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期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论争研究

2014-04-29 21:30林园园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5期
关键词:论争文学理论现实主义

摘 要:新时期初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冲破“革命现实主义”的束缚,逐步脱离历史、政治上对其的限制,使现实主义文学应有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得到回归。对现实主義文学理论的拨乱反正是从现实主义基本范畴、核心概念与核心观点开始的,如“真实性”、“写本质”问题的讨论等,是对“革命现实主义”的突破;而真正直面社会现实、密切关注现实生活,高扬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大胆提倡写真实,对现实生活决无掩饰和阿谀,反映现实苦难,恢复对现实进行独立评判的权利,颠覆文革时期“假、大、空”的文学现象,则是现实主义精神的复归。

关键词: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论争

作者简介:林园园(1987-),女,辽宁朝阳人,文艺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I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01

一、“写真实”论争:回归现实主义基本品质

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品质。“文革”时期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政治化色彩浓厚,甚至走向极端化,使现实主义文学严重失“真”,模式概念化、单一化。1980年李玉铭、韩志君的《对“写真实”说的质疑》一文在《红旗》杂志第四期上发表,开启了学界关于“写真实”问题的讨论,讨论参与者不乏文学理论大家名人。李玉铭、韩志君批评了把“写真实”当做文学创作最高要求的观点,也不同意将“写真实”与反映社会生活本质截然对立的做法,他们认为,单纯地强调“写真实”是不能创作出符合现实主义基本精神的好作品的。周忠厚就李玉铭、韩志君认为的“写真实”不能反映出现实生活本质的观点提出了反驳,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写真实”应该是本质的真实,“因为不反映本质,也就写不出真实。”①对于真实性持肯定态度的还有陈辽,他认为真实性问题是“现实主义的核心”,“只有强调‘写真实,才能促使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接近人民,到生活中学习”。②畅广元在对“写真实”口号给予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是文学作品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基本条件”,③进一步将客观生活定为真实性的基础。

关于“真实性”诸多问题的论争使学界重新认识了“写真实”的重要性,明确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来源于对客观生活的反映,这样新时期初期现实主义在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原则下,不隐瞒丑恶,不过度饰美,保持着真实反映现实的文学精神,突破了革命现实主义政治附庸的束缚,回归文学本身,关注社会现实,并能对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独立的评判,实现了以真实性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的回归。

二、“写本质”论争:突破政治理论的规范

由于建国之后,文艺界一直流行着“本质即光明”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革命现实主义只描写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只歌颂新人物和新生活,忽视了文艺的批判功能,也使文艺远远不能生动、具体的表现社会生活真实、复杂的全貌,因此为了突破政治理论的束缚,展现现实主义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性,更好地指导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界对“写本质”问题展开了理论论争。

新时期初期,在对“写本质”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界普遍认为要想真实、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问题,现实主义文学就要从社会生活的整体上去把握,从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去反映现实生活。陈丹晨在对长期以来流行的“本质即主流”、“本质即光明”的观点进行批判时就说,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复杂的矛盾,有优越、进步的一面,也有存在缺陷、不足的地方,“怎么可能是通体光明而无其他内容”? 而现实生活中有悲有喜,所以现实主义同样可以写悲剧。因此,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时,我们既要反映出新旧事物的矛盾斗争,又要反映出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进步的积极一面来。只要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即使有些东西存在阴暗或有落后、丑陋的一面,我们也应该将它作为社会本质的一个侧面来进行反映和描写。当然,这里所指的反映是通过审美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而不是说凡是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都能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那些具有审美意义,能够反映出一定社会本质,符合艺术真实,符合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总体看来,新时期初期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论争,特别是关于“真实性”、“写本质”问题的论争,不仅使新时期初期现实主义冲破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束缚,逐步脱离了历史、政治上的限制,从文艺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僵化状态中解放出来,也开始了重新面对社会现实生活、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对现实进行真实性反映的内涵扩大化,不再拘泥于过去只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高大、正面形象,这就使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得到了恢复和弘扬。新时期初期的现实主义表现出了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对社会的批判性、描写生活的广泛性等现实主义优良品质,体现出对“五四”以来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与颂扬。但结合现实实际,现实主义还需进一步改善和发展,还需从根本上实现现实主义的深层变革,寻求自身的裂变与融合,以求得长远发展。

注释:

[1]周忠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主张“写真实”的》,《红旗》,1980年第12期。

[2]陈辽:《为“写真实”张目》,《红旗》,1980年第17期。

[3]畅广元:《否定“写真实”是错误的》,《陕西师大学报》,1980年第3期。

[3]陈丹晨:《多样性,生活和艺术地妙谛——评一种公式》,《文艺报》,1981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张德祥:《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

[2]陆贵山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张永清:《新时期文学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论争文学理论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新法律现实主义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中学新诗教材的一场论争及其意义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
地域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有益尝试——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