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停火:看不清的输赢得失

2014-04-29 22:16雷希颖
世界知识 2014年18期
关键词:巴勒斯坦人哈马斯内塔尼亚胡

雷希颖

8月26日,在以埃及为主导的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方面再度达成停火协议,宣布自当地时间26日晚7时开启“不限时停火”,同时双方将于一个月后再度赴开罗举行“非直接”会谈。这是巴以在短短50天内达成的第12个停火协定,它虽然无法最终化解巴以困局,但也总算让这场持续了50天的战火暂告一段落。尽管哈马斯和以色列都表示自己在这场冲突中取得了“胜利”,自己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看不懂的输与赢

从胜与败来说,这场冲突本该会有一个很清晰的答案,因为从数据层面来看,自7月8日发起“护刃行动”以来,以色列方面成功地对加沙地带的5263处目标实施了打击,共造成214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而位于加沙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虽向以色列发射了4564枚火箭弹,但只造成了包括64名军人在内的69名以色列人身亡。因而,如果仅从伤亡情况来看,巴勒斯坦毫无疑问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价。不过,从现实角度出发,在长期的巴以冲突中,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和以色列人的“生命”似乎从来就不是等价的——2011年10月18日,以色列曾以释放1027名在押巴勒斯坦囚犯的代价,换回了一名被哈马斯关押了五年多的士兵。有媒体曾测算过,仅在过去的30年里,为了换回16名被俘以色列人,以色列方面释放了近7000名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俘虏,平均“价码”约为437比1。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以色列在本次冲突中付出的代价无疑也是巨大的,是自2006年黎以冲突以来以色列死亡人数最高的一次冲突。

不仅如此,从签订停火协议后的双方反应来看,巴勒斯坦更像是一名胜利者。在停火协议生效后,加沙及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纷纷涌上街头,欢庆胜利,哈马斯发言人祖赫里大声地宣布:“真主保佑,我们依靠人民的奋战,取得了反抗以色列强权的胜利!我们取得了阿拉伯军队未曾取得的成就!”哈马斯领导人、巴勒斯坦前总理哈尼亚在庆祝集会上也兴奋地表示:“此次胜利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战斗!”相较之下,虽然在面对记者关于“输赢”的提问时,内塔尼亚胡的代表也毫不犹豫地表示“以色列赢了”,但无论是以色列内阁还是以色列社会,都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妥协”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以经济部长纳夫塔里·本内特和外交部长阿维戈多·利伯曼为代表的右派明确反对“与恐怖组织谈判”;更让内塔尼亚胡难堪的是,就在停火协议签署的前一天,以色列电视台第二频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8%的以色列人继续支持内塔尼亚胡,而这个数据在7月23日时曾高达82%。

理不清的得与失

从本次行动及达成的停火协议来看,以色列方面不仅让巴勒斯坦武装为杀害三名犹太少年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还借机摧毁了加沙地带至少32条地道,削弱了哈马斯的地下走私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看,内塔尼亚胡已经成功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即“等待哈马斯的弹药耗尽,打击哈马斯,同时避免将以色列拖入代价高昂却结果未知的战争泥潭里”。但是,以色列付出的代价恐怕远远高于这些成果。

首先,以色列付出了高昂的经济成本。除了“护刃行动”的开支已经超过25亿美元外,以色列制造商协会受影响的经济额度也高达3.36亿美元,再加上旅游业因为军事行动而损失的5.66亿美元,以色列必须承受超过30亿美元的经济负担。此外,巴勒斯坦出现的新一轮抵制以色列商品的活动,也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价值40亿~45亿美元的市场产生了不小影响,仅约旦河西岸一处,以色列商品的销售量就锐减了50%。迫于严峻的紧缩形势,以色列央行近期不得已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0.25%。在此背景下,如果国防费用继续增大,那么以色列就不得不选择以牺牲民用消费为代价来支撑国家安全。这就很可能会使以色列的经济陷入衰退。

其次,以色列付出了沉重的政治代价。在国际上,以色列不仅受到了来自联合国、欧盟、法国、英国、伊朗等多个国家和组织的强烈谴责,甚至连它的亲密盟友美国也通过“延迟向以色列出售‘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及批评内塔尼亚胡及其团队“不顾后果,且不可信任”等方式表达了对以色列的不满。与此同时,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还于8月上旬成立了由国际法学教授威廉·萨巴斯领导的三人调查小组,以调查以色列在“护刃行动”中是否犯下战争罪行。在国内,内塔尼亚胡政府不仅要面对部分右翼内阁成员的强烈批评,还需要承受民众的批评及支持率大跌所带来的现实压力。

再则,以色列的国家形象再度受到严重损害。从荷兰到加拿大,从美国到南非,从中国到澳大利亚,世界多个国家的民众自发组织抗议以色列暴行的游行。此外,法国、比利时、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摩纳哥等国家甚至发生了攻击犹太会堂、破坏犹太人文化中心、打砸犹太人店铺、公开发表反犹言论、出版反犹漫画,以及殴打犹太人的事件。

从巴勒斯坦方面来看,似乎从这场伤亡惨重的冲突中收获了不少“胜利果实”:在国际上,在热点不断的中东地区一度趋于边缘化的巴勒斯坦问题再度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国内,哈马斯的威望进一步提升,而法塔赫则获得了对拉法口岸的安全监管权,从而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了加沙地带——尽管这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对巴勒斯坦联合政府的健康运转带来消极影响,但在此刻,对哈马斯和法塔赫来说,这都是一项值得庆祝的成果。

此外,依据停火协定,以色列将放松对以色列—加沙相邻地带的口岸限制,允许救援物资及建筑材料进入加沙地带,同时对巴勒斯坦渔民捕鱼范围的限制也将从3海里放宽到6海里;埃及将开放拉法口岸,并交由法塔赫领导的安全部队进行监管。此外,哈马斯提出的兴建加沙机场和海港的要求,也将在一个月后与以色列开始谈判。

但是,除了前面提到的惨重人员伤亡外,加沙地带包括电厂、海水淡化装置在内的许多基础设施被严重摧毁,民众的日常生活难以维系,人道主义灾难难以避免。据联合国估计,若需重建这些设施,至少将耗费数十亿欧元——这对巴勒斯坦来说将是一个无力承受的负担。此外,在庞大的废墟中,可能还隐藏着数千枚未爆炸的炸弹,将严重威胁巴勒斯坦民众的安全。更让人恐惧的是,“护刃行动”造成20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及1万多人受伤,将滋生出更多的仇恨。一名年仅八岁的巴勒斯坦人就这样说道:“我们会继续抵抗,要从占领者的手中夺回属于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导致的是复仇与反复仇的恶性循环。

输与赢,得与失,在巴以冲突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评定标准。自2008年以来,巴以爆发了几次大规模冲突,每次都是在付出巨大伤亡之后才实现停火。当下的这份“不限时停火”协议能否令巴以真正实现停火,还难以下结论,因为哈马斯提出的全面解除对加沙封锁、以色列提出的加沙非军事化等双方核心诉求要在停火协议实施一个月后再进行谈判。届时巴以双方是继续争执不下还是理性地作出妥协,目前还不得而知。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即使这份停火协议能真正得以实施,但巴勒斯坦建国、耶路撒冷归属、水资源分配、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等巴以之间的根本问题仍旧悬而未决。8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对巴以停火表示欢迎的同时说到:“如果不解决巴以危机的根源问题,任何和平努力不过是为下一轮暴力搭台。”而要想最終实现巴以和平,打破冲突与停火循环反复的魔咒,只有通过和谈。如果为了眼前的输赢得失一味相互厮杀,巴以冲突不会有终点,也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猜你喜欢
巴勒斯坦人哈马斯内塔尼亚胡
哈马斯已经底牌尽出了吗
内塔尼亚胡获授权组阁
内塔尼亚胡贪腐丑闻引万人抗议
囚犯日
做鬼脸
内塔尼亚胡大选获胜
哈马斯停止向以发射火箭弹
以色列逮捕10名哈马斯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