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筱萍:准确的判断能使案件办得更好

2014-04-29 13:31:21靖力通讯员刘韬
方圆 2014年17期
关键词:行贿人反贪方圆

靖力 通讯员 刘韬

治理一个社会的成功之处不只在于它的经济如何发达,而在于能让社会比较平稳、比较温和地发展,让社会心态正常地发展

与广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吴筱萍对话时,她毫不谦虚地将自己所在的队伍誉为“一支铁军”。吴筱萍还记得,她2012年刚到反贪局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和全局干警见面,许下了三个承诺:第一是讲政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第二是讲学习,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第三是讲团结,与反贪人共甘共苦、荣辱与共。

回忆起两年多的反贪历程,吴筱萍认为,这是一段精彩而有价值的经历,有令人敬重的上司,有优秀能干的同僚,还有令人骄傲的业绩。

注重窝串案、行贿犯罪的查处

方圆:广州反贪近几年来劲头很盛,你对此怎么看?

吴筱萍:广州反贪工作,一直以来,在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2008年广州反贪被评为“全国十佳”。我来到广州反贪没有多长时间,此前我长期在公诉部门任职,从事包括职务犯罪案件在内的审查起诉工作,对反贪工作有了解。后来我到反渎局工作,体会在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反贪都是领先的,不愧为“大哥”。

我认为,风光背后肯定有艰辛的。我分管综合部门,可以说是两级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办公室”,现在基层院办案多,基本每天都有签发的文件,时效又比较短,所以工作非常繁忙;我还分管侦查一处的工作,侦查一处是市院主力侦查办案部门,担负着侦查重大案件以及上级交办的一些重要案件,任务很重。

方圆:广州反贪办了很多案件,肯定是很忙的。

吴筱萍:我自己是这办案团队的一员,对于办案的印象非常深刻。广州反贪办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2003年广州市院反贪的政法编制是106人,10多年以后,广州市院反贪的政法编制依然是106人,人员没有增加。广州市院反贪局10年前办案数量大概为全年200多件,那个时候已经是全省第一,现在数量翻了一倍多,2012年开始全年办案甚至超过了500件,全省四分之一以上的反貪案件都是广州办的,已经连续10多年全省第一了。

省内比广州是第一,在全国所有15个副省级城市里面,也是第一;跟直辖市比,即使是北京、上海全市,也没有广州办得多。

从这些数据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广州反贪办案的高压态势。从质量上看,大案、要案的比例非常高,大案比例超过了98%,要案比例超过10%,可以看出广州重拳打虎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在查办窝案、串案方面,广州反贪也非常突出,其实它非常考验反贪办案能力,将一条线索扩成一串案件,是需要实力的,而且窝案、串案的查办,也更能体现反贪办案的规模效应。

2012年以来,我们查办了民政、科信系统的窝串案件,在此之前,我们还查办了园林、城管等系统的窝串案,社会效果也非常好。

方圆:广州反贪很注重窝案、串案的查处?

吴筱萍:是的,它可以说是我们办案多的一个原因。

另外,这两年,广州反贪除了注重打击受贿犯罪,还注重打击行贿犯罪。贿赂案件比贪污案件更难查,它要求办案人员具有更强的突破能力。贪污案件可以用账目等书证证实犯罪,而贿赂案件由于当事人是利益共同体,行受贿手段越来越隐蔽,言词证据在证实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

决策的压力很大

方圆:保持这种高强度的办案工作,得益于广州反贪的什么优势?

吴筱萍:这几年来,广州反贪办案能取得这些成绩,我感到非常自豪。就广州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整体而言,这是一支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一支“铁军”。近两年来,每年我们都查办了500起左右的案件,你可以想象,我们平均每天都有一到两个案件要立,这些案件办理需要调查、审讯、取证、查封、追逃、追赃等等,干警们都非常辛苦。

这种办案强度,对队伍的要求非常高。对于普通干警来说,需要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对于部门领导来说,则需要在关键时刻更多地担当。

方圆:能否举一两个例子来说说?

吴筱萍:前几年,有一个启动侦查一体化机制办理的案件,由市院和一个基层院合办,是一个窝串案。案件线索首先是在一个行贿人身上发现的,这个行贿人供述了向两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的事实,这两人在同一单位同一部门,但受贿没有共同犯意。我们在研究线索后认为,行贿人的供述比较可信,所以决定同时传唤这两名嫌疑人。传唤过来之后,其中一个招供了,另外一个不承认,这时行贿人也翻供,本来证据比是2比1,忽然变成了1比2 ,对我们很不利,而我们只有24小时的时间。

在快到时间的时候,基层院的检察长给我打来电话,问:“吴局,案子立不立?人拘不拘留?”我当时深切感受到一名一线指挥员决策风险的压力。我没有表态,让他先等一等,自己把已有的证据梳理、评估了一遍。当时虽然行贿人翻供,但他认罪的时候写过一份亲笔供词;同一部门两个不同岗位的人,相互间有业务上的承接关系,一个供认受贿,另一个极大可能是在作最关键时刻的较量。在即将届满24小时的时候,我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后,打电话给基层院,提出立案、拘留的意见。就在实施拘留的3个多小时后,那名曾坚持说自己无罪的犯罪嫌疑人招供了。而这3个多小时,也是我沉默等待的3个多小时。

这个案子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强烈体会到侦查指挥决策的压力。有时我们放弃一个线索,就可能丢掉它们背后的一整片森林。

反贪办案不容有错

方圆:这样做风险很大,如果嫌疑人确实无罪呢?

吴筱萍:决策有风险,但不能办错案,所以我们要练就一身本事。上面那个案件,决定立案的时候虽然有风险,但不是没有依据。

说实话,反贪决策,很多时候要基于专业知识、办案经验做出判断和决策,而且时间很短,还需要勇气和担当。正确的判断能使案件办得更多更好。当然,前提是作出判断的人要优秀。毋庸置疑,追求优秀、保持优秀,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行贿人反贪方圆
十月打了霜
幼儿100(2022年42期)2022-11-24 06:55:10
大禹治水
幼儿100(2022年18期)2022-05-18 07:10:04
撞不周山
幼儿100(2021年34期)2021-12-06 03:24:20
“反贪”系列电影最终章 《反贪风暴5》岁末上映
综艺报(2021年19期)2021-10-29 18:35:10
行贿人末路
廉政瞭望(2020年8期)2020-10-30 02:36:40
行贿人末路
廉政瞭望(2020年15期)2020-09-01 01:49:42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5
论审讯中如何把握行贿人心理
法制博览(2017年28期)2017-01-27 12:45:19
反贪尖兵彭志军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8
乱象
杂文选刊(2015年6期)2015-05-28 15: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