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战略探讨

2014-04-29 00:44:03郝彩林
中国市场 2014年18期
关键词:国际物流战略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际物流应当采取的政策。

[关键词]国际物流;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25-02

1现代物流业概述

1.1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物流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1] 1921年阿奇·萧首先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但是当时的物流仅局限于企业销售过程中的物流。20世纪50年代,日本对物流的运作机理与操作手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直接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一概念。

1.2国际物流的概念

伴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而来的就是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随着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国际贸易而产生的商品实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转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而发生的物流活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跨国延伸和扩展。[7]

2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分析

2.1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业处在高度发展时期,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竞争的局面,国外物流企业也盯紧国内市场,民营物流企业也正在逐渐崛起,与国有企业争夺国内市场。第三方物流市场正在形成而且日益受到关注。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行业。但是物流产业并非是完美无缺的。

2.2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

2.2.1我国物流产业政策不健全,缺乏完整可行的与国际物流相适应的法律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与世界经济新形势要求不符的陈腐观念和传统思维,影响着国际物流的顺畅发展;缺少专门的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地区或部门保护色彩。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2.2.2我国物流市场发展不健全,未形成完整的国内市场,地区发展不平衡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特点,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2]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2.2.3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物流企业的经济附加值较小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2.2.4物流企业人才短缺

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跟不上物流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善经营又懂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9%,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不足10%,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的很少,研究生层次教育刚起步,在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物流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也很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数据显示[3]2009年物流企业紧缺的物流人才主要分为综合性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设计和营销管理人才,其中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仍是当前物流企业最为紧缺的物流人才。当前我国国际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

2.2.5物流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物流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而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载体,物流企业计算机的拥有量是考察企业信息化程度高低的最基本条件。目前我国拥有计算机的物流企业达到了[4]95.9%,比例已经很高,但只有58.6%的企业实现了计算机联网。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计算机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办公,甚至充当打字机的替代品。在联网的企业中,联网计算机占企业计算机总数的比重平均值是66.7%。从联网企业的比例和联网计算机的比例来看,距离现代物流信息交换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表明我国相当数量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低水平。

3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对策

上述分析表明,國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3.1完善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国际物流法规,与国际物流市场接轨我国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制定发展国际物流的政策、法律法规、相应的行业条例等,完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标准体系,尽快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对现行不适应国际物流的政策进行积极调整。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配合立法机构对我国国际物流行业现状进行调研,对于存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尽快研究制定出各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3.2充分利用國家政策优势,发展中西部的物流,打破区域限制我国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5]《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域”和“十大物流通道”。2009年批复的11个区域发展规划涉及的区域涵盖了“九大物流区域”中的东北、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沿江三角洲、中部和西北七个物流区域,并与“十大物流通道”几乎全部相关。这些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发挥重要作用。

3.3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增值服务

在欧美国家,物流服务业功能全、水平高,企业和客户联系紧密,甚至是战略合作伙伴。鉴于此,我国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理等业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而且通过全方位的服务的方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3.4完善专业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适应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应该:首先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完善高等教育环节的培养同时加强入职后的培训。其次,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最后,进一步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引进国际化的物流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竞争机制,吸纳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充实到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中。

3.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除加强主干线铁路的运输能力外,还应将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相结合,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船舶现代化,船的型号选择要与实际运输量相适应,在建设港口上,既要注重集装箱化,又要考虑大批量集装箱的能源、物资的装卸;加强海陆空交通网络的结合,加速货物流转,降低运输成本;运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加快我国物流运输系统的发展完善。

我国物流业虽然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是,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且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到我国国家物流的发展建设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我国未来的国际物流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0)[G].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1-3.

[2]罗小琼,周慧.物流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0-23.

[3]汪鸣,冯皓.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31-33.

[4] 董铁.物流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19.

[5]孟祥如.中国企业物流运行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3,11(2):15-17.

[作者简介]郝彩林(1985—),女,汉族,山西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赵希和,等:

猜你喜欢
国际物流战略对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战略
战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 05:22:03
刍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互动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19:44:27
高职国际物流人才职业素养现状分析