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油茶低产林调查及示范改造

2014-04-29 18:37邓琳玲谢贤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7期
关键词:改造油茶调查

邓琳玲 谢贤军

摘 要:陕南是我国油茶地理分布的北缘,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度兴起油茶热,其后因多种因素形成了一定面積的油茶低产低效林,选择具有代表性安康市9县1区开展油茶低产林调查,因地制宜地提出改造措施,并抓点示范指导油茶低产林提高单产,发挥种植效益,推动秦岭南麓油茶产业的循环发展。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调查;改造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是我国的乡土树种。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和食用历史。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湖南、江西和广西等14个省区1100多个县,陕南是油茶地理分布的北缘。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要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全国油茶年产量250万吨的宏伟目标,将陕西省安康、汉中、商洛等市部分县区列入全国油茶发展规划范围。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强抓政策机遇,于2009年初牵头开展了油茶低产林调查工作,并选点示范推广低产改造技术,效果显著。

1 陕南油茶的栽培历史

油茶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栽培利用,《山海经》中记载:“员木南方油实也”,员木即为油茶。陕南种植油茶的历史至少也有300年,1977年后大面积栽培。陕南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0余个县区有油茶分布,其中安康市10县区均有过栽培历史。安康市最早的油茶林是由200年前湖广移民带入的油茶种子点播而成,汉滨区梅子铺镇明月村至今仍遗存两百年以上的油茶树。尤其是1972年以来,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口号带动下,先后从湖南、湖北、福建、广西调进油茶种籽十八万斤进行直播,建立了10万亩油茶林基地。

2 油茶低产林调查

2.1调查方法。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方案主要包括调查范围、调查人员、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等步骤;其次,抽调市、县(区)、镇基层林业推广单位4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8个专项调查组;第三,依据档案资料初步确定油茶的分布区域;第四,对油茶保存地块逐一编号踏查,勾算保存面积。采取样地抽样调查法(抽样面积不低于林分总面积的1%),依次对油茶林分样地的立地条件、林分起源、林分树种组成、林分郁闭度、林龄、密度、品种、林分平均基径、平均冠幅、结实株率、结实量、病虫害侵染程度等因子进行调查登记;最后,在样地四角随机选择8株油茶树,采集茶果测产,测定含油率,估算单位产油量,以此作为界定油茶低产林的根本依据。

2.2调查结果。截至2009年初,安康市油茶低产林面积57500亩。集中连片分布在汉滨、汉阴、石泉、平利、紫阳、白河5县1区的36个乡镇55个行政村,旬阳、岚皋2县有零星分布。按照结实时间、果实外形和着色等,分为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3个品种群,小桃红、小红扁桃、大红桃、大青桃、红皮皱顶、青皮皱顶、大红扁桃、大青扁桃、橄榄桃、棉桃、桔形桃、小青桃、小青扁桃13个品种类型。平均年龄32年,平均胸径3.5cm,平均树高2.9m,平均冠幅1.7m,林分郁闭度80%以上。平均公顷产油茶籽618kg,产油124.5kg。由于长年缺乏经营管护,侧柏、马尾松、青蚨杨、盐肤木、马桑、蔷薇科等多种乔灌藤本与其共生,油茶占混交林分树种组成的6~8成。林分内卫生状况较差。同一林分油茶品种多达6~9个。同一点播穴内拥挤地生长着3~4株油茶树。多代共存,部分林分病虫为害比较严重。

3 油茶低产林的形成原因

分析油茶低产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它因素。

3.1自然因素。安康市油茶林一般栽培在海拔800m以下的坡地,黄褐土,多石渣,土层瘠薄,土壤有机质少,肥力差,养分易流失。有的原是在疏林地里点播,由于安康地处秦岭南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条件好,林地天然更新的能力强,历经数十载,林分郁闭度多在80%以上,使油茶林生长、结实的光照严重不足。加之多种乔木、灌木、藤本拥挤共生,争夺养分,造成油茶低产。

3.2人为因素。安康9县1区是秦巴山区集中联片贫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安康市油茶种植面积一度超过10万亩,采集出售油茶籽曾经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来源之一。由于多数油茶林属于集体林地,随着土地承包到户,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对土地产出的期望值快速增长,而茶籽加工利用滞后、增值增收的产业链条未能及时建立,油茶种植收益过低,导致毁林复耕,或弃之不管,于是形成了油茶花年年开,油茶籽年年落,林相杂乱,乔灌草丛生,大树、小苗拥挤共生的荒芜景象。

3.3其它因素。按照影响油茶低产的因素可分为单纯型低产林和复合型低产林。单纯型低产林是指油茶林因品种、病虫害、密度、立地条件、经营管理等某种单一因素形成的低产林。例如汉滨区梅子铺镇明月村油茶林,因煤污病、炭疽病、茶籽象等病虫害严重滋生,导致生长和结果受到很大影响;如汉滨区恒口镇凤凰山油茶林,因密度过大,乔灌草混杂,严重缺肥而低产;如旬阳县油茶林因选址不当,种植在石灰岩碱性土壤区域,油茶最怕碱性土壤,几乎全军覆没。我市大多数油茶林是因品种、病虫害、密度、立地条件、经营管理等二种以上因素形成的复合型低产林。

4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技术

我市油茶低产林普遍存在荒、老、残、疏、密、杂等问题,即荒芜已久,残缺不全,疏密不匀,林相紊乱,品种混杂,长势衰弱,油茶产量低而不稳。为改变现状,充分发挥现有油茶林分的经济效益,我们在汉滨区、汉阴县选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示范改造。

4.1针对汉阴县上七镇、汉滨区恒口镇凤凰山因立地条件差或管护不当密度大等单纯型低产油茶林,主要是采取加强土壤管理,适当修剪,增强树势,做好肥水管理,促进花芽分化,获得高产稳产。对一穴多株的,可酌情逐步间伐,留优去劣,适当修剪。每次间伐的株数,尽量少影响当前收益,以减少劣种、劣株比重为原则,从而使冠层加厚,结果枝增多,达到高产、稳产。

4.2针对汉滨区石砖镇、汉阴县城关镇龙垭村的复合型低产油茶林,主要采取如下改造措施:

①改荒山为熟山。对立地条件较好、林相较整齐、密度较稀、阳光充足、地势平坦的成林,除垦复、修剪、施肥、防虫外,开展补植补栽,保证苗木齐全,争取较大幅度的增产。

②改混生林为纯林。在混生林中,油茶为主的,砍除乔灌木,挖去树蔸,以良种壮苗补植,并加强施肥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形成密度均匀的纯林。

③改老残林为新林。品种类型较好、株行距较均匀、生长势衰弱的低产林,采用截干萌芽更新或用火烧萌芽更新技术。并加强肥水管理,加大修剪力度,促进新梢萌发。

④加强病虫害防治。危害油茶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害虫有10目300多种,病害有5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引起损失较大的有油茶炭疽病、煤病、软腐病、油茶毒蛾、油茶尺蠖、茶梢蛾等20多种病虫害[4]。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5结语

调查显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品种、病虫害等其他因素是造成油茶低产林的根本原因。油茶低产林通过开展科学的改造措施,产量大幅提高。如汉滨区恒口镇潘河村恒紫公路9公里的油茶林,改造前每亩产量137.5kg,改造3年后亩产210kg,产量提高52.7%。油茶最高株产籽量12.99kg,出油率达27.33%。如将该项技术推广到同类地区,使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使商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必将推动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缓解粮油争地的现况,对改善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第10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何方,何刚,田再荣,赵思东,韩少华.油茶低产林改造效应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7(2)

[3]张仰渠等 陕西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4]郑学慧,郎南军,田钰.油茶病虫害发生的现状及其环境因子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1(4)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林业推广中心、省汉滨区林业站)

猜你喜欢
改造油茶调查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