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解析主旋律电影

2014-04-29 17:40齐桂萍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精品化市场化

摘 要:2013年,由陈力执导,河北影视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票房达到七千多万元,并获得金鸡奖最佳影片和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名利双收。在主旋律电影一片惨淡的情况下,这部低成本的影片一枝独秀,这是否预示着主旋律电影在残酷的电影市场上即将迎来春天?当然不是,《周恩来的四昼夜》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也由此引发了关于主旋律电影的一些思考。究竟什么是主旋律电影?关于主旋律电影是否应该有一个重新的定位?主旋律电影应该走怎样的模式才能避免“一日游”和血本无归?这都是值得积极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精品化;市场化

作者简介:齐桂萍,生于1975年7月,籍贯河南,西部电影集团三级编剧。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2

一、什么是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是指在政府指导下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电影。

但同时,邓小平同志说:“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 。

这就存在一个主旋律电影的定位问题,是狭义的“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电影”,还是广义的“一切宣传准善美的电影”?

主旋律作品的判定不能从作品的题材内容来界定,而是要看作品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和精神。是否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英模人物、重点工程,不是判断是否主旋律的根本依据。有一些作品可能不直接表现,甚至根本没有表现这样的题材,但它呈现出我们整个社会所提倡的思想和精神,就可以说是主旋律作品。

关于主旋律电影的定位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客观世界的变化,在当前瞬息万变的电影市场中,主旋律电影要想争得一席之地,与时俱进、重新定位是必然的要求。

二、主旋律电影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在中国电影史上,主旋律电影一直占据着主流位置。为了抵制商业大潮带来的混乱思潮的冲击,电影局首次在1987年3月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随后,电影《孔繁森》、《大决战》、《开国大典》、《周恩来》、《长征》、《离开雷锋的日子》、《横空出世》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主旋律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歌颂了革命英雄的传奇。中国电影的成功之作几乎都是主旋律的,偏离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作品非常少。

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的全面渗透,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民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事实证明,如果再固步自封、漠视创作规律,继续创作高大全似的脱离生活脱离人性的所谓的“主旋律电影”,那么必然会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

目前,主旋律作品整体质量低下,价值观和艺术呈现方式非常落后,主旋律电影在院线“一日游”及“血本无归”的情况非常多,说到底,原因在于某些电影人依赖于旧体制,没有面向最广大的电影观众。虽然一些优秀电影人已经通过借鉴类型电影叙事手法、采用明星制、利用商业运作等方式,创作出《集结号》、《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风声》、《一九四二》等一批受到广泛接受的主旋律电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电影仍然陷于旧思路的窠臼,受到观众的冷落。

“一日游”并非主旋律的标志,主旋律电影既然也被称之为“电影”,那么它就一定要符合电影这一概念的客观要求,符合生活常识的、好看的吸引人的优质电影同样也应该是主旋律电影的基本要求和准入门槛。

现在很多电影并非完全是主旋律电影,只是带有主旋律色彩的商业电影。这是电影市场化之后主旋律电影的一个转型。我们同时也惊喜地看到,一批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出现在了银幕上,如上文提到的《风声》、《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影片是货真价实的主旋律,可是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借鉴了商业片的项目运作方式,先做一个好电影,在一个好电影的基础上再谈主旋律,从这一个角度,题材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个题材制作成一个受观众喜欢的优质的好电影。这几部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观众可能也都不会认为它们是主旋律,这种“最不像主旋律的主旋律”也许正是主旋律未来发展的一条路子。

《风声》、《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的成功充分说明,主旋律电影是具有巨大市场竞争力和观众影响力的。主旋律电影必须重新定位并实现转型,只要做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的影片才能真正地实现主旋律影片所要追求和达到的诉求。生硬地灌输和说教只能引人反感,甚至南辕北辙,只有寓教于乐,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真正地感动人,引人思考,才能达到创作者的初衷。

三、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之路

主旋律电影要丰富自身的主旋律内涵,应当与所有电影作品一起接受市场的大浪淘沙,探索主旋律电影多样化的艺术呈现方式,放下空架子,苦练内功,研习市场,融入电影市场中,才能走出一条发展之路。

好莱坞的主旋律与商业片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商业片是形,主旋律是魂。好莱坞经典大片可谓个个都是主旋律,《拯救大兵雷恩》、《国王的演讲》、《冷山》、《阿甘正传》、《独立日》……不胜枚举,它宣扬的是美国精神,是人性和爱。这种宣扬是深入人心的,它不仅在美国国内取得了成功,它以优秀的品质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顺便就把美国精神,美国的主旋律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这种不留痕迹的主旋律宣传效果惊人。这正是国产主旋律影片应该借鉴和认真学习的。主旋律电影首先它是一部电影,它一定要符合一部电影的特征,一定要符合观众的审美诉求,在此基础上再赋予它要表达的情感追求思想境界。

主旋律影片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它完全可以成為一个品牌,可以成为一个蕴含爱和温情的具有正能量的优质好片的代名词。拍好主旋律电影既是提高国产影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人们爱国主义意识的需要,更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中国梦从主旋律电影梦开始。

1、市场化

主旋律电影最重要的是要确定面向的是谁,是在给谁拍电影。它归根究底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一个市场产品,是为了满足大众精神层面的需求。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观影者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发展多元主体投资的融资机制,逐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增强其自身的独立性,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者在影片的策划、创作、拍摄和宣传等阶段,均要确立鲜明的市场观念,要把影片能否赢得观众、赢得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考虑,并切实采取各種措施扩大其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如《建国大业》便是主旋律电影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获得了4.2亿票房和良好的口碑。如《唐山大地震》也是思想性、艺术性与商业性完美结合的典范,树立良好口碑的前提下也为制片单位赚得盆满钵满。

票房的好坏并非是衡量一部主旋律电影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但却是市场对其客观直接的评判。主旋律电影要适应市场,追求高票房,才能实现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审美观。

主旋律电影要想赢得观众,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借鉴商业电影的运作模式,进行商业化包装。深入挖掘影片中的商业元素,契合观众的观影诉求,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电影明星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很大程度上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引领着大众娱乐文化的发展潮流。选用观众熟知的明星扮演主旋律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有利于拉近英雄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英雄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明星的选用也需要慎重,针对主旋律电影市场的低迷,特别是讲述英模人物的影片在市场不被看好的前提下,盲目地选用明星只能加重制片单位的成本负担,以至于“血本无归”。《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片中有不少明星,但没有一个是年轻的一线明星,一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是此类影片的最优秀的人选。

2、完备的宣传营销体系

影片上映之前,观众只能从广告、影院海报、预告片中获得影片信息,如何让观众及时准确地获得影片信息,买票观影,主要取决于影片上映前及上映中的宣传营销。

对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状况,主旋律电影若要赢得市场,除了要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增强影片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之外,还要重视宣传营销,要使广大观众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了解影片,并由此激发起他们观影欲望。对于任何类型的电影来说,加强宣传营销乃是影片走向市场、赢得观众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营销方面非常成功,作为以领袖人物为主人公的主旋律电影,因为它太像主旋律了,受一些粗制滥造脱离生活的英模影片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存在“先天不足”。制片单位运用各种手段,包括行政手段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观影人群,影片也用实际的质量向“邀约”来的观众证明了其价值。

3、精品化

主旋律的生命力还是体现在内容上,即使营销很成功,观众买票进去,骂着出来,喊叫退票,同样是失败的。所以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生产立足于生活、有深刻内涵和感人肺腑的好电影是做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者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市场是残酷的,一切“高大全”“形而上”都必将得到市场最残酷的报复,同时市场也是最仁慈最有机会的。用心制作的好电影,再配以扎实的宣发工作,那么市场一定会给创作者以丰厚的回报。

还拿《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来举例,周总理的一生浩如烟海,可书可写之处数不胜数,聪明的创作者没有起名叫《周恩来》或者《周总理的一生》,它从小处着眼,整个影片集中于一件事,四个昼夜的时间点里,这样为故事的紧凑充实打下了基础。而有些主旋律影片,盲目求大,结果处处想说,没有一处说明白了,就像快速连环画一样,没有情感的抒发,没有思考的空间,华而不实贪大求全最终导致了电影票房的惨败。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非常注重细节,情感的打动点也都是来自这种细节,对细节的重视和不吝笔墨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原因。有人说外国的电影事件都是假的,但细节是真的;而中国的电影事件都是真的,而细节是假的,甚至没有细节。这样的电影对挑剔的年轻一代电影观众来说,何谈吸引力?

主旋律电影作为国产电影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产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加快主旋律电影精品化、市场化、商业化发展进程,实现其跨越式发展,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潮流,真正实现主旋律电影必然是优质电影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兴东、陈宝光《为中华塑像·写史·立传》《光明日报》2011年9月30日

[2]朱毅飞《从〈铁人〉看尹力导演的艺术追求》《电影新作》2009年第4期。

[3]孙立军《国内外电影PK:〈杨善洲〉票房为何输〈变3〉?》《人民日报》2011年9月13日

[4]饶曙光《国家主流电影建构及其意义》《当代电影》2011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主旋律电影精品化市场化
关于主题出版精品化之路的若干思考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办精品化报纸 向新时代献礼——人民日报新年改版探析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本·阿弗莱克主旋律电影的独特呈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