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诚信教育与传统文化研究刍议

2014-04-29 00:44杨帆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1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杨帆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元素在儒家伦理中有突出呈现,面对当今高校诚信教育出现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解读与阐释。同时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在分析对比国内外国学教育模式及理念的基础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及传播方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诚信教育 文明素养 传统文化

文化的力量既有隐性的元素,又有显性的效果。任何一种文化,摧毁起来十分容易,但重新建构与恢复其精华与优秀的部分,并加以继续的建设和创造性的发展,必然付出百倍甚至更多的精力,且效果还有待确证。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我们往往缺乏一种文化的定力,在与外来文化的交往与对话中,总是略显薄弱,这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不够强大,而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教育存在一定问题。这一问题在文化诸多领域都有所展现,而诚信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儒家诚信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诚与信并未过多在一起使用,但诚与信是诚信的两个维度。诚作为一种内心的品德诉求,意味着对自己内心的忠诚,澄明自我的内心。诚信最先表现为一种人的内心状态,这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诉求,也是一种内在美德。这种内在的美德使人与天相通达,并且是承受天命的基础。

作为人,不能狂放而不直率,糊涂而不老实,愚昧无知却不讲信用,如果做不到诚信,弄虚作假,就谈不上做人之道。在儒家思想中,注重修身,努力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因为身体力行,信守承诺,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根本。

二、当代大学生青年诚信缺失表现

1.考试作弊,无羞耻心。对这种行为的纵容与无视,助涨了很多高校的不良风气,更有的学生为了能够考试过关,不惜找路子、托关系、打招呼,希望老师给高分等现象。

2.简历造假。这一现象在当今人才市场广泛存在,这是高校部分学生诚信缺失的延伸,是诚信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一方面是部分青年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大环境给予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迫不得已,但是迫不得已并非充分理由来解释这种造假行为。

3.人际交往中传递不实信息。作为“90后”的大学生,网络等虚拟世界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的生活必须,在这个虚拟世界形成的众多不良交往习惯,必然对现实生活产生特殊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同学之间的交往不真诚,做人不诚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言行虚伪。

4.学位论文,课程作业抄袭。随着多媒体的普及与传播,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浮躁。目前大学生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论文不是仔细查阅资料,认真钻研,而是东拼西凑,从学术刊物上整段地摘录,或从网上下载几篇稍做变动,更有甚者将整篇文章全部据为己有,论文中的数据造假现象亦比比皆是,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缺乏诚实的学习态度。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是重理轻文,无论是文科教育还是理科教育,都无视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的整体教育模式,除专业课之外,大部分时间在学习英语、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极少有人会自觉学习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来提高个人基础修养,更不会有太多学生去静心反思个人的道德行为、伦理诚信等问题,同时高校缺少了人文教育、道德精神的培养即高尚人格塑造等全面教育模式,流于表面文章,没有深入的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

1.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商业化过于浓厚。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关于“课程与文化: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上,曾批评当前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于弘扬过程中存在着的商业化现象。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既要和商业化寻找合作的机会,但也应当和商业保持一定的距离。

2.文化传播的功利化,使得学生接受时染上功利色彩,对诚信丧失信心。由于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中出现严重商业化现象。在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对社会资源配置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一问题使得人们误认为追求私利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3.文化贫困化造成优秀传统文化失去公信力。学生只看到商业化、功利化、贫困化,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失去信心,未能从内心达到一个合理的认同。

四、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传播的有效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代的亚洲,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特有的文化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在韩国,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入之后便成为维系韩国社会发展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崭新民族精神气质的力量,韩国人把这种体现韩民族精神的儒学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学校德育的主体框架通过德育使儒学反作用于韩国文化建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韩国人。韩国德育最突出的功能是保持和传递儒学思想。首先,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中就开始灌输有关儒学的观念。其次,从初中国民伦理课开始就系统讲授儒家伦理。君为臣之纲、父为子之纲、夫为妻之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强调忠孝等伦理和互相团结的精神。再次,强调儒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使韩国人在社会活动中实践儒家伦理,把儒学融入民族的潜意识里,变成民族集体性格和无穷的精神力量,把儒家义理精神应用于民族主义上,把伦理道德视为治世之宝典,把君臣父子观念作为修身养性之德铭,引导学生重视道德修身与重视国家民族兴衰联系起来,力图把忠孝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培养精忠报国的有文化的韩国人。

新加坡纳入教学计划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征进行总体设计,循序渐进安排课程的标准建立,在不断扩展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由个人扩展到社会,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采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方法和教材,在教材上小学的好公民,中学的儒家伦理,大学的东亚哲学,构成了介绍东方道德教育序列并规定为华人必修儒家伦理。

参考文献:

[1] 冯增俊.儒家伦理与韩国学校德育.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蹒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百鸟朝凤》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