮,尤其是脊柱骨折截瘫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常见部位为骶骨部、髋部、足跟部。

2.2 预防 (1) 保持清洁,床单要干净,平整,柔软,保持床单和受压部位皮肤干燥卫生;(2)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定期给患者翻身,以缓解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帮助患者主动或被动挺腰抬臀,活动四肢;(3)使用气垫或气垫圈,海棉圈,间歇缓解皮肤受压;(4)可使用热物理疗法,如红外线治疗,微波热疗,干燥伤口,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及促进压疮愈合;(5)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一般愈合时间长,病人对治疗和预后感到忧虑和担心,表现为恐惧、焦虑、易怒、绝望,因此,应积极做好思想工作,细心耐心的沟通,了解病人心理,疏解心理压力,让病人增强治疗疾病信心,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1 原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上常见于长时间固定、卧床、手术后、创伤后、产后等患者,其发病原因是100多年前Virchow提出的静静形成三要素: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6)。骨折患者因长时间制动,常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血栓脱落,还会沿着血管运行,造成重要器官栓塞,导致严重后果。而老年人多患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更容易发病。

3.2 预防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的关系最密切,因此,在手术一开始,就应从解决静脉淤滞和高凝状态二方面采取预防措施。前者可以加强腓肠肌舒缩功能,如应用踏板运动,使踝关节作屈伸运动,用电刺激法,加强腓肠肌运动,或穿着一双可以充气的长统靴,使下肢间歇地受压,以加速静脉回流;后者可用小剂量肝素(术前2小时皮下注射5000U,以后每日2次,每次5000U),也可加用低分子右旋糠酐(每日500—1000ml静静滴注),口服双香豆素、阿司匹林及潘生丁等,有一定的防止血栓形成作用(7); (2)避免肢体受压,石膏或夹板固定时,应注意松紧度,尤其要防止肢体局部受压,或长期不变换体位受压,影响肢体血供而导致骨愈合延迟;(3)早期诊断是关键,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隐匿,不易确诊,而原发或继发性中央型或混合型股青肿则症状明显,且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临床表现典型,诊断起来不很困难,但为明确诊断并判断病变范围,应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放射性核检查或静脉造影,所以应尽早综合诊断。总的说来,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重于治疗,因为一但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即使立即采取抗凝措施也不能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因此要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小腿周径,仔细检查患者小腿肌肉和整个下肢有无疼痛、肿胀、挤压痛、触痛等症状,伤后及术后有无发热等全身症状;(4)注意饮食合理营养,给予低脂低钠、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食烟洒、浓茶、咖啡等影响胃肠功能吸收的食物,如有进食困难者,可静脉补充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5)由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8),所以要加強血管保护,做到有计划和合理使用血管,尽量注意避免在下肢血管穿刺输液或采集标本,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长期输液者不要在同一部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或采用留置针,以减少对血管损害;(6)为防止血栓形成,术后一般不用止血剂、不输血、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水化血液(9);(7)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糠尿病、肺部感染,尽量使血压、血糖及肺气道压控制在正常范围;(8)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d,患肢宜高出心脏平面20—30cm,此时应禁止患肢按摩,以防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加得病情(10)。

4 感染

4.1 原因 (1)骨折部位和周围软组织情况会影响骨折愈合,如开放性骨折, 特别是污染较重或伴有严重组织受伤,如坏死或失活组织的存在、血肿、死腔和异物等,均可导致化脓性骨髓炎。(2)老年人肾与膀胱功能减退,易造成逆行感染;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留置的导尿管,长期卧床患者血钙降低,都可造成泌尿系感染。(3)固定牵引管理不当,也可导致感染。

4.2 预防 (1)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好固定方式或手术方式;(2)及时正确地做好最初处理,如反复彻底清创与灌洗,早期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积极处理容易引起感染的原发病灶,做好覆盖骨的软组织治疗;(3)鼓励多饮水,如病情需要,可进水2000—3000ml,使尿量达到2000ml以上,保持尿道通畅,如排出有困难,要及时处理,同时要保持导尿管和会阴部皮肤清洁;(4)做好功能锻炼,注意观察患肢血流情况,如病情允许,可经常变换体位,以加强肢体的舒缩活动力;(5)选择好固定方式,固定牵引时,应观察牵引是否有效,注意有无制动不当或固定不完善的情况,保持牵引眼或牵引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6)出现贫血或营养不良时,给予补钙及蛋白质,纠正贫血,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加快骨折愈合。

5 关节僵硬与废用性萎缩

5.1 原因 患肢长时间固定或不活动,或固定不完善,或制动不当,或感染,或手术不完全成功,均可导致血流不畅,关节周围肌肉缩短和关节囊内部空间的紧缩,组织发生纤维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导致关节活动障碍。

5.2 预防 (1)抬高患肢,有利于消肿止痛,固定时,尽量将关节固定于功能位。(2)检查固定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如出现局部循环严重障碍,应及时切开石膏减压,或松解调整固定,或拆除外固定。(3)骨折的最终目的是完全恢复肢体功能,功能锻炼是防止并发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它与复位、固定有同等的重要性,内固定的改善,持续被动活动器和功能支具的使用,使邻近关节的骨折早期、主动、无痛苦成为可能。术后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可以明显地减少大多数骨折后造成的永久性障碍,术后何时开展功能活动,锻炼的方式及强度,需根据伤情及固定的稳定程度来决定,功能锻炼应动静结合,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负重到部分负重再到完全负重,循序渐进地进行(11)。(4)加强功能锻炼,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阶段,指导病人。 1)早期阶段 骨折1—2周内,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功能锻炼以患肢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他关节部位则应进行康复治疗;2)中期阶段 骨折2周以后,患肢肿胀已经消退,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其活动强度和范围渐缓慢增加,并在医务人员和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肌肉练习、肌肉力量训练;3)晚期阶段 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康复的关健时期,肢体肿胀和关节僵硬应通过锻炼,如增加力量练习、耐久训练、手杖尽早使之消除,并辅以物理治疗和外用药薰洗,促进关节活動范围和肌力的恢复(12))。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第7版 724—727。

[2]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1版142—143。

[3] 周子江,蔡建国。中老年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预防。中外医学研究,2009,10(7):79。

[4] 顾雅平。老年骨科10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9596。

[5] 任晓凤,姬晓青,李丽等。舒适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798。

[6]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第1版:207。

[7]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 []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1版209。

[8] 梁添玉 。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理研究2005,19(1B):165。

[9] 罗小华。彭辉跃 基于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8(8)15。

[10]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3。

[11]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1,2575。

[1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第7版736—737。

猜你喜欢
人民卫生出版社患肢下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