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特拉克尔笔下的梅露西娜形象

2014-04-29 04:45:06谢舒婷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5期
关键词:母性形象

谢舒婷

摘 要:梅露西娜是文学中的常用母题。本文通过对特拉克尔《梅露西娜》一诗的分析,剖析该传说人物的形象。

关键词:特拉克尔;梅露西娜;“母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1

一、特拉克尔与梅露西娜

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是20世纪德语诗坛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完成从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向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诗歌过渡的一个代言人,对表现主义诗歌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诗歌主题多为“死亡”,“腐烂”等,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这一独特的手法勾勒出恐惧,颓废和彷徨的画面,让人更深刻感受到他忧郁孤独癫狂的人生。他自身的忧郁及对妹妹格雷特尔狂恋也形成了大部分诗作的基调,勾画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笼罩下的“末日般的时代”。此外,特拉克尔喜爱音乐,诗词富有音乐性特征,常以音乐的韵律勾画出美好的意象。

本文分析的是特拉克尔于1909-1911年间创作的《梅露西娜》一诗。该诗创作受歌德谣曲《魔王》的影响。

梅露西娜是中世纪传说中一位被詛咒的水怪。其文学形象多为单纯善良,追求爱情,对人类灵魂锲而不舍,她的出现都预示着死亡或灾难。在特拉克尔的诗中,梅露西娜洋溢着温柔的气息,与母亲的形象融为一体,由此表达了作者对梅露西娜命运的同情。

二、《梅露西娜》分析

《梅露西娜》

为什么我会突然醒来? 我的孩子,那是树叶扑向黑夜。

是谁好像在梦中悲诉? 我的孩子,房中有春天正穿越。

看!春的脸满是泪水! 我的孩子,也许是他太过活跃。

我的嘴在灼烧!为何我要哭泣? 我的孩子,我要将生命吻进你的血液!

是谁抓得我好紧,是谁在向我鞠躬? 我的孩子,那是我在将你的小手牵携。

我要去哪?我的梦多么美妙! 我的孩子,我们要攀上登天的台阶。

太好了,太好了!是谁轻声微笑? 她的眼却渐渐苍白如雪——

所有的灯火骤然熄灭 房间中只留下无穷的黑夜。

(梁锡江译)

在这首诗中以独特的手法将孩子生病发烧时看到的意象,听到的声响,与死亡结合起来,没有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更多的是洋溢着温柔的气息,从母亲的爱这一视角,揭露死亡这一残酷的事实。在情绪上也逐渐加强,让人无形间慢慢感受到死亡的逼近。

本诗共8小节,每节由两行诗行组成。前六个小节以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展开,具有明显的戏剧特征。孩子与母亲及梅露西娜的对话相互承接。孩子的恐惧和生病时在听觉、视觉、触觉上的敏感将平和的黑夜打破,母亲视图用感性的解释来安慰孩子,消除他的恐惧。大自然的魔力与孩子的恐惧贯穿整个故事,情节高潮迭起,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这六个小节中,每节都以不同寻常的问句开始,表达孩子的疑问。答复都以“我的孩子…”为开端,解答孩子的疑惑,这一称谓,体现了答者对于孩子的关怀,基于梅露西娜为女性,在此推测对话发生在孩子与母亲之间。那么究竟是母亲还是梅露西娜在回答孩子的疑问呢?笔者在此试作出一种解释:

前两小节描述孩子听觉上的疑惑,发出“我为什么会醒来?”的疑问,“那是树叶扑向黑夜发出的飒飒作响的声音”。交代了整个要叙述的故事框架,故事发生在深夜的一间房子里,患病在床的孩子身边陪伴着可怜的母亲。为了消除孩子在深夜突然醒来的害怕,母亲试图用理智保护孩子免遭梅露西娜的伤害,将孩子听到的声音具象为树叶的声音,构建出一个形象的大自然。接着孩子又说道“是谁好像在梦中悲诉”,那是母亲哭泣的声音,为什么呢?从后文中可以推断出,孩子可能在生病,守候在旁的母亲似乎感受到了孩子生命的逝去,无助地哭泣着。而母亲诉说的“房中穿越的春天”充满勃勃生机,与悲伤的母亲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孩子感觉到了泪水,更加不安。这一感觉在第四小节更为强烈地表述出来,“我的嘴在灼烧,为何我要哭泣。”点穿前三节母亲构架的美好意向,可以感知到孩子在发烧,并且感知到了可怕的力量。答者也从母亲转换为梅露西娜。一方面,梅露西娜代替母亲的角色,与孩子的对话充满着母性的慈爱。另一方面,梅露西娜此时也逐渐将自己对孩子的占有欲望表现出来(我要将我的生命吻进你的血液)。此刻,不禁让读者发问:这是否意味着去占有孩子的生命,抑或是灵魂?孩子是不是面临着死亡?后文中的梅露西娜施展出自己“蛇蝎美人”的诱惑手段,“抓得好紧”,“向我鞠躬”,“牵着小手”,一步步的引诱着孩子,为孩子构建一个美好的通向死亡的意象(攀上登天的台阶)。当所有的诱惑手段奏效后,梅露西娜发出了微笑的声音,证实了孩子已经死亡这个设想。

最后两个小节以叙事为主,“她的眼渐渐苍白如雪”,此句后停顿,从第三者的角度宣告了故事的悲惨结局。显然,“她”指的是母亲。这时,风刮过房间,房间中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坐立在黑暗中,感受着孩子死亡的悲痛。此刻房中的场景和前文中树叶及春天构架的美好意向形成强烈的反差。揭开黑夜中死亡的景象,慢慢的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

参考文献:

[1]陈壮鹰,《解读歌德谣曲风格》【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5(5)

[2]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诗歌中的语言》载《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商务印书馆,1997

[3]林克,《罪感及其解脱——特拉克尔诗歌的基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2)

猜你喜欢
母性形象
严歌苓小说中“母性·雌性”观的建构及特征
母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孩子与母亲
长江文艺(2020年3期)2020-05-08 08:38:44
儒家家庭主义的母性角色——以医疗实践为视角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02:00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2:50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32:55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4: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