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眼中的德俄特殊关系:还能走多远

2014-04-29 22:16孔刚
世界知识 2014年18期
关键词:变局柏林乌克兰

孔刚

“乌克兰回合”是冷战后俄罗斯与欧美之间关系的冰点,而欧洲安全也面临着冷战后最严重的威胁。在这场博弈中,德国的立场和行动尤为引人注目。在总体上与西方步调一致的前提下,德国频频亮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打出自己的牌。其实在柏林的眼中,与莫斯科的关系的确是特殊的,绝不能随意摆布。但目前的问题是:这一特殊关系还能走多远?

柏林—莫斯科:特殊关系如何炼成

德国(包括其前身西德)与俄罗斯(前苏联)的关系曾经大起大落。上世纪50年代冷战高潮期间,西德将苏联视为自己与东德统一的最大障碍,出台了“哈尔斯坦主义”与之抗衡;而警惕所谓“军国主义复仇”也始终是苏联用力敲打西德的一张王牌。这一局面到70年代有了重大变化,西德的勃兰特、施密特等社会民主党人政府审时度势,顺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大胆采取了与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缓和的“新东方政策”。从此,德苏关系开始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并且越来越密切。客观地说,德国能够在90年代初顺利统一,苏联为其开了绿灯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冷战结束后,随着双方意识形态上对立的消除,德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双方均将其视为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就柏林看来,德苏外交的成功为两德统一铺垫了基础,也奠定了此后德俄特殊关系的基石。在政治领域,德国希望特殊关系能让自己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拥有更大的活动余地,以便在确保欧洲尤其是前苏联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同时,这也满足了德国要在国际舞台施展更大影响力的外交抱负。从经济上看,特殊关系的建立十分有利于德国商界进入并开拓广阔的俄罗斯市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改革对外国资金、技术和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德国早在冷战结束前就已经是其最大的西方经济伙伴,这一先天优势使得两国在经贸领域一拍即合、相得益彰。德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甚至已经超越经济涵义本身,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乌克兰变局:特殊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对于冷战后的德俄关系,学界普遍认为施罗德政府时期是最密切的。两国不仅在国际重大安全问题上相互呼应,如携手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而且在经贸领域共同推动大的合作项目,如穿越波罗的海的能源管线工程等。基督教联盟党上台后,虽然默克尔总理并没有放弃对俄特殊关系,但两国在诸如塞浦路斯债务问题及乌克兰国内各政治势力间相互争雄等问题上已经出现了明显分歧。正如波兰学者所言:柏林对莫斯科的要求照单全收的时代已经结束。

今年初以来,乌克兰形势急剧变化,从亲欧反对派街头抗议到民选总统出走,从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到乌东部爆发内战,可谓一波三折!这场变局对俄罗斯而言关系重大自不待言,德国也积极介入,其高层外交人士频频穿梭于乌克兰、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展开斡旋,沟通协调。尽管变局本身仍在发展之中,远未到盖棺定论之时,但德国的良苦用心却从一开始就表露无疑:维护欧洲的和平安定是必需的,危机必须得到控制;欧俄双方最终两败俱伤是不能接受的,而对德俄多年来的特殊关系也绝不轻言牺牲。然而,乌克兰变局已经催生出一场冷战后欧洲最严重的安全危机,德国外交尤其是其对俄关系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矛盾”、“徘徊”、“进退两难”,这些可谓国际媒体描述当前德国对乌克兰局势立场的热门词汇。究其原因,一是德国对于穿梭斡旋忙得不亦乐乎,二是德国立场屡次显现左右摇摆,进两步再退一步。正是因为乌克兰局势所折射出的博弈与德国的外交政策取向(偏好)之间产生了深刻矛盾,德国才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毫无疑问,德国对这场变局的基本立场是与其西方伙伴保持一致的。最初为了缓解基辅广场示威者与政府间愈来愈暴力的对抗,德国牵手法国、波兰共同展开了斡旋,并帮助对立双方达成初步协议。然而乌局势并未朝着缓和方向发展,进入3月后,随着克里米亚危机的突然爆发以及俄罗斯的直接介入,德国忧心忡忡地发现西方与俄罗斯的对立也在升级,而德俄特殊关系很有可能成为其主要牺牲品。此后,德国对乌克兰局势以及俄罗斯的态度多次呈现出被有些国际媒体斥为“打折扣”的现象,并引起部分西方国家的不满。例如德国始终坚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因而明确不接受克里米亚3月公投的“脱乌入俄”。然而,当欧盟首脑会议多次讨论对俄罗斯的制裁时,德国又一再努力将其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尤其不肯轻易碰触能源合作领域。与此同时,德国还利用纪念诺曼底登陆的国际场合撮合乌俄两国领导人直接会谈。7月的马航坠机事件意味着局势继续恶化,由于大量欧盟国家乘客罹难,德国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此时柏林一方面提高了调门,就连公認比较亲俄的外长施泰因迈尔也对莫斯科放出了硬话;但另一方面,德国仍然坚定表示解决危机离不开俄罗斯的合作。当时,默克尔总理已经与普京总统就乌克兰危机进行了近30次电话交谈,这样的交流频度在西方领导人中是绝无仅有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包括德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外交努力并没有收到明显成效。进入8月后,乌国内战乱以及乌俄两国的冲突都出现了升级的迹象:乌克兰一方面宣布寻求加入北约,一方面谴责俄罗斯已经直接出兵本国东部。作为回应,德国已经向俄罗斯发出了迄今最强硬的表态。默克尔总理亲自访问乌克兰并向其提供援助,与此同时,德国宣布支持欧盟针对俄罗斯展开“前所未有”的严厉制裁。甚至连一向被媒体称为“永远理性”、“从不头脑发热的科学家总理”默克尔也表达了一番壮士断腕般的豪情——“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径无所作为,这不是我们的选择”,“即便德国经济遭到报复,我们也将支持对俄罗斯更加严厉的制裁”。

走出乌克兰:玄机重重的德国大棋局

国际战略大师布热津斯基曾经在《大棋局》这部经典中为美国的决策高层出谋划策,详解了欧亚诸地缘战略大势并对统一后的德国青睐有加。作为欧洲大陆上的核心国家,统一已经20余年的德国无愧于欧亚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棋手之一。乌克兰变局恰恰为柏林提供了一场冷战后最复杂难料的棋局。若是仅从德俄关系的角度理解德国的所作所为未免视野狭窄了些,也许循着布氏大棋局的思路方能更好地领悟柏林的战略盘算,理解其苦衷。

德国从未轻视过俄罗斯的巨大战略分量,特殊关系不仅造福于两国,而且对整个欧洲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充满敌意的俄罗斯身边享受安宁,对欧盟和德国来说都不可能。然而冷战后西方政治与安全架构的持续东扩,北约自不待言,即便是欧盟也在给俄罗斯施加不断升高的压力。莫斯科能够接受的底线在哪里?德国从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继承来的一大法宝是通过接触促改变,即所谓“小步子”战略。冷战后,德国一直希望通过特殊关系影响俄罗斯的国内改革,然而一旦类似乌克兰这样的地缘争夺战开打,德国又将如何平衡其西方倾向和东方利益呢?如何走出这些困境?

德国始终是欧洲政治与安全一体化最有力的推动者。欧盟外交的壮大也是德国追求的目标,然而乌克兰危机正在将欧洲的地缘政治纷争越来越多地染上军事对抗的色彩,尽管美国不断声称解决这场危机没有军事选项,但如今北约摆脱阿富汗暗淡的经历开始重放光彩,重新强化对欧洲安全事态的主导权,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德国决非毫无保留。当然另一方面,随着乌克兰局势升级,迫使欧盟国家间对俄罗斯的立场分歧有所缩小,从而有助于欧盟共同外交立场的达成,换言之,欧盟的“战略性”提高了。但对德国而言,这份喜悦必然要打折扣,因为显然它是以损害德俄特殊关系为代价的。

乌克兰这盘棋,德国真的不好下。

(作者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变局柏林乌克兰
柏林Wilmina酒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楼市新变局
中国,在变局之中开新局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外币清算变局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