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并非换个华裔总裁那么简单

2014-04-29 00:44:03王玉光
财经国家周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季明本土化轴承

王玉光

在“2014斯凯孚(SKF)‘与世界有约希望工程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开幕式致辞后,53岁的朱季明微笑着脱下西装外套,健步走到北京体育大学足球场中间,开始和一群十一二岁的足球少年做赛前热身准备。一头标志性银发,让这位“开球嘉宾”在球员和教练中间格外显眼。

作为一项由跨国公司发起并赞助的公益活动,在过去的七年中,斯凯孚“与世界有约”项目在中国已经为80多支足球队1000多名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参与比赛的机会,其中有11支队伍代表中国参加了享有“小世界杯”美誉的瑞典“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

一年前,朱季明成为了斯凯孚中国区总裁。他希望继续通过足球这一“世界语言”,以及一系列“扎根中国”的本土化策略,让中国市场对这家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的百年老店、全球最大的轴承制造商和全球领先的轴承、密封件、机电一体化、服务和润滑系统供应商拥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借此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

深耕本土化

朱季明是斯凯孚集团历史上首位中国区华人总裁。

1907年,常为轴承损坏而苦恼的瑞典工程师斯文·温奎斯特(Sven Wingquist)发明了具有两列滚珠的自调心球轴承,并由此创立斯凯孚集团。迄今,集团已在全球逾130个国家拥有约1.5万处经销网点。2013年销售额达635.97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581.64亿元)。

就在今年,斯凯孚相继完成嘉定园区和位于上海自贸区的东北亚分拨中心等重点投资项目建设。其编织的中国网络涵盖18家生产工厂、2个解决方案工厂、2个轴承修复中心、1个全球技术中心、1个斯凯孚学院、1个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及300多个经销商网点,并雇佣约6500名员工。“几乎是把斯凯孚一整套全球功能都本地化到了中国。”

在朱季明看来,这些年来中国市场发生了很大改变,“世界工厂”这一概念已不足以概括中国在跨国公司眼中的地位,“本土化”因此显得更加重要。“实际上包括斯凯孚在内,目前许多公司都已不再仅把中国当作生产工厂或销售市场,而是将其视为全球整个价值链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入斯凯孚之前,朱季明曾先后在卡特彼勒中国区和美国铝业中国压延产品集团公司担任总裁。在任职卡特彼勒期间,他领导卡特彼勒成功抵御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入斯凯孚之后,朱季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在前任铺垫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帮助斯凯孚在中国本土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实际上,斯凯孚很早就提出一个“Glocal”的概念,意即“全球本土化”。强调要把国际化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一些成功经验和模式带到本地,经过消化吸收后实现本土化,而非简单的原搬照抄。

斯凯孚将很多国际专家派到中国工作。他们逐渐将斯凯孚全球的理念和经验带到中国。同时,斯凯孚也非常重视中国本土人才的培养,斯凯孚学院有一套成熟的培训体系,专门针对特定人群配备专项学习项目。还会为本地员工提供出国工作的机会,丰富其国际视野和经验。

当然,这些只是开始。与多数外资企业有所不同,斯凯孚不仅在中国生产、制造,还会在中国本土进行研发测试,而且研发的过程同步甚至早于生产制造。这使得斯凯孚对本土化有更深的诉求。

在朱季明看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如何有效地落地,真正成为一个扎根于中国本土的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大挑战,是如何应对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的差异。

“中、西方的理念和做法是需要很长的磨合的过程,”朱季明说,“这样的问题不是换上一位华裔的总裁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整个企业去不断地完善自己,适应差异和变化。”

服务化和价值化的实践

与大多数跨国公司经历相似,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启动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同样带给斯凯孚先扬后抑的阵痛。也就几年时间,一些与基建项目关联紧密的行业,如轴承行业,就逐渐从“订单激增”滑向“产能过剩”。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曾在一份文件中提到,“2012年以来,中国轴承行业增速大幅下滑,库存压力持续加大,利润呈现负增长”。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斯凯孚作为行业领导者积极探索转型之路。朱季明提出的转型策略,是希望斯凯孚从“传统的制造商和产品提供者”转变成“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有价值服务的战略伙伴”。即从产品化向价值化、服务化转型。

在他看来,产品向价值化、服务化转型,其实也是一种顺应市场变化的本土化策略。中国客户在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比如过去斯凯孚可能仅是为某大型设备提供轴承等相关产品;而现在客户更加关注的是维护,这就需要斯凯孚除了轴承之外,还需要提供相应的状态监测的服务,以便随时了解其运作情况和保养需求。“斯凯孚的优势,就是提供这样的整体解决方案。”

尽管制造业成本上升、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多数在华企业头上的紧箍咒,但朱季明却乐观地认为,对于斯凯孚这样的知识型企业而言,市场不是减少,而只是发生了变化。“我们从这种变化中看到新的业务机会,那就是努力发现价值差异化,并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

朱季明说,每当他看到那些在公益活动中忙碌的斯凯孚员工身影,他就会感到整个公司都是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在他看来,外资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好处并非仅仅是“赢得好名声”,更重要的一点,是使自己的员工对公司保持认同感和荣誉感,同时实现“扎根中国,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一员”的“本土化”目标。

猜你喜欢
季明本土化轴承
轴承知识
哈尔滨轴承(2022年2期)2022-07-22 06:39:3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离线笔迹鉴别系统
轴承知识
哈尔滨轴承(2022年1期)2022-05-23 13:13:24
轴承知识
哈尔滨轴承(2021年2期)2021-08-12 06:11:46
轴承知识
哈尔滨轴承(2021年1期)2021-07-21 05:43:16
宝宝
飞言情B(2020年2期)2020-05-09 10:38:02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贤妻
商界(2018年8期)2018-08-15 05:25:56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愿同你来日方长
故事林(2018年4期)2018-02-11 18: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