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丽
近年,随着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蔬菜面积不断扩大,不仅解决了城乡居民时鲜蔬菜的周年供应,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1茄子重茬病害的种类
茄子重茬病害属于毁灭性病害。据多年的调查和观察,丰县茄子生产上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有枯萎病、黄萎病、疫病、根腐病、青枯病等。(1)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茄子苗期即可染病,田间多在坐果后开始表现症状。植株受害,一般自下向上发展,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斑,晴天中午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经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叶缘上卷变褐脱落,病株逐渐枯死,叶片大量脱落呈光杆。剖视病茎,维管束变褐。有时植株半边发病,呈半边疯或半边黄。此病对茄子生产危害极大,发病严重年份绝收或毁种。(2)枯萎病。10年前仅个别零星发病且较轻,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的不断增加,发生越来越普遍,发病程度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其症状幼苗期发病显症少,成株期多在坐果后开始出现症状,以结果初期发病最盛。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在1~2层分枝上,有时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横剖病茎,病部维管束呈褐色。此病易与黄萎病混淆,需检测病原加以区分。(3)疫病。果实发病,初时产生水浸状紫褐色病斑,病部迅速扩展可至多半个果实。病部凹陷、软化、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粉状霉层。茎基部、茎杆、枝条发病,病部紫褐色,皮层软化,稍缢缩。重时造成整株或病部以上死亡而整株或整枝折断。(4)根腐病。该病主要侵染茄子根部和茎基部。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白天萎蔫,早晚尚可恢复,随病情发展,逐渐失去恢复能力。根、茎基部表皮变为褐色,继而根系腐烂,木质部外露,植株枯萎死亡。五是青枯病。茄子被害初期,个别枝条的叶片或一张叶片的局部呈现萎垂,后逐渐扩展到整株枝条上。初呈淡绿色,变褐焦枯,病叶脱落或残留在枝条上。将茎部皮层剥开木质部呈褐色。这种变色从根颈部起一直可以延伸到上面枝条的木质部。枝条里面的髓部大多腐烂空心。用手挤压病茎的横切面,有乳白色的粘液(菌脓)渗出。
2发生原因
(1)连年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则会将其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从土壤中掠走,剩下其不需要的营养元素而出现富集现象,导致有机质严重缺乏,茄子根部出现养分吸收障碍导致病害的加重发生;氮肥过量施用致使茄子抗病力下降,发育不均衡,缺素症发生严重;复合肥中的氯离子超标,在茄子植株体中大量积蓄等,致使茄子植株生长不协调并且免疫力下降,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等大发生,造成减产或绝产。(2)土壤酸碱度影响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当棚内气温、地温不稳定时,尤其是在冷暖交替的春秋季节,因土壤温湿度的变动而使土壤酸碱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了根系的吸收功能,导致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差、病害发生重。(3)土壤病原菌积累逐年增多。土壤病残体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黄萎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茬或连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发病重。(4)生长期间管理不当。温度也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气温20~25 ℃有利于发病。从茄子定植至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 ℃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发生越重。气温在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定植时伤根,使用生粪引起烧根,以及在土质黏重、盐碱地、土壤龟裂等情况下该病发病重,特别是阴冷天浇水,易引起黄萎病等土传病害暴发。
3防治方法
土壤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闲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土壤浸泡,能显著地消灭土壤中有害杂菌与病虫。也可采用夏季高温闷棚。温室大棚在高温季节晴天的上午,土壤翻耕浇水后,密闭棚膜,使棚内温度高达70 ℃以上,以杀死棚内和土壤中部分病菌和虫卵。闷棚时间一般掌握在15~20 d,1個月更好。湿热杀菌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各种线虫、有害真菌和细菌,解决重茬死苗的难题。具体方法:在冬春茬蔬菜拉秧后进行,撒施生石灰粉1 500 kg/hm2,生鸡粪或其他畜禽粪便75.0~112.5 t/hm2,植物秸秆45 t/hm2,微生物多维菌种120 kg/hm2,喷施美地那活化剂6 000 mL/hm2。旋耕1遍,使秸秆、畜禽粪便、菌种混合均匀,然后深翻土地30 cm,浇透水,盖上地膜,扣严棚膜,保持1个月左右,去掉地膜,耕地1遍,裸地晾晒1周,即可达到杀灭病菌、活化土壤的效果。对重茬导致的土传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于嫁接口细菌性腐烂病也有明显效果。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